罗仙岭晨雾 徐金平摄影 资兴有古八景,每一处都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市民追寻古人足迹的重要场地。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景点已不复存在。为服务旅发大会,讲好资兴故事,传递责任文化,传承历史文脉,老年大学摄影班开展了“探访古八景,展现新资兴”摄影活动。 贺绍安摄影 听说湖南茶坪瑶文化旅游公司在罗仙岭原茶坪瑶族村种植了大片樱花,着手打造罗仙岭炉峰瑶族风情樱花园和茶园,更有资兴古八景之一的“炉峰袅烟”值得一看,于是,摄影班开启了“探访古八景”首站罗仙岭之行。 徐金平摄制 李少华摄影 车天雪摄影 <p class="ql-block">春天来了,阳光暖了,心情也变得格外开朗,驾车去罗仙岭户外摄影,所有的繁杂与荒芜,早已不见。闭上眼,能感觉到春风拂面的暖,抬头看见一枝春,一朵心花绽放着笑颜。沿着上山的水泥公路开车到公路的尽头,便是资兴市罗仙岭广播电视转播台,这里有宽敞的停车坪。</p> 贺绍安摄影 <p class="ql-block">2月22日,学员们清晨从市老年大学出发,车在弯弯曲曲山路中前行,云雾缠绕的绿色林海在车窗前闪过。</p> 徐金平摄影 行走在罗仙岭原茶坪瑶族村弯弯的山路,春日阳光洒在罗仙岭高低起伏的山峦之间,成片的红色樱花沉浸在云雾缠绕的绿色林海中,空中望去仿佛油画家笔下的早春画卷。湖南茶坪瑶文化旅游公司在罗仙岭打造罗仙岭炉峰瑶族风情樱花园和茶园,茶绿樱红,美不胜收。 李少华摄影 从资兴市区开上去半小时抵罗仙岭广播电视转播台。站在罗仙岭顶上放眼眺望,一览众山小的豪气顿生。向西,整个资兴城区及附近乡村尽收眼底,高楼林立、绿野匍匐;向北,隐约可望见资兴北乡片的几个乡镇,甚至包括相邻的永兴鲤鱼塘等地。乡村原野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似乎散发出一片氤氲的暖气。 徐金平摄制 车天雪摄影 徐金平摄影 曹金莲摄影 我们沿着公路下坡往回走200米,可以看见公路外侧有下坡的水泥阶梯,顺着阶梯沿着小路一直走,没有岔道,步行不到一公里就可以到达“炉峰袅烟”。炉峰袅烟有三个观景台,在丛林中遇到的岔道,就是去不同观景台的路。 李少华摄影 <br>走进罗仙岭,仿佛走进了仙境,沁人心脾的空气,扑面而来的山风,新鲜撩人的树香味,一直让我们陶醉在山涧。 何华香摄影 罗仙岭上最有名的景点属炉峰袅烟。一番上下攀爬,穿过一片茂密的杉树林,我们来到一处悬崖边,对面一块下小上大的巨石赫然屹立在山峰之间,这就是有名的“炉峰袅烟”? 李少华摄影 凝眸远望,这峰,刚从混混忳忳的迷醉中苏醒,特别峻奇秀美。挺拔的茎,扁圆的头,孤根突兀在陡峭狭窄的岩脊。炉峰袅烟的“炉峰”其实是罗仙岭山上的一块巨石,立于万丈悬崖之上,上部丰硕下部尖细,酷似人头,它既象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挽着紫气俨然腾空出世;又像乳乳青青的铜锣菌,泛着幽香长在百丈崖巅;每当雨后初霁,日光紫气中,更像一个硕大的香炉,云烟袅袅,蒸腾而上,雾霭无际,宛如仙境,人称“香炉峰”,又称“炉峰袅烟”。 这人头巨石还有个神奇的传说,说是古时候,在郴县的东坡大庙里烧香,竟会在相距五十华里的这块“罗汉头”上冒出袅袅的香烟来,故此就留下了“炉峰袅烟”的美名了。 黄艳荣摄影 炉峰袅烟 ,近看是一个伟岸的男人 ,远看是香炉,是一尊人头,俯视却是一道铜墙铁壁。 车天雪摄影 炉峰袅烟的神奇,就是它从根基到石顶,不是一块整石 ,而是由一块块的小石块叠加而成。 李少华摄影 何华香摄影 这如烟石柱,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引得历朝历代闲人雅士前往探寻。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或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或浮想联翩,引道借仙。