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月19日开始海南西线旅游,上午九点多从保亭县出发,中午十一点到达大小洞天景区。</p> <p class="ql-block"> 大小洞天风景区,原名海山奇观风景区,古称鳌山大小洞天,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区以西40公里的南山西南隅,总面积为22.5平方公里,景区已有8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道教文化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大小洞天风景区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号称琼崖第一山水名胜。风景区内仍有"小洞天"、"钓台"、"海山奇观"、"仙人足"、"试剑峰"等历代诗文摩崖石刻。山、海、林泉是构成一个旅游名胜必不可少的条件。这里,崖州湾弧弦百里,碧波万倾;鳌山云深林翠,岩奇洞幽;海岸遍布神工鬼斧,肖形状物之大小磊群;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雄壮的长卷画图。</p> <p class="ql-block"> 自唐宋以来,南山大小洞天即以神仙洞府著称于世,与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岛蓬莱、瀛州、方丈相媲美,号称南海仙岛,曾吸引许多求仙道之人。据史料记载,宋代著名神仙道士,南宗五祖白玉蟾,因喜南山神秀,归隐于此,修建道观,传播道家文化哲学思想。现今景区内留存有"仙坛"、"仙人足"等历史遗迹,以及多处游记诗文。南宋淳佑年间,郡守毛奎就任于此,因性欣黄老、酷爱山水,于此南山屡加探访,并先后发现大、小洞天。逐对这一景区进行开发,留有《大小洞天记》等石刻文字。道家素有10大洞天,36小洞天和72福地之说。现今景区海边巨崖之下有一处"小洞天",上有古钓台。据《崖州志》记载,还有一处"大洞天",洞内有石桌、石凳、小溪环绕,宛若仙境,且确实有人去过,但现今无人找到,充满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大小洞天景区海边的怪石</p> <p class="ql-block"> 位于大小洞天景区海滨礁石上的领海基点塔:领海基点是计算领海(12海里)、毗连区(24海里)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得起始点。领海基点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宣誓主权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二点到达崖州古城,崖州古城是唐代以后帝王流放逆臣的南荒之地,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和故事。现存古迹除了保存较为完整的崖州学宫,还有近年重新整修一新的南门“文明门”、北门“凝秀门”楼台,以及部分城墙墙基遗迹和护城河与护城壕沟残迹。</p> <p class="ql-block"> 崖州古城就是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这里是历朝历代崖州郡治所在地。如今这里留存下来的完整古迹已经不多了,崖州学宫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这里曾是古崖州的最高学府,不论是建筑还是留存的古物都值得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 少司徒牌坊位于崖城孔庙前。彰表明代崖州人南京户部右待郎钟芳暨子进士钟允谦、举人钟允直的坊表。正悬匾书“少司徒”(为户部右侍郎的别称)。背悬匾书“世科”(为彰表钟芳父子两进士、一举人的科名)。明代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奉旨建立。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知州牟洪龄倡捐迁建重修于学宫前中轴线上。1966年“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破四旧”时,被强行拆除,仅存一些石条、石板等构筑物。2006年拓原址按原样重建。</p> <p class="ql-block"> 崖城学宫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经若干朝代十多次迁建。今址重建于清道光三年,始建至今已有970年的历史。现在的主体建筑大成殿、谒台、东西庞、大成门以及少司徒牌坊、万仞宫墙、礼门、棂星门等都是2003年以后逐年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 迎旺塔塔六角七级砖土结构,高约二十米,底层内径三米,中空,塔内五梯可攀登。历经岁月风化,彩绘花纹已模糊不清,可塔刹、塔身、塔基至今仍保持完好。</p><p class="ql-block"> 迎旺塔塔高有20余米,共七层相叠,由下而上逐层逐级变小,至顶时成尖顶形状。每层由向外伸出并环绕塔外身的三迭檐分隔样式。三迭飘檐下有二层花边彩绘,分橙红色和灰黑色打底。所绘花纹图案现已斑驳迷蒙,隐约可见。</p><p class="ql-block"> 当前的迎旺塔是原址重修的,已找不到历史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 21日的旅途中在屯昌服务区停车休息。</p> <p class="ql-block"> 21日十一点半到达澄迈县美榔双塔景区。