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喀琉斯与赫克托尔形象分析

关于那些年的取名困难症

<p class="ql-block">阿喀琉斯</p><p class="ql-block">《伊利亚特》最为理想化的也是最丰满的英雄形象,是希腊民族精神和文学主题的核心体现。在这个伟大的英雄身上,善与恶的对立统一、个人主义的优劣两面以及孩童般浪漫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首先,阿喀琉斯是残忍的、好斗的,尤其是当他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伊人杀死后,阿喀琉斯大开杀戒,导致尸体堆积如山,甚至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堵塞。河神劝阻他不可如此杀人,但他却将长矛刺向河神令河神惊慌逃窜。当杀死帕特洛克罗斯的将领赫克托尔想要与他立约双方不可以羞辱战败一方的尸体、将其送还给家人时,他直接杀死了赫克托尔并大力羞辱他的尸体。这是阿喀琉斯人格中至恶的一面,是"儿童式”的、纯粹的恶和纯粹的愤怒,与为家国而战的赫克托尔比,他的残忍显得任性和个人主义。</p> <p class="ql-block">但同时,阿喀琉斯也是温厚善良的。这体现在他与帕特洛克罗斯的友情。当他带他的朋友从家中出来要奔赴战场时,他郑重的、真挚的向朋友的父亲保证将他的儿子安全的带回来。而他为朋友报仇的极大的愤怒与极其残忍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出于他对友情的珍视。此外当赫克托尔的父亲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只身</p><p class="ql-block">到他的军营中,跪下来边亲吻他的手边求化自己儿子的尸体还给他时,当他得知赫克托尔是这位老父亲的最后一个儿子时,他立刻咒骂这场战争、咒骂引起战争的天神宙斯,并将赫克托尔的尸体还给了普里阿摩斯。这便是他人格中至善的一面,同他的恶一样,这也是一种孩童般地、发自本心而不经事故的善良一一他“真的是一个温和、善良、尊重老人、体贴老人的青年。</p> <p class="ql-block">此外,阿喀琉斯身上同样重要的特质,是他极端的个人主义,对于个人荣誉和尊严的极度敏感,这在第一卷即有明显的体现。希腊指挥官阿伽门农将察司的女儿掠来做女奴众人都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得到太阳神的支持后,阿喀琉斯去找阿伽门农讨要祭司的女儿。阿伽门农交还了祭司的女儿,但要求以某位英雄的战利品份额作为自己的补偿。最后好不容易取得了祭司的原谅,他却没有忘记剥夺阿基琉斯的份额,造使者到阿基琉斯帐内取了布里塞斯。阿基琉斯觉得受到了悔辱,他的尊严和荣誉遭到贬低。若不是雅典娜的降临,他很可能与阿伽门农当场火拼:“是拔出胯边锋快的铜剑,撩开挡道的人群,杀了阿特柔斯之子,还是咽下这口怨气,压住这股狂烈?”最后,他愤而退出战争,即使希腊联军节节败退,他也迟迟不愿参战。而且,阿喀琉斯不顾神谕投身战场,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尊严和荣誉。这便体现了他对荣誉的极度重视:个人尊严不容一点侵犯,即使牺牲生命要得到荣誉。而正是阿喀琉斯的至善、至恶与他对荣誉的追求,将他引导上了慷慨赴死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道路。</p> <p class="ql-block">赫克托尔</p><p class="ql-block">一、英勇善战</p><p class="ql-block">与阿喀琉斯相类似,作为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的赫克托耳在战争中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英勇善战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心思缜密,善于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策略以达到最终目的。比如在某次战争中,“赫克托尔十分焦急,他调集军队猛攻壁门,并举起一块巨石,投向那壁门。门板碎成木片,他第一个冲了进去,他的战士也随之猛冲,希腊人惊慌万状,纷纷逃到楼船上去”,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骁勇与果敢。</p> <p class="ql-block">二、重情义</p><p class="ql-block">赫克托耳爱家人,爱兄弟,爱妻子儿子。当他的弟弟帕里斯带走了希腊的王后从而引发了连续10年的特洛亚战争的时候,为了收拾他弟弟的烂摊子,他义无反顾地拿起了盾牌和长矛。他爱他的孩子,爱他的妻子,在他出战之前,他跟他的儿子温柔的告别,他把儿子抱在怀里抚弄着,一边向宙斯和其他的神祷告起来,通过这些文字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即“铁汉柔情”。他是一个战争英雄,同时更是一个慈父,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兄弟,一个好儿子,他不是为一个人而战,是为了他的国家,他的子民,他的家人而战,他肩负着责任,他因背负着责任而战。</p> <p class="ql-block">三、具有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赫克托尔是一个富于理性的、 成熟的政治军事领袖,是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的古代氏族英雄形象。史诗表现了他以群体利益为重,作为特洛伊一方的主帅,既身先士卒英勇赴战,对敌我的强弱有着清醒认识,同时又对特洛伊的生死存亡,对母亲妻子和弟媳海伦皆极富责任感。赫克托尔是一个十分感人的氏族英雄将领,他作战勇猛,指挥英明,视保家卫国为己任。</p><p class="ql-block">赫克托耳爱他的家人,爱这片生活的土地,更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因此为了捍卫这片土地,为了保卫家园,他必须为荣誉而战。作为特洛伊一方的主帅,他既身先士卒英勇赴战,同时对敌我双方实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当阿喀琉斯来和他决斗的时候,即使他知道自己获胜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依旧拿起来长矛和盾牌,他没有躲避,没有退缩,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凡人中的精英,不应回避生活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四、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p><p class="ql-block">史诗中的很多描写突出了古希腊文明中的人本位思想,即鼓励人们遵从自己的欲望,直白的表现出对权力的追逐和对欲望的渴求,于是有了阿喀琉斯对个人荣誉和尊严的过分看重与敏感。</p><p class="ql-block">而赫克托耳的以人为本,是指他站在人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史诗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赫克托耳听从先知的忠告,先是到部队巡行,鼓励将士们的斗志,让他们稳住,不要退却;然后又回到城中组织长老和妇女向神祈祷。这正体现出赫克托耳把这种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的思想放到了战斗中,因此他的形象更为高大,他是与全城人民的生命联结在一起的,因此当他死亡的时候也就显得更加的悲壮。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