清朝兴宁知县罗绅游香炉峰赞道:“西望玲珑邈画图,屏风几叠胜香炉。” 车天雪摄影 李金香摄制 邝玲环摄影 清朝光绪元年(1875)《兴宁县志 . 山水》记载:“罗仙山,在县西三十里双溪坪珠龙泉洞。上有禅刹、仙亭、莲花座、龟文石诸胜,又有香炉峰。峰,全石体,弧根突起如菌,上丰下锐,亭亭秀美,悬立万丈,俯临深渊。相传上有名宿郭启焎砂列八卦图迹,每天雨初霁,万壑归云,蹴根缭绕而上,如香云渺霭,邑八景称“炉峰袅烟”。” 相比之下,史书记载比民间传说还是符合实际些。 李金香摄影 车天雪摄影 <br> 沉默的山岗,星星点点缀着起色花蕾,神秘而静谧的丛林传来鸟儿的声音。我们追寻古人“西望玲珑邈画图,屏风几迭胜香炉”的诗画意境,沿荒芜的山径,走过摇垄,登上棋盘山、莲花石、龟纹石…….,绮丽的山石风情驱走了旅途的劳顿。甜丝丝的清风,荡涤了诸多尘世的苦恼烦闷。 <p class="ql-block">黄艳荣摄制</p> “仿佛人间伟丈夫,全无倚着倩谁扶?片云头上清飘袅,跃入天门作御炉。”面对这神奇的自然景观,我不由吟诵起清代邑贡生黄如润的《炉峰袅烟》来,这首诗描写此景是那么贴切,那么生动。 李少华摄影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br> 罗仙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郴县官府有个罗姓衙役,是催粮官。他很同情人们的疾苦,怜悯农民。一天他到桥口催缴皇粮,投宿在一对老夫妇家。这对老夫妇曾得到过他的接济。去年此时,他还出钱买谷为两老交了皇粮,两老对这位官差十分感激。老夫妇想给他做点好吃的,无奈家贫如洗,只有一只刚孵了崽的鹅婆。老夫妇捉来宰杀,罗官差执意抢着不让宰杀。 吴润湘 摄影 半夜,罗衙役听见鹅婆跟窝里的鹅崽说:“崽啊,主人对我有养育之恩。现在主人的恩人来了,主人要杀我做菜报恩。可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以后你们要乖……。” 邝玲环摄影 次日清早,果见主人正磨刀霍霍向鹅婆。罗衙役连忙过来阻拦,劝俩老放过鹅婆。老夫妇坚持。于是,罗衙役就说“如果你们一定要杀鹅招待我,那就让我带走吧。”于是,罗衙役带着鹅婆赶路,走过桥口,来到东江渡口,却见大河滔滔,没有渡船,很是着急。这时,鹅婆在衙役的胯下钻来钻去。衙役说“鹅婆你钻来钻去,难道想把我驮起?”话音未落,鹅婆振翅而飞,驮着罗衙役,越过东江、越过木根桥双溪洞,飞到碑记乡的茶坪岭巅的“炉峰袅烟”胜景处才停下。罗衙役助人悯农怜牲的功德,使他落地成佛,被世人称为罗仙,所落山岭被叫为罗仙岭。因罗衙役与鹅婆是从天空飞落而来,罗仙岭又别名为“落仙岭”,那只鹅婆也成鹅仙。 寻找岁月的痕迹 何华香摄影 后来,罗仙又将老母亲和两个弟弟接来,躬耕山岭,周济百姓,治病救人,悬壶济世。三兄弟做了很多好事,成就了诸多善举,终于都得道成仙。 何华香摄影 熊芳兰摄制 罗仙岭山腰的茶坪汉、瑶、客家人和山下双溪洞民家人为纪念罗氏三兄弟,集资在他们居住的山上修庵筑庙建佛塔。茶坪杨姓人还捐献了一块土地建成了一座气势恢弘的罗仙石庵,神龛上除供奉如来、观音菩萨等数尊仙佛外,还供着一尊独特的塑像:一只白鹅驮着一位神仙,朝着天空振翅飞翔。 罗仙大庵曾经香火旺盛,香客云集。有达官贵人,乘轿蹬临,祭祀膜拜,留下诗文;有骚人墨客,竹杖芒鞋,题诗赋词,传下佳作。尚有碑文记载,明朝弘治年间,有湖南省祭官来此主持佛门大法会。可想见,在这高天厚土上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圣典! 黄艳荣摄影 宜人的气候,秀美的山川吸引瑶民和汉人相继迁来定居。世人将罗仙 “三仙”兄弟居住的三个山头分别称作“罗(落)仙”.“峰仙”.“岩仙”,称祈雨的山洼地为“摇垄”。每逢干旱,山下百姓纷至沓来,烧香祭拜,使得云烟袅绕炉峰,香飘云天。祈雨者还将竹筒插入“摇垄”溪水,快速转动,水从竹筒喷薄而出,霎时,电闪雷鸣,雨水哗哗淋落。 如今罗仙大庵仅残留着石墙、石门,石柱,还有庵子前面石头铺就的石渠,令人震撼与遗憾。遗址上生长着萋萋芳草,流淌着涓涓甘泉。我们立于其间,遥想和感悟着这里千百年来的佛影灵光。