美榔双塔,又称“姐妹塔”,建于元初年代,为佛教舍利石塔,原为辑瑞庵前塔,今庵毁塔存,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为何又称“姐妹塔”?明《正德琼台志》记载:“元乡人陈道叙有二女,长灵照适人,次善长出家居庵。道叙为捐钱一千缗建立此塔,高五丈余,层檐七级,一座六角,一座四角。石工精巧。”又载“辑瑞庵在县南四十里王家都兴建。乡人陈道叙为次女尼善长施田于庵。安抚使谢图南扁名。买榔二塔在辑瑞庵前左右深田中。”从中看出生活富足、家道殷实的乡绅陈道叙为纪念长女灵照出嫁士庶,次女善长出家为尼而捐资“一千缗”为二女兴建双石塔。同时,还额外捐出田地给小女出家为尼的辑瑞庵。此行此为,尽显老父亲怜爱女儿的切切情愫。至今,姐妹塔双乔并立,婥约依旧。</p><p class="ql-block"> 双塔相距20米,分别坐落在立于池水中带石柱围栏的塔基上,每一塔基前设有月台,均有弧形引桥式石阶梯连接池外。四周簇簇翠竹,溪涧泉水积潴,怡静幽幽园圃,犹入一方净土。据说,姐姐后来还俗嫁人,故塔身供养的都是文武-雕像;而妹妹一生与佛相伴,故其塔身雕像全是佛教人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 姐塔为六角形,坐东南向西北,原为7层,现存6层,高17米,塔身为仿木空筒设廊0式结构。塔顶为相轮珠宝顶,每层塔檐平出弯翘,底层至三层有12柱及斗拱承托着枋。从第四层起,外壁隐出半圆倚柱,门龛内空无佛像,须弥座正中雕有带冠坐像一尊,精工巧作,造型优美。</p> <p class="ql-block"> 妹塔为四方形,坐东北向西南,7层,高13米,结构与姐塔相同,为仿木单壁空筒楼阁式,造型比姐塔更精致灵秀。每层内龛和外壁雕有佛像,须弥座四周浮雕精美,有虎、马、狮、象、麒麟等瑞兽图案及佛教莲瓣纹饰,四角倚柱有形象生动的力士头顶手托。塔心室供释迦、弥陀二佛,亦雕饰众多佛教造像及装饰图案,塔身左右壁龛置六0金刚,四蟠龙石柱分立四角,一二层设廊。塔刹为仰莲座,上承七层相轮和刹顶宝珠。</p> <p class="ql-block"> 宋代石桥:这座“石桥”以前叫“买榔桥”或“美榔桥”,是妹妹陈善长出家当尼姑后捐助建造的。2008年3月,文物专家在“美榔双塔”之间进行考古发掘中发现,成为海南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工石桥。</p> <p class="ql-block"> 姐妹泉:两泉位于双塔西北处,一高一低,上为姐泉,下为妹泉,后分别修成两口井,姐泉井口为六边形,妹泉井口为四边形,故又称姐妹井,这两口古井年代比双塔还要早。两泉泉水清澈,游鱼可见,冬暖夏凉,终年不息,为美榔村民饮用、浣洗等最佳水源。</p><p class="ql-block"> 护村神兽位于村道口,为火山岩雕凿而成,形象生动,憨态可掬。相传陈灵照、陈善长两姐妹积德行善的善举感动了上天,玉皇大帝专遣一对神兽两姐妹,帮扶乡邻,保护美榔古村。</p> <p class="ql-block"> 22日上午九点半钟到达雷琼火山口地址公园。海口石山火山群地质公园属地堑——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距今1万年)火山喷发活动的休眠火山群之一。</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火山群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分布40座各种类型的火山和30余条熔岩隧洞,蕴藏丰富的优质饮用矿泉和疗养地热水,保存有被喻为海口城市“绿肺”的热带原生林和独具特色的玄武岩石器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 雷琼火山口地质公园中的火山口</p> <p class="ql-block"> 石头要说话:我叫玄武岩,出生在地球深处35公里的地幔。火山喷发把我带到地表,在地表流动冷却形成岩石。我长得奇形怪状,有观赏价值被称观赏石。一路细细看过去,有多种形状,似人像物,就知道石头真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火山公园中的奇特火山岩石</p> <p class="ql-block"> 火山口地质公园中的奇特火山岩石</p> <p class="ql-block"> 据说是远古人类在火山岩地生活的村庄遗址。用火山岩石建造的村门和民居。</p> <p class="ql-block"> 古人用来榨甘蔗的岩石器具</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万年前火山喷发时的火山口。</p> <p class="ql-block"> 中午十二点到永庆寺。 永庆寺始建于宋代,后经历代扩建,成为当时澄迈规模最大的寺院,是当地民众膜拜、祈祷活动的禅林圣地,一年四季香火萦绕。据清代《澄迈县志》记载:"永庆寺在老城以东二里",位置大致在今老城南泰鳄鱼湖动物园东北面。</p> <p class="ql-block"> 永庆寺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 永庆寺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6月11日,苏东坡渡海来琼,夜宿老城驿通潮阁,次日游永庆寺,为此处美景所陶醉,欣然作诗云:"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元符三年(1100年)6月,他获赦北归,再游该寺又咏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千古佳句,流传至今。明代名贤曾沂曾以《永庆丛林》为题赋诗:"梵宫森植有丛林,苑翳虬盘院宇深;四际不闻钟鼓响,在中只见影阴阴"。