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248】游三仙山风景区 探蓬莱古建园林 赏气势磅礴大殿 感飘渺神话传说

星空

【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情,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等,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闲来无事,整理照片,写个游记,记录照片的出处,回头再读,每张照片,犹如重游,其乐无穷。 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分享是一种快乐,偶尔看到星空游记的朋友,欢迎指点迷津,并在此一并感谢,不再回复,见谅。 2023年02月18日,星期六,天气:阴。蓬莱仙境,一直想往,跟随户外,今日成行。疫情过后,拉动经济,景区免费,蓬莱仙境,人满为患,实在不喜。 很多年没有来蓬莱了,现在变成了烟台的蓬莱区,过去小县城的身影已荡然无存,似乎一夜进入到了大城市行列。跟随户外团队游览蓬莱阁景区后,决定脱队住一夜好好逛逛。沿海边溜达,海边很多欣赏海鸥的游人,有点像青岛栈桥的感觉。 在沿路溜达之中,路过八仙过海景区,进入浏览一番。出景区大门,抬头看到不远处的马路对过有一片雄伟建筑,问景区人员得知那是三仙山景区,故而前往一观。观后感觉整个景区设计建造的不错,故将图片收集于本游记,供以后慢慢欣赏。 三仙山景区门前的牌坊虽是仿古建筑,但修的还是很高大、很气派的,抬头上观是何人提书的“蓬莱仙境”四个大字。三仙山景区门票120元/人,儿童和65岁以上老人半票,70岁以上老人免费。 牌坊上方一边一个”龙凤呈祥“的镂空雕塑,显得很吉祥。 穿过牌坊是景区宫殿式的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三仙山“的牌匾,中间有一个腾龙祥云的汉白玉浮雕,前方一边一个青铜麒麟瑞兽。正门两边各有一片商用仿古建筑群,建筑群前面是景区停车场,并用两座小牌仿进行了区域间隔,显得整个景区和谐气派。 三仙山风景区位于烟台市蓬莱区北端的黄海之滨,西与八仙过海景区、三仙山温泉相毗邻,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更是山东半岛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仙山风景区位于烟台市蓬莱区北端黄海之滨的海滨路9号,西与八仙过海景区、三仙山温泉相毗邻,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更是山东半岛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整个景区由和气大殿、蓬莱仙岛、方壶胜境、瀛洲仙境、瀛洲书院、珍宝馆等景观组成。与景区配套的还有古典建筑风格的五星级三仙山大酒店等休闲度假设施。其中,重108吨的世界第一大整玉卧佛、重72吨的整玉立观音、重260吨的十一面观音为景区镇园之宝,堪称稀世珍品。 据《史记》等典籍记载,东海之上有三座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山上有仙人居住,楼阁宫阙均为黄金白银建造,还有灵丹妙药,人食之可长生不老,因而引出秦皇汉武东海访仙求药的故事,并流传至今。 三仙山风景区就是把神话传说中虚无缥缈而又令人神往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以满足人们拜仙祈福,祈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进入景区,迎面是一座假山石。整个景区由三和大殿、蓬莱仙岛、方壶胜境、瀛洲仙境、瀛洲书院、珍宝馆、万方安和等景观组成。主体建筑气势宏伟,造型美观,各具特色。 园区内古木参天,奇石各异,碧水荡漾。既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园林之秀,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妙绝伦的画卷。整个景区文化内涵厚重、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艺术精湛,令游览者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与景区配套的还有古典建筑风格的按五星级标准打造的三仙山大酒店、三仙山大剧院等休闲度假设施。酒店设有标准间150间,商务套房45间,总统套间3间,所有房间、餐厅全是按明清风格木雕装修,室内摆设均是红木家俱。多功能厅、会议室、健身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使入住者能真正体验皇家气派。 三仙山风景区是以“和”的文化,“风”的精神为主题,崇尚正、清、和,弘扬塑造民族文化艺术,按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打造,既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园林之秀,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用一池三山表现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整个园林表现了这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美术、雕塑、诗歌、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是一个集大成的文化系统工程。