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以求真踏实行——记美高一地理组教研活动

杨可欣

<p class="ql-block"><b>刘庆山书记分享:</b>和谐共赢,生强师荣。教育的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学生。秤杆子是老师,挑起的是江山,师德就是定盘的星。最让学生喜欢爱戴终生难忘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学生富贵贫贱优劣好差,都会一视同仁,满怀爱心,因材施教,耐心浇灌,静待花开。学生是一届一届地送走了,散向四面八方的他们,就是每一个授业解惑答疑老师的师德师风的传承者,传播者,实践者。一个学生,就是老师的一个口碑。师之大者,唯有高尚师德,方可配得上为师之名之誉。</p> 地理小知识 <p class="ql-block">今日是<b>“冬八九”</b>,是冬季节气中的第八个九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数九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span></p><p class="ql-block">我国从冬至时期开始就进入了数九的时间。“数九”又叫做“冬九九”,它是我国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一种计算寒天日期的方法。数九的计算从冬至起始,九天为一个“九”,也就是说第一个九天是一九,第二个九天是二九,所以以此类推,第八个九天是八九。</p><p class="ql-block">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p><p class="ql-block">“数九”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历史悠久,在民间口口相传。它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产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应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具有相当大的科学性,至今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是教师自我革新的必要手段。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b>美高一年级地理组于2023年2月23日在北106办公室开展了本周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地理组组长董胜南老师主持,美高一年级所有地理老师按时参加了活动。</b></p> <p class="ql-block"><b>汪洋主任到地理组进行指导教研,对加强教研常规、师德师风、特色学科活动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b></p> <p class="ql-block"><b><u>本周教研活动共有以下几项:</u></b></p><p class="ql-block">1.集体备课 统一教学进度</p><p class="ql-block">2.检查备课本</p><p class="ql-block">3.制定早读任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做考题,说高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5.本学科组特色主题教研</span></p><p class="ql-block"><br></p> 集体备课 统一进度 <p class="ql-block">本周各班正在进行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容量的学习。<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有老师学习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在课堂上紧扣课标,关注课堂反馈,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span></p> <p class="ql-block">地理组各位老师针对《人口容量》这一课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交流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p> <p class="ql-block"><b><u>董胜南老师说:</u></b>从教科书的知识结构来看,本节是在前两节“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继承和拓展。前两节主要是从人的角度探讨人口规律,而自然和社会环境是作为基础和背景,“人口容量”一节则发生了反转,将前两节都处在幕后的重要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放到了舞台前面深入分析,旨在让学生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p> <p class="ql-block"><b><u>邓向明老师说:</u></b>本节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口的合理容量反映出在一定区域内达到一种协调的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p> <p class="ql-block"><b><u>刘少青老师说:</u></b>课堂上,应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学生通过对本节课时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人口合理容量的案例,并通过具备的案例知识进行解释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案例,向学生展示什么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以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p> <p class="ql-block"><b><u>杨可欣老师说:</u></b>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矛盾、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为今后学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p> 检查备课本 <p class="ql-block">老师们的备课态度认真,教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齐全。板块设计有学习活动、板书和课堂反思。</p> 制定早读任务 <p class="ql-block">2月24日地理早读任务:</p><p class="ql-block">6:50–7:00 诵读第一节和第二节正文和阅读部分</p><p class="ql-block">7:00–7:10 诵读第三节正文部分</p><p class="ql-block">7:10–7:20 自由背诵</p><p class="ql-block"><br></p> 共做高考题 <p class="ql-block">本周的高考题选取了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选择题部分,并且对相关试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p> 特色教研 <p class="ql-block">根据社会热点,<b><u>中国2022年人口负增长,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u></b></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总量有所减少,2022年末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外媒注意到,这是中国人口60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人口增速放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人口变化也与欧美日俄韩等多个国家人口增长的轨迹相符合。但人口总量减少,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就消失。目前,中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型,质量型人口机会厚积薄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源。</p> <p class="ql-block">人口负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结果,很多国家也都在走这个路。2022年我国人口减少85万人,主要还是由于新出生人口在减少,与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推迟等有关系,也与育龄妇女人口的减少也有关系,这些因素导致了新出生人口减少。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人口负增长。</p> 教研总结 <p class="ql-block">一丝不苟勤于教,一世为学乐其中,我们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地理教学工作,脚踏实地,把教学之路走的更远,更好!奉献于教育事业。</p>

人口

教研

老师

地理

学生

容量

数九

备课

九天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