</p> <p class="ql-block"> 永庆寺占地80多亩,建筑面积约9200平方米,仿宋"伽蓝七殿"风格,布局和谐,庄严瑰丽。寺内主要建有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四周建有歇山式天王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藏经阁、方丈室、禅堂,各殿主尊佛像重约17至19吨。全堂42尊玉佛均采用整块缅甸白玉精雕细琢而成,乃世所罕见,为全国首创。</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到的永庆寺是2009年异地重建的永庆寺,原永庆寺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永庆寺后海的海滨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半钟到富力红树湾湿地公园。富力红树湾湿地公园坐落于海南北区的澄迈县,紧邻海南省会海口,距离海口机场约40分钟的车程,更有人称它为“海口的后花园”。这里融红树湾湿地景观、珍贵鸟类、各种休闲娱乐中心于一体,空气清新,风景宜人。</p> <p class="ql-block"> 沿着园区内4.2公里长的原木栈道步行游览,便可尽览一望无际的“水上森林”,它们树根盘错,根植于水底淤泥之中,绿叶繁密,充满生机。除了红树林湿地,这里很值得看的还有火烈鸟岛上那成群结队的“红精灵”,看它们姿态优雅,自由自在,也是别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 湿地公园中的火烈鸟</p> <p class="ql-block"> 由于火烈鸟是人工饲养的,生活的水域较小,火烈鸟的数量不少,就是不愿意飞行。</p> <p class="ql-block"> 湿地公园中的火烈鸟</p> <p class="ql-block"> 湿地公园中的火烈鸟</p> <p class="ql-block"> 临高角是琼州海峡突出中的一岬角,三面环海,有7公里长的海岸临高角 线。岬角顶端有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礁石堤直伸大海,古有"仙人指路"之说。登临堤上,可观海上日出奇景。岸边一公里长的沙滩东西两侧是天然游泳场,一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海底平坦,沙白如面,清洁柔软;一边波涛滚滚,白絮阵阵,煞是气势磅礴,素有"南海秋涛"之称。岸上有古烽火台和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琼海关建造的一座高22米、宽1.88米的灯光可照数十里,指引船只夜间航行的铁灯塔,是著名的国际航标。海岸上绿林成带, 花草丛生。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这里全线登陆,解放海南岛。1995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暨解放海南纪念塑像奠基仪式"在临高角隆重举行,为临高角增添了更加光辉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临高角岸上有千米海滩,海水澄澈,白沙洁柔,椰林洒绿,阳光充足,是海南西海岸的优良天然泳场之一。沙滩东西两侧,西边叫"大鹏湾",风平浪静;东边波涛滚滚,秋风吹处,涛声不绝,人称"南海秋涛"。这里有百年前建造的古灯塔,是著名的国际航标。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海南利用木帆船横渡琼州海峡,首先在这里登陆。</p> <p class="ql-block"> 临高灯塔位于海南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的临高角海边,琼州海峡西面进口处,是海南岛西北部的重要航标。灯塔由法国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民国十九年曾改造灯器,经几代航标人精心养护,灯塔原貌保持完好。</p><p class="ql-block"> 这一座灯塔除了他年代的长久,又包含着海南一段不一般的历史。1760年,台湾澎湖列岛中渔翁岛上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灯塔。作为中国第二大岛的海南岛,虽然四面环海,有着众多的港口、浅滩、险滩和礁石,灯塔却迟迟未建,仅在航道暗礁多的临高角岸边设有古烽火台。</p><p class="ql-block"> 临高灯塔与海口秀英灯塔同属于海南最老的灯塔,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灯塔,被列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前有大约250米长的天然拦潮石,所以有"仙人指路"的传说。1997年5月,临高灯塔被国际航标协会列入"世界一百座文物灯塔之一"。临高灯塔还被列入1998年出版发行的《世界历史文物灯塔图册》,进入世界著名灯塔之列。2002年5月,临高灯塔被国家邮票总局列为《历史文物灯塔》特种邮票发行。</p> <p class="ql-block"> 临高角的海浪</p> <p class="ql-block"> 临高角的观海栈桥</p> <p class="ql-block"> 临高角东面的鱼鳞状海浪</p> <p class="ql-block"> 临高角东面的鱼鳞状海浪</p> <p class="ql-block"> 23日上午九点半到临高文庙,临高文庙原叫儒学,明清时与孔庙合二而一,历称学宫,亦称孔庙、圣殿。临高文庙于北宋庆历年间,奉诏始建,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南宋绍兴年间移建于现址,毁于元朝。