整个园林文化内涵之厚重,艺术之精湛,尽管人工,宛若天成,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妙绝伦的画卷。 根据景区指示,进入景区由右向左浏览。右侧迎面有座称作”和合殿“。没有看到介绍,星空从不拜神仙,也不拍神仙照片,不知里面供奉的是哪路神仙。 在迎门的假山石后面是“和气大殿”殿内供奉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体现三教合一、一团和气。三教合一是指中国三大教派:佛教、道教、儒教的融和。自明朝“三教合一”运动后,使三教文化世俗化,使其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中华文化的融合统一,并实现了源远流长的传承。 孔子代表儒家彰显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老子代表道家彰显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释迦牟尼代表佛家彰显的是人与自我的和谐。释迦牟尼佛像是用近20吨重的缅甸水白玉精雕而成,孔子像、老子像分别是用紫铜镀金彩绘而成,气势雄伟 ,神态庄严。 大殿外两边,立有一对形态相同的、很有气势的石狮,底座的浮雕雕刻的也很精细、很漂亮。 “三仙山”本是神话中的仙境,而蓬莱三仙山风景区则以仙境“三仙山”历史传说为蓝本,自2004年起,由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斥资12亿元,聘世间能工巧匠,集天下奇珍异宝,历时3年方才建成,将神话传说中的仙源圣地搬到了现实中,真真实实地展现世人面前,将人们心中的仙境转变为现实。 和气大殿的背面,上方有一块“一团和气”的牌匾。 传承翰墨园林精华,营造古典园林建筑群。三仙山主体建筑,采取“一池三山”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以碧水环绕三岛,再现仙山美境。建筑风格上,再现古代宫廷建筑风格,充分继承吸收中国文人画精华,把古代文人对仙境的美好向往变成现实。 其中,蓬莱仙岛,以清代界画大师袁江、袁耀《蓬莱仙境图》为蓝本;瀛洲仙境,以元代赵孟頫《十八学士登瀛洲图》为建筑蓝本; 方壶胜境,则取意于清代圆明园中的方壶胜景,再现了圆明园方壶胜境的胜景。 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景区对各建筑方式改良创新。聘请国内外多名建筑学专家和各地2000多名能工巧匠,大到整体协调、三岛位置,小到山石布置、树木栽种,一一论证模拟。整个景区古典建筑上百座,但建筑形式却千变万化,其檐角、屋面没有一个相同,蓬莱仙岛、瀛洲仙境两组建筑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和气大殿的上方有块“和气大殿”的牌匾。三仙山是博物馆群。景区建造了珍宝馆,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石雕、木雕、铜雕、漆雕、玉雕、碑雕、瓷雕等传世艺术品以及古今名人笔墨等藏品2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6件,二级文物152件,三级文物300多件。深埋地下达两亿多年的活化石——缅甸木化玉,馆内陈列总量达到2000多吨。 景区还收藏造景奇石20万吨、百年以上古树3000余棵、缅甸水白玉、树化玉5000余吨。其中重108吨,长12.86米的中国第一大缅玉卧佛为景区镇园之宝,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另外还有重260吨的十一面观音,高9.9米、重72吨的站观音,500玉罗汉群雕、释迦牟尼、观音雕像、四大天王等均有缅甸水白玉制成,共计3000余吨。 和气大殿阶梯中间有块栩栩如生的三龙浮雕,三条龙分别代表着:老子、孔子、释迦摩尼。大殿正门外立着两个十分威严的的石狮,过去“一统天下、母仪天下”的石狮造型仅用于庙堂之上的皇权,不知何时进入了寺庙和其它殿堂门外。 右边石狮是公狮,右爪摁着一只球,表示“一统天下”。据说,乾隆有一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找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必须嫁入比皇权还要大的人家”,否则会对皇权不利。皇家思来想去,只有孔家比皇家源远流长,最终中下嫁到了孔家。 左边石狮是母狮,右爪摁着一只幼师,表示“母仪天下”。 和气大殿正面有座很气派的牌坊,上面有块篆书“正清和”的额牌匾。 “正”、“清”、“和”三字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佛教(释家)三家思想的核心。 站在“正清和”牌坊前,隔湖相望的是蓬莱仙岛的“蓬莱瑶台”大殿。 走进三仙山景区可以感觉到,壮观的皇家宫苑式建筑让人叹为观止,这些建筑大多红柱绿瓦,或者红柱黄瓦,处处彰显仙气和皇气。游览三仙山,既有穿越到古代皇家宫苑之感,也有深入“仙境”之妙。事实上,三仙山的建造灵感正是来自神话传说。 传说东海之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居住着不同的神仙。仙山周围一年四季烟雾缭绕,似有或无。传说仙山上的楼阁宫阙为黄金白银打造,还有食之可以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秦皇汉武到此访仙寻药的传说至今仍在流传。 三仙山景区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单个景点可以徒步游览,景点与景点之间通过电瓶车连接可以节省时间,不过徒步游览在不同方位可以看到更多细节,是另一种游览体验。 穿长廊、过拱桥,一路引人入胜。