…… 李少华摄影 袁建平摄制 罗仙岭的顶峰叫棋盘山。熟悉棋盘山的人不多,只是一些闲散的自驾游或部分冒险的驴友光顾。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踏春郊游者愈发趣想,棋盘山也就没有安静过!她神秘的面纱被掀开…… 杨亦农摄影 熊芳兰摄影 棋盘山顾名思义,就是山顶上一个硕大的象棋盘石。这里四季如春,山泉叮咚流水潺潺,茂林修竹,幽谷滴翠,气候宜人。站在棋盘石上遥望空旷田野,一望无际,你若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 何华香摄制 传说《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周游神洲仓海。路过此地时,被这儿的风景陶醉了,便停下来小憩。两位大仙棋兴即起,拉开架势,摆开棋盘对弈起来。几局下来,一晃三天三晚过去了,还是不分胜负。这时吕洞宾耍赖悔棋。铁拐李大怒,操起随身携带的拐棍,把棋盘掀翻抛飞上天,落在今天这个位置,形成个大石棋盘。棋子四溅飞落,形成了周围今天定格的小圆丘包山!故事是臆趣传,但今形象逼真。你说奇不奇,不信?你可去览胜,当然,你所看到的是风景依旧,棋盘对弈却是现代的帅哥亮妹哟! 李少华摄影 据说后来他俩又和好如初。顺山泉溪流而下,来到了周源山下茅棚小屋一周姓人家,想讨口水喝。只见一妇人牵着个男童,家境清寒潦倒不堪。但女主人十分好客,热情招待,不但让他俩喝了茶,还让喝了红薯糟酒粥,并让其在家借宿。两位大仙临走时,恻隐之心起,感觉主人贤惠,男童聪慧可爱,便传教给男童一些药方及法术。男童从此得到启发,继而走上佛教的巅峰。享年一百三十八岁。他曾被五位皇帝敕封,“寂照大师”,“保惠无量寿佛”,“兹佑寂照妙应普惠大师”,“无量寿佛”;他在江南地区,港澳台,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他就是资兴重要旅游景区寿佛寺里敬奉的“寿佛老爷”。他俗姓周,名宗惠。 郭桂生摄影 这里有自然美景,也有惨痛记忆。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侵华日军的魔爪伸进了罗仙岭。1944年冬,二十多个失散的日军从资兴兴宁山背上了罗仙岭,倚着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盘踞了七八个月。日军抓了茶坪村的人民,逼着他们上山来挖防空洞、掘战壕,还筑了两座碉堡,把瑶民家和盘王庙里的门板及楼板撬去建起了日军的临时作战部。 熊芳兰摄影 当地村民王伯带着我们爬到对面的山头,然后指着山头上几道浅浅的凹沟说:“这里就是日本鬼子的战壕,他们除了出去欺负老百姓之外,就是躲在里面,还威逼着老百姓给他们送饭。”我们发现这些战壕现在已经被山上的土石枯叶填满,看不出什么了。 李少华摄影 据茶坪村小学退休教师赵前卫讲述,当年惨无人道的日军在茶坪烧杀掳抢,无恶不作。1945年正月十五,本是元宵佳节时,但可恶的日本鬼子把罗仙庵的一个老和尚杀了,之后又下山到石排庄上把王甲贵也杀害了。村民赵庚科在为日军送担途中被杀害,抛尸野岭,大坪头和新屋头等自然村庄先后被日军烧毁和炸倒。当地很多村妇遭强奸,老人被打,很多人被打得致残。1945年7月13日,国民暂二军与日军在此展开了最后一次战斗,双方战火猛烈、伤亡惨重。日军虽凭易守难攻的堡垒,但所剩的日本鬼子在次日以失败告终。 李少华摄影 峰炉岩石刻有砂列八卦图,旁边还有莲花石.龟纹石和禅刹仙亭。狼烟飘渺的那一年,著名爱国宿将程子楷宁死不为日寇的“五斗米”而折腰,他寄情山石,镌刻下隐逸的渴望:“仙人住所,万古流芳”。其仙风道骨赫然跃于岩石上…… 周建华摄影 当我们小心翼翼地从石柱边绕过去,峰脊上还有块重叠而成的石墩,踏上石墩回头横观石菌,它仿佛摇身一变成了一尊高尔基头像。大文豪正聚精会神鸟瞰人间,注视着风起云涌。 李少华摄影 顺着文豪的视线往下瞧。嗬,底下巉崖百丈,古柏拥翠,怪石林立。我想,幽幽壑谷,莫不是当年游击队员的避身之地?风啸水吼,莫不是兵士吹响的冲锋号角? 曹光辉摄影 往事如烟。