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月16日至18日,县茶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县茶产业促进中心、重点乡镇分管、部分茶叶专业村、茶叶企业负责人和种茶大户代表,赴浙江安吉县开展茶产业专题学习考察。</p> <p class="ql-block"> <b>一、安吉茶产业发展概况</b></p><p class="ql-block"> 安吉是浙江北部一个极具发展特色的生态县,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之称。县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万人,下辖8镇3乡4街道209个行政村和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和绿色发展先行地。近年来,安吉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突出抓好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全县基本形成了笋竹、白茶、蔬菜、畜禽、水产、蚕桑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安吉白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在40年中,经历了品种繁育、种植扩面、品牌推广和产业转型的深刻变革,从一株千年“白茶祖”发展成为规模茶园20.06万亩,总产值超过31亿元,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48.45亿元,连续13年入选全国十强,被誉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p><p class="ql-block"> <b>一是历史悠久。</b>安吉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自80年代初发现一株母茶以来,在中国茶科所、中茶院、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省农业厅的茶树育种专家的指导下,经市、县茶叶科技人员的共同研究开发,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育成了“白茶一号”品种。后经专家考证,安吉白茶即为宋徽宗《大观茶论》所记载的白茶,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从而奠定了安吉白茶的历史地位和尊贵禀赋。</p><p class="ql-block"> <b>二是品质优异。</b>安吉白茶是少见的光温敏感型茶树良种,属绿茶类。其叶张玉白,叶脉翠绿,冲泡后形似凤羽,滋味鲜爽,回味甘甜,具有茶叶类少见的高氨低酚特点。据测定,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在6%左右,是一般绿茶的3倍,多酚含量却只有一般绿茶的1/2,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有专家将其称为绿茶之王。</p><p class="ql-block"> <b>三是产业兴旺。</b>全县已有安吉白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年销售额亿元以上茶企业1家,千万元以上茶企11家,500万元以上茶企4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5家,安吉白茶协会会员单位390家,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安吉白茶产业链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为全县人民人均增收8600余元。</p><p class="ql-block"> <b>四是品牌卓越。</b>实行“母子”商标品牌管理,实施“四统一”管理体系(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监督管理),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重认可和保护,是浙江省第一个同时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两项殊荣的农产品,连续十年位居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七位),品牌价值达40.92亿元。</p> <p class="ql-block"> 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安吉白茶重点生产村——溪龙乡黄杜村为例,全村人口1432人,在种植安吉白茶之前,每户只有几亩荒山丘陵,人均收入不足400元。通过发展安吉白茶产业,该村户均茶叶收入近40万元。</p><p class="ql-block"> <b>二、茶业创新发展主要做法及经验</b> </p><p class="ql-block">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安吉白茶已成为富民产业的典型代表,习总书记曾称赞它“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他们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为七个“有”。</p><p class="ql-block"> <b>一是有一个区域公用品牌。</b>安吉在1997年就申报“安吉白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时在安吉白茶品牌管理中创新使用“母子”商标管理。母商标主要用来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子商标主要明晰生产企业,最大程度明确了生产者对母商标的责任和权益,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矛盾。2018年,安吉白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标志着安吉白茶从产地、产品到品牌得到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的知识产权保护。</p><p class="ql-block"> <b>二是有一套发展战略和扶持政策。</b>安吉白茶立足原产地,坚持“做大一产、做优二产、做美三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做好品牌提质增效文章,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提升发展安吉白茶产业的实施意见》《安吉县加快提升发展白茶产业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深入推进安吉白茶“双百行动”的实施意见》等全面涵盖茶园生态改造、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全产业链培育的综合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扶持,有序推进茶园证数字化工程、订单农业发展、品牌规范管理、企业转型升级等一批亮点工程。目前已基本形成种植生态化、加工规模化、包装特色化、经营品牌化和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p><p class="ql-block"><b> 三是有一个品牌运行管理机构。</b></p><p class="ql-block"> 组建安吉白茶协会,由规模茶企任会长单位和常务理事单位,以“金字塔”模式管理全县258家会员单位和1.6万余户茶农。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作为“安吉白茶”商标所有权人,委托白茶协会进行商标使用管理,并对协会进行监督指导。同时,组建安吉县茶文化促进会,进一步挖掘和传承茶文化,将安吉白茶与安吉地域人文高度契合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特别是与“两山”文化、清廉文化结合,提炼形成独特的安吉白茶文化精神,增强了安吉白茶文化内涵与底蕴。积极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广泛倡导“饮茶有益健康”的理念,进一步营造了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浓厚氛围。</p><p class="ql-block"> <b>四是有一个专业技术服务团队。</b></p><p class="ql-block"> 以科技兴农为着力点,安吉通过“个转企、小升规”,不断提升安吉白茶企业规模,引导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企业化的高标准来规范茶农生产,提高安吉白茶品质,制定《安吉白茶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编制标准化生产技术管理操作手册和生产模式图,实现了《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从县级标准到省级标准、再到国家标准的“三级跳”,目前已累计建成1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6个省级标准园、10余个市县级标准园。在加强对茶企、茶农技术指导的同时,通过“院企”“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等形式,先后开展了“安吉白茶加工工艺研究”“安吉白茶鲜爽度提升”“安吉白茶限药减肥”“白叶茶多茶类加工技艺”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研制了符合安白茶生产特点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p> <p class="ql-block"> <b>五是有一系列品牌传播营销活动。 </b> </p><p class="ql-block"> 先后举办“中国·安吉白茶节”“白茶仙子评选”“安吉白茶开采节”等活动,2014年以来,又连续5年成功举办安吉白茶博览会。《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专版介绍安吉白茶品牌建设,央视新闻专题报道了1500万株安吉白茶“扶贫苗”工作。另外,积极组织白茶企业、合作社参加中茶杯、茶博会等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安吉白茶品牌美誉度及知名度。</p><p class="ql-block"> <b>六是有一套质量监督体系。</b></p><p class="ql-block"> 建立了一套“六合一”的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将原先茶园证管理、会员管理、年检管理、包装管理、微信公共平台服务、官方网站管理等六项功能进行整合,并开发集金融功能和“六合一”管理功能的“安吉白茶金溯卡”,对全县258余家安吉白茶协会成员单位进行统一编码、统一印制防伪标识,实现了安吉白茶全程跟踪与溯源。同时全县域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和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安吉白茶全程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网格化监管,创新监管网格体系建设,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死角监管格局。</p><p class="ql-block"><b> 七是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b></p><p class="ql-block"> 依托生态茶园的特色资源,融合采摘体验、文体休闲、旅游观光、影视拍摄等同步开发建设,建成白茶祖、茶博园等景区,吸引了《如意》《侠客行》等电视剧入园拍摄,引进了中国第一野奢精品度假酒店“帐篷客”落户白茶园区,建成了一批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道为一体、以白茶特色为主基调的休闲设施。“中国竹乡安吉白茶飘香二日游”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拓展了安吉白茶的产业价值和特色带动功能,实现了“茶园向景区”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b>三、加快英山茶产业发展的建议</b></p><p class="ql-block"> 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小农户与现代茶业的有机衔接,打破传统观念,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主动适应供给需求结构的变化,以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精准施策,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确保茶农持续增收,推进产业不断创新与优化升级,围绕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两个核心理念,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b>一是加快茶园生态改造,强化基地建设。</b></p><p class="ql-block"><b> </b>挖掘地方优质茶树品种,创新开展英山茶特异、专用、优质茶树良种及配套技术研究,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圃和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加速中低产茶园、种性混杂茶园改种换植,逐步实现“一村一品”。完善茶园道路、水利设施、作业运输轨道等设施,着力提高茶园综合能力。整县制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善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建立健全安吉白茶全程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推行GAP、HACCP管理,建立质量安全管控措施,健全鲜叶检测体系。</p><p class="ql-block"> <b>二是严格标准加工工艺,提高产品品质。</b></p><p class="ql-block"> 推动茶叶企业按照食品加工企业的要求开展SC认证;开展标准化茶厂建设,不断改善加工条件提升加工装备水平,提升机械化清洁化智能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全县50%的企业达到标准化茶厂水平;提升标准化加工程度,鼓励英山云雾茶加工企业创新流程设计完善加工工艺,在《英山云雾茶》加工标准的总体框架下制定企业标准实现标准的升级和加工水平的提升。 </p><p class="ql-block"> <b>三是加强品牌营销管理,提升市场效益。</b></p><p class="ql-block"> 健全专业化品牌建设管理组织,指导规范英山云雾茶品牌创建工作。完善英山云雾茶品牌定位,鼓励支持茶企开展企业品牌创建和品牌策划工作,力争培育10家左右规范的品牌策划运行管理示范企业。强化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规范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自觉维护英山云雾茶原产地交易秩序。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规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识行为。</p><p class="ql-block"> <b>四是强化生产主体培育,优化发展环境。</b></p><p class="ql-block"> 实施茶叶企业培育计划。着力培大育强,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茶企向现代企业转型。一是引进龙头。抓住省市重视茶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经营理念新、市场营销好的龙头企业发展茶产业。二是舞活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努力推进松散型关系向紧密型关系发展,形成产供销有机衔接。三是做强龙头。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贷款、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对现有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全产业链体系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b>五是大力发展茶旅游,推动“三产”融合发展。</b></p><p class="ql-block"><b> </b>茶旅结合发展是适应市场,转变传统营销方式,多渠道、多元化打开销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要继续把英山茶的传统文化融入进茶叶生产的全过程,深度开发“茶文化休闲旅游”,让爱茶人不仅能够到茶山观光、采茶、制茶、赏茶和品茶,同时也能体验英山当地美食,深度了解英山独特风土与人文。通过彰显英山茶文化,将一、二、三相关产业联动集聚,可丰富英山茶品牌的内涵,在开发和占领市场中实现他人无法模仿的优势,最终实现茶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产业范围扩大和产业功能拓展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b>六是加大宣传推介,提高英山茶叶品牌价值。</b></p><p class="ql-block"> 品牌是商品的核心竞争力。要按照“抓基地、树品牌、创市场、拓旅游”的思路,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英山茶叶的文化内涵、自然资源和品质特点,加大对英山茶叶品牌的宣传力度,做到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报纸上有文字、网络上有内容,让英山茶叶品牌形象走向市场,深入人心,提高知名度。同时持续引导企业按照“六统一”原则,加强品牌管理和原产地保护,集中力量打造英山茶叶系列品牌,不断提升英山茶叶知名度和品牌价值。</p><p class="ql-block"> <b>七是要加强营销,拓展销售渠道。</b></p><p class="ql-block"> 销售渠道形式多种多样,但面向市场的销售,才是优化茶产业供给结构的重点之一。因此,一方面要加强营销,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培育专业营销队伍,不断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另一方面要重视茶叶企业电商平台建设,政府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大力扶持和帮助更多茶企开发app,利用O2O、微信智能商店等传统行业转型利器,拓宽销售市场。同时,市场监管局、科经局等相关部门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大力扶持和帮助有条件的茶企扩大出口,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