登上高处纵览景区全景,一座座古典建筑耸立于“岛屿”之上,这些建筑既有殿宇楼阁、凉亭,又有宝塔、寺院,凝神细赏之间竟分不清身在哪个朝代、身处何方仙境。 古建筑和水色互相点缀,营造出诗画的意境。景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各个区域绿树繁花还绕。吹着海风,赏着美景,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海上真有仙山和神仙吗?其实一切仅存在于人们的美好愿望里。在科技尚不够发达的古代,一切无法解释的东西都会被神化。似真似幻,这也是凡间仙界的魅力所在。如果维度真的存在,便可以解释另一个世界的种种现象。 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景区内建有瀛洲书院,收藏有《四库全书》等古代书籍2万余册,书院还将开设讲坛,邀请国内儒、道、释等各家大师来此讲学。同时,景区还引进了少林武术、编钟歌舞表演等,为游客展示少林十八般武艺、硬气功、象形拳和古代宫廷歌舞表演等,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 三仙山风景区在古典园林建筑群、保护自然历史宝藏、传统文化传播三方面领域内独具特色,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继续前行,几个大殿都在这条路上,不用东跑西跑的找寻,规划的挺好。 【蓬莱仙岛】神话传说中,通天教主在蓬莱岛碧游宫开设法脉道场,创立截教。蓬莱岛有四大主岛,还有三十六内岛,以及七十二外岛。一百零八座内外环岛,拱卫四大主岛。在上古神话中,蓬莱仙岛是提到最多的地方之一。 蓬莱,亦称蓬莱山、蓬壶、蓬丘。是中国先秦神话传说中东海外的仙岛,被一片黑色的冥海所包围。而在现今的世界中,真的存在这样的地方,那便是山东烟台蓬莱岛。 中国神话传说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瀛州、方丈,是寿星、福星、禄星三位神仙居住的地方。 自古便是秦始皇、汉武帝求仙访药之处,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轩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老。 蓬莱起源于海上三神山的传说,那只是人们对海市蜃楼的一种敬畏,无法理解的现象只能用神明替代。蓬莱古代也称登州。但是此蓬莱非彼蓬莱,另外,蓬莱的建城跟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有些密不可分的联系。 蓬莱(登州)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基本上是世界上海市蜃楼出现最频繁的地方之一了,而古人并不懂的现在的科学,觉得神似的同时,也会加上神话崇拜的联想,认为那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还有长生不老药的存在,海上三神山的传说大概就是始于此,随之传播开来。 道教的神话传说中,有关蓬莱仙岛的故事不胜枚举,最为出名的当属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相约使用各自的法宝东渡蓬莱。 铁拐即以铁拐投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钟离以拂尘投水中而渡。果老以纸驴投水中而渡。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湘子以花篮投水中而渡。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采和以拍板投水中而渡。国舅以玉版投水中而渡。 道教将宇宙空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就是神仙们所生活的世界;地界则是鬼怪亡灵所居的幽冥界;人界则是自然界万物的生存空间。大部分的神仙都居于由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罗天构成的道教三十六重天里。 如道教最高神三清天尊,元始天尊居于第三十五重天的清微天之玉清圣境;灵宝天尊居于第三十四重天的上禹馀天之上清真境;道德天尊居于第三十三重天的上大赤天之太清仙境。 而那些得道飞升的仙真则是按照品阶的高低来决定进入几重天,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仙人不愿意受到天庭的约束,前往一些仙岛逍遥自在的生活,比如蓬莱仙岛。 先秦时期的奇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蓬莱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鸟兽尽白,望之如云,在渤海中也。”这是古人对于蓬莱仙岛的描述,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简单的推测它位于渤海之中。 传说中仙境有“一池三山”,即瑶池和蓬莱、方丈、瀛洲,生活在那里的神仙,吃着可以长生不老的食物和药材,与自然共生。“一池三山”也成为中国园林建筑的一种模式,因三山都在东海上,也常被人们称为三岛。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当然也少不了这些。在昆明湖中就有三座岛,分别是南湖岛、治镜阁和藻鉴堂。分别代表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岛。代表“蓬莱仙岛”的南湖岛,是三岛中最大的一座,占地一公顷多,与万寿山遥相呼应。 全岛周围用条石砌岸,以青白石雕栏围护。