明洪武三年重建于旧址,亦已有700多年。文庙历经明代知县、清代知县募捐修建。民国初年,绅士谭鸣鸾等人组织了几十人,简装轻骑,深入各乡村、墟镇集资大修。</p> <p class="ql-block"> 那次大修仍保留明代的布局结构,重修后的文庙为木石结构,由朱壁、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东斋、西斋、东庑、西庑、名宦祠、乡贤祠、节孝祠、忠义祠、祭器室、乐器室、泮池、泮水桥、棂星门、礼门、义路等组成,面积318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目前文庙的大门上面的琉璃瓦已有脱落,需要进行维修。</p> <p class="ql-block"> 十点在文澜河边游览</p> <p class="ql-block"> 十一点经过一千多米的黄土路终于到了百仞滩,真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p> <p class="ql-block"> 十二点半到达儋州市峨蔓镇龙门激浪景区。峨蔓湾火山岩地貌的形成,据说源自约1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一部分岩浆流入海后,迅速冷却,形成了浅海礁岩和褐红的悬崖峭壁。在海浪日复一日的冲刷下,礁岩被打磨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 在峨蔓湾,有一座布满石头的山,名为龙门山。位于龙门山东侧的“龙门激浪”景观是儋州古代“八景”之一。龙门是一处自然形成的中空岩洞,高30多米,宽20多米,像高大的拱形城门,因此也曾被称为“南天第一门”。</p> <p class="ql-block"> 关于龙门的传说无从考证,不过此处的“激浪”确实颇为壮观。层层叠起的海浪冲向岸边的礁石发出巨响,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儋县志》对“龙门激浪”有过这样的描述:大海潮来,触石澎湃,浪花卷石,如万马奔腾,海风吹浪,触石而鸣,回响十余里。清朝的拔贡陈有壮曾写下一首七言绝句: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漫道艰难惊蜀道,吾乡仍有险途多。</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传说中的龙门,来到龙门激浪景区,只看到龙门却没有听到激浪的声音,可能是当时没有涨潮吧。</p> <p class="ql-block"> 铁红色的龙门清澈的海水</p> <p class="ql-block"> 虽然没有听到激浪的声音,但看到了黑色的火山岩、清澈的海水、以及火山岩上长满的苔藓,令人心旷神怡,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黑色的火山岩及苔藓</p> <p class="ql-block"> 黑色的火山岩及苔藓</p> <p class="ql-block"> 黑色的火山岩及苔藓</p> <p class="ql-block"> 黑色的火山岩及苔藓</p> <p class="ql-block"> 黑色的火山岩及苔藓</p> <p class="ql-block"> 由龙门往西走,很快就来到了一个叫“五彩湾”的地方,这里因崖壁泥土有红、蓝、绿、黑、紫5种颜色而得名。五彩湾的海滩上,有一块标志性的海蚀柱“红花印”,古人称之为“官印”,如今人们根据形状称之为红帆石或火鸟石。这块石头,从远处看像乘风破浪的红帆,从侧面看像展翅高飞的大鹏。《儋县志》关于“红花印”的描述是这样的:临海有一石,坚石如烟囱,顶平色红,谓之红花印,又曰犁头石。</p> <p class="ql-block"> 在火山岩的崖顶有一座灯塔和一座装有雷达的导航塔。</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五彩滩上的红帆石</p> <p class="ql-block"> 火山岩被海水常年冲刷行成的凹凸不平沟槽。</p> <p class="ql-block"> 五彩滩上的红帆石</p> <p class="ql-block"> 被海水常年冲刷形成的各种形态的火山岩石。</p> <p class="ql-block"> 被海水常年冲刷形成的各种形态的火山岩石。</p> <p class="ql-block"> 24日早饭后去白马井遗址,看到了白马井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到昌江县的马尾湿地公园附近,由于路很窄只能一辆车通行,路面没有铺装是沙路,不敢前行,只好找了一处可以掉头的地方返回,直接去棋子湾大角。</p><p class="ql-block"> 棋子湾大角海水清澈,沙滩是白色沙子。虽然商业开发一般,但却是很好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中午赶到棋子湾的小角,也就是昌化镇的海港,海鲜还是比较便宜新鲜。</p><p class="ql-block"> 在鱼码头边上找到昌化古庙,昌化古庙与昌化镇历史一样悠久,自汉代建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也算是一个古迹吧。庙里供奉有关公、峻灵王、妈祖三大圣公。</p> <p class="ql-block"> 码头上渔民晾制的干鱼</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钟赶到昌江县排岸村看木棉花,可惜啊来晚了,大部分木棉花已开败,树上只有星星点点的花。真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