云悠悠,天清清。踩着败枝腐叶弥足炉峰岩下,云蒸雾绕,整个山峰好似飘游在香雾的海洋。若问山峰边仙亭庙宇安在?惟见颓坍的断墙.零落的瓦砾.青森的石砖。躬身掬一捧废墟中湿漉漉的泥土,仿佛闻到庙宇里散发的陈年烟香。涧峡谷里,涓涓溪水叮咚叮咚地吟唱着古人清婉的诗句:“仙鸟飞来晴霭静,梵钟敲断暮云孤……” 袁建平摄制 云山雾水,山水绝美空灵 如入梦境;雾之谜是轻缓的音符,万物静默如迷,等待你来探旅。时间已慢了,身心也静了,于是我们也慢了下来,好好的和心灵说说话,我们体悟所有生命的灵动,在时间的洗礼中,留下最朴实的情怀! 黄艳荣摄影 <div>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的就是除了感叹就是感叹!这里山、水、泉、洞、寨、崖、坦俱全,是一块尚未开发的丹霞地貌处女地,周边有漂亮的水洼点缀,红岩绿水、险寨奇涧,生态自然,美得一塌糊涂。</div> 李少华摄影 李满安摄影 如今,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原茶坪瑶族村整体搬迁重建,在资兴市区唐洞街道田心村划地新建了茶坪瑶族村。享受党和政府好政策,原所在的455户640村民都搬到山下住上了新房,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李少华摄影 崖仙庙是崖仙成仙前修炼的地方,与盘王古庙现在不复存。取而代之的是,在唐洞街道茶坪瑶族村重建了盘王庙。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十六,唐洞街道茶坪瑶族村的瑶胞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在盘王庙举办一年中最盛大的仪式——瑶族“还盘王愿”。 李少华摄影 “盘王节”是瑶族每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瑶族同胞以这一盛大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祈祷祖先盘王的庇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盘王节(还盘王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光舜是这场仪式的“师公”,他现场展示了“招五谷魂”“还园箕愿”“修愁解意”等祭祖祈愿礼仪,同时瑶胞们还上演了长鼓舞、瑶歌、武术等瑶族特色文化节目,充分展示了瑶族非物质文化的精髓,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现场“围观”。 李少华摄影 据村支书介绍,资兴市高度重视瑶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异地重建了盘王庙,新建了盘王殿及广场,成立了茶坪瑶族村文艺宣传队,并开展了“非遗”培训。2021年6月,资兴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曾记否,2014年五月的春天,我参与资兴市委政法委工会组织罗仙岭踏青活动,在茶坪瑶岭抬眼望去,漫山遍野山金银花惹人醉。藤尖嫩叶,含着露珠,翘首向上,颤颤地抖动,一对对金银花儿并蒂互生,一团团的欣然开放着,吐绽着浓郁醉人的清香。还有艳丽的高山红杜鹃,采摘山上独有的野生蕨菜小笋,好不惬意。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瑶族独有的“抖墙屋”让我们如痴如醉。如今,这里已成了樱花园和茶园。 我们即将结束罗仙岭的摄影活动,站在香炉峰挥手告别,放眼望去一片尽善尽美之景。 李金香摄影 罗仙岭 ,几多故事、几多诗意、几多想象…… 曹光辉摄影 <br>走过的是经历,路过的是风景,留下的是背影。<br><br> 曹金莲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