走陆路可经十七孔桥从东侧进出,乘舟有南、西、北三个码头。南湖岛上因建有龙王庙(在《游颐和园:空阔澄明的廓如亭》中已提到,有兴趣的可找到看看),也叫龙王岛。 岛上主要建筑为三牌楼、广润灵雨祠、涵虚堂、岚翠间,云香阁、月波楼、澹会轩和鉴远堂等。 前行,前面就是“方壶圣境”。 站在“蓬莱仙岛”上遥望“方壶圣境”建筑群。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 秦汉时,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传说本有五座神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 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东海仙山相传位于山东蓬莱县沿海一带,据《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山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这种求仙追求长生的思想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历代皇家园林的发展模式,为了更加接近神仙,帝王们在园林里挖池筑岛,模拟海上仙山的形象。汉代出现具有完整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建章宫。 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而方壶胜境的建造正是帝王为了寻求东海龙宫而在自己的御园中精心建造的一处规模宏伟的人文景观。 【起源】原是海神的祭祠,是我国园林中仅有的一座。它是面临福海东北的一个内湖,大小水面之间有一座可开启的吊桥作示意性的分隔,当桥开启,大的龙舟可由福海进入内湖,直达突出湖中的迎薰亭。主体建筑是对称布置、前后三组的殿堂,上覆黄色琉璃瓦,倒影于水面上,犹如仙山的琼楼玉宇极为壮观。特别当游人透过桥洞,远望福海中心的蓬岛瑶台时,更会产生漫游在仙境的观感。 方壶胜境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方壶胜境基本建成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位于福海东北岸湾内,四宜书屋之东,涵虚朗鉴之北。是后代众多学者考证后公认的圆明园中最为宏伟美丽的建筑,是以人们想象中的仙山楼阁为题材而建造的。 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 整个建筑群的平面与里面均采用严格的对称布局,又一个中轴线连着南北两个群组。在方壶胜境以西还有一组充满意境的景区——三潭印月,该景区是圆明园仿建的西湖十景之一。 整个方壶胜境景群于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劫掠后焚毁,焚毁初期,这片遗址上还残存有相当数量的建筑构件,其中以石制为多。 虽然经过1900年战乱和民国时期的军阀盗运,以及当地民人的拆挖,这里残存的石构件还是数量很多的,1985年来经过发掘清理,出土了大量建筑残件,其中还包括建筑梁柱若干,上面有明显的被火痕迹,成为了控诉列强强权的历史证据。 方壶胜境,被公认为园内最瑰丽奇幻的景观,是一处宛如仙山琼阁的园林建筑群,是一处辉煌壮丽的风景园林。其来由起源于一个寻仙的故事。 相传,秦始皇曾经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往遥远的蓬莱仙洲替他寻找仙境、求取仙药,以求长生不老。这个故事最后淹没在了烟涛微茫中,秦始皇最终无缘得见传说中的仙岛仙山。一千多年后,秦始皇的长生梦,化作了乾隆皇帝精心营建的仙山琼楼——方壶胜境。 故事,从乾隆帝的父亲——雍正皇帝讲起。 晚年的雍正皇帝年华不再,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对死亡的恐惧使他萌发了求取仙丹的愿望。工匠们用嶙峋巨石在湖中堆砌成大小三岛和华美的琼楼玉宇,象征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方士和道士们在此为老皇帝炼制长生不老的“仙丹”。然而,“仙丹”没能给皇帝带来久远的寿命,反而带来了毫无预兆的离奇死亡。 在后宫哀哀切切的哭号声中,乾隆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初登宝座的乾隆皇帝赶走了为父亲炼制“仙丹”的术士,却并没有放弃营造父亲心中的蓬莱仙岛。乾隆三年(1738年),一场挖池筑岛,模拟海上仙山的浩大工程开始了。最终,一处如梦似幻,宛如仙境的方壶胜境,出现在了这座万园之园中。 乾隆登基后,经过康雍两朝的养精蓄锐,康乾盛世已成定局。宫廷建筑风格不再以雅致朴素为主,方壶胜境就是此时的杰作。其屋顶覆以超越形制的黄、蓝、绿、紫等多色琉璃瓦,在一片青瓦灰砖中光彩照人。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又下旨方壶胜境全面油饰彩画,共花费白银12101两,如此这般,彩色琉璃与红色木梁柱相配,色彩绚丽异常。 此为建筑群第一排正中的宜春殿,宜春殿为方壶胜境前殿,它是这个景点中轴线上的第一制高点。这里是皇家观景休闲之地,沿着宝座两边的楼梯,可到达宜春殿的二楼,眺望福海美景。 迎薰亭是最前部湖心高台之上的四方重檐亭,亭子四周摆放的是铜鹿和铜鹤。“四周”寓意天下,“鹿鹤”谐音六合,表示天下一统,欣欣向荣。 两边左右对称的是集瑞亭和凝祥亭,造型精巧、别致,和这两座亭回廊相连的分别是锦绮楼和翡翠楼,也是皇家观景娱乐的场所。集瑞亭和凝祥亭都采用“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做法。 传说,明朝永乐皇帝在北京盖皇宫时,要求皇宫外墙盖四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管工大臣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角楼,那怎么办?他把北京的工匠都叫来,限期三个月改好这四座角楼。 工匠们研究了一个月,角楼的模型还没着落,有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待不住,上大街闲遛去了,路上碰见一个老头,挑着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他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好奇地数起了上面的梁柱和脊,咦!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于是,就照着笼子的样子修成了这样的角楼。 整个方壶胜境建筑群规模宏大,景色秀丽,倒影于水面上,宛若神话传说中的仙山琼阁。当年,乾隆对此“仙境”赞叹不已,多次有感而发,写下旷世佳作。今天,面对蓬莱三仙山的“方壶仙境”的你是否也会诗性大发呢? 离开“方壶圣境”,前往“瀛洲仙境”。 前行,前面就是“瀛洲仙境”。 瀛洲仙境。 传说瀛洲在东海中,方圆四千里,距离会稽七十万里的地方。瀛洲仙山上生长着神芝仙草,还有高约千丈的玉石。仙山的仙泉名叫玉醴泉,味道甘甜,饮之可令人长生不老。瀛洲居住着许多仙人,他们的风俗习惯与吴人类似,仙山上的山川也跟中国的相似。 瀛洲书院。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教育系统,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 藏书、供祭和讲学是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由于藏书是古代书院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书院藏书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藏书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院藏书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四大支柱。 书院的兴起受到了禅宗丛林的影响。首先,从功能上看,书院和寺院性质相似,均是以教育生徒为特征,以传道授“业”为目的,是具有自发性的教育组织。丛林为禅宗佛教徒潜心求道之所,而书院在理学家的精心经营下,也成为传承儒家“道统”的场所。 珍宝馆。 木雕馆。 难得一见的四面八柱牌坊和古建群中必有的大戏台。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牌坊,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 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 牌坊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牌坊有4种类型,分别是功德牌坊、贞节道德牌坊、家族牌坊、标志坊。 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是进入皇城相府后最为醒目的牌坊。贞节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以“节”字为主,多以古代士子为褒扬母亲养育之恩为名建立。家族牌坊: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戏楼,又叫戏台,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场地,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最原始的演出场所是广场、厅堂、露台,进而有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舞台、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 一座座戏楼如同一座座博物馆,记录着中国戏曲数百年来的兴衰沉浮,是往日辉煌演剧活动的凝固华章,是当年风光占尽的场上人生的无言诉说,当然也是古代能工巧匠尽展聪明才智的精湛建构。 中国古代的戏楼,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从最原始的演出场所,到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府邸舞台、会馆戏楼、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改良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不一而足,蔚为大观。 中国的传统演艺场所除了瓦舍勾栏和神庙戏楼外,还包括酒馆戏楼和茶园、戏园和众多的宅第舞台。 三仙山景区的水景很好,季节好像不太对。 这是景区入口处左边的额大殿“和顺殿”。下午五点了,景区人员要下班了,有景区人员一直跟着,立刻就没情绪了,只能从从而出景区。 今天天气有点差,海边雾蒙蒙的。如果,晴空万里,三仙山景区拍照就漂亮了。 出境区后,长途车已停运,明早7:30点有去栖霞的村村通公交车,大约两个半小时到栖霞。栖霞下午14:30点有去青岛的长途车,故住一晚,明在前往栖霞游览一下“牟氏庄园”,然后从栖霞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