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编辑 — 报子胡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下午,当代最有影响的佛教文化传播者星云大师于高雄的佛光山传灯楼开山寮圆寂,享年97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的圆寂使我想起了十五年前我与大师的一面之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是二零零七年十月二日,大师不顾高龄前来新西兰奥克兰莅临佛光山寺的开光大典,使我有机缘与大师面对面相见,大师是那样的慈祥,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像星云大师在《当代人心: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中提到的那样:「“缘”不是佛教的专有名词,缘是宇宙人生的真理,缘是属于每一个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光山星云大师是海峡两岸佛教界的重要人物。他被誉为台湾佛教的奠基人之一,是海峡两岸佛教界最受尊敬和尊崇的大师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人的一生都是在“缘”中轮转,例如机会就是机“缘”;世间凡事要靠众“缘”和合才能成功,建房子少个一砖一瓦,都不算完成。在人生的旅途上,有的人碰到困难就会有贵人适时相助,这都是因为曾经结缘的缘故,所以今日结缘就是为来日的患难与共做准备,“结缘”实在是人世间最有保障的投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世间万法,都靠因缘和合才能成就,所谓“缘聚则成,缘灭则散”,缺少因缘,不但诸事难成;离开因缘,个人也无法生存,所以人不能离开大众。大众就是我们的因缘,大众就是帮助我们生存的条件,故而佛教讲究“缘起”,讲究“集体创作”,讲究“众缘所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世间上最宝贵者,并非黄金白玉,也不是汽车洋房;最可贵的是“缘分”。人与人要有缘份才能和好;人与事要有缘份才能成功;人与社会,乃至事事物物、你、我、他等等,都要有缘份才能圆满功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此,在人世间有许多的好事值得我们去做,例如布施、守法、奉献、服务等;在众多的善法之中,没有一样比“给人一些因缘”更为重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高僧大德,德高望重,是世界级的宗教领袖,虽然他好似离我很远,但看到他慈祥可亲的笑容,却又离我很近很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光山寺是中国台湾地区著名的大乘佛教寺庙,由星云大师创建于1967年。到了1992年,星云大师创建了国际佛教组织:国际佛光会(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BLIA),以人间佛教为宗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树立“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四大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至今已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近二百所道场,和多所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医院、佛学院等,遍布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等数十个世界主要国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1年星云大师应邀来到新西兰,看到新西兰的灵秀之后,发愿将「人间佛教」带到这片人间淨土,国际佛光会新西兰北岛协会创会会长赖耀森居士(现为新西兰北岛协会督导)捐赠3600平方米的农庄做为会务推展及弘法之基地,直至2007年,新西兰佛光山寺终于建成,完成了星云大师的心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开光大典上,在佛音轻妙的音乐背景下,几百位东西方人士,身着各国民族服装进行献供。在新西兰国旗和教旗进引导下,星云大师率各方嘉宾步入主殿,并带领僧众诵经祈福,还有各宗教代表上台祈福,整个法会呈现着新西兰多元宗教融合的景象,现场气氛庄严祥和。上图右一为新西兰毛利女王雅丽努伊Te Atairangi Kaahu,左一为新西兰第一任华裔议员黄徐毓芳女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西兰佛光山寺是新西兰最大的佛教寺院,寺庙内的建筑极具中国唐代建筑风格,满目青灰琉璃瓦、藏红石柱、直棱窗,呈现恢弘、大气、肃穆、稳健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并以唐式石灯庄严成佛之道,用心栽植的松、竹、樱、柳等植物更为道场增添灵秀之气。道场整体空间包括大雄宝殿、大悲殿、钟楼、鼓楼、禅堂、海会堂、滴水坊、五观堂、客堂及面积辽阔的丹墀庭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宏伟的大雄宝殿、庄严的大佛;那青山绿竹、潺潺流水都在我心中烙印。 佛光人文,法师慈悲、信众慈善,处处温暖。 更有星云大师智慧开示,佛陀般慈爱、和善滋润,人生圆满就从与星云大师的佛缘开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评论:使佛教中兴,从山林到人间,从老年到青年,从传统到现代,从遁世到救世,从幽怨到喜乐,从寺院到会堂,星云大师堪称此中大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星云大师是一位伟人,一位忘我的伟人! 人说,忘我是一种境界,对于星云大师来说,不仅仅是境界而是坚守的一生。 忘我,是他生命的承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近星云大师,与大师的一面之缘,使我在心灵中跟随星云大师,才有机会获得这些一生受用的体验,留下美好的生命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1927年8月出生于江苏江都县(今扬州市)。5岁起随信佛的外祖母茹素,12岁在栖霞山寺礼志开上人披剃出家,法名悟彻,号今觉,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剃度后,即进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1947年星云大师从焦山佛学院毕业后,到白塔山大觉寺礼祖,受命任“当家”的时候,就同时担任了白塔国民小学的校长,1949年初迁居台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7年,他变卖高雄佛教文化服务处房屋,购得高雄县一些坡地作为建寺用地,于当年5月16日动土,定名佛光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2年,他制定佛光山宗务委员会组织章程,自此佛光山成为有制度、有组织的现代教团。佛光山逐渐发展为台湾佛教四大山头之一,与法鼓山、中台禅寺、慈济基金会齐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世纪初,江苏有关部门找到星云大师,问他能否回来复兴大觉寺。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心里像触电一样”,因为他12岁就在南京栖霞古寺出家,一直把大觉寺当成是自己的祖庭。能够帮助重振大觉寺,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早年时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从不避讳表达政治立场,他具有中国国民党党员身份,1986年担任国民党党务顾问,被国民党推选为中央评议委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认为“关心政治,不代表问政”,而政治人物也是众生之一,并强调“我的弟子,不分蓝绿,但都是佛教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两岸关系缓和、开放探亲旅行之后,他开始到大陆访问及弘法。2009年3月底,他在江苏无锡世界佛教论坛上发表“台湾没有台湾人,台湾哪个不是中国人”的讲话,在岛内引发强烈反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立遗嘱称“没有舍利子”</p><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晚年仰赖洗肾维持健康,多次出入医院,近期因血压过低入住高雄长庚医院加护病房,星期六(2月4日)还一度喘到无法进食,惊动医护人员紧急为他洗肾,才得以舒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罹患糖尿病四十多年,2011年中风,经治疗后病况稳定,持续在全球奔走弘法。2016年,星云大师再度中风,移除脑部血块,此后较少公开露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中风后,身体状况走下坡,每两天要进高雄长庚医院洗肾。据报道,星云大师意志力强韧,他曾告诉医疗团医师:“出家人不怕死”,如今他圆满走完一生,也算放下人间苦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早年写下遗嘱《真诚的告白——我最后的遗嘱》,公布在2015年出版的《贫僧有话要说》中。是星云大师在85岁生日时面向弟子的讲话。这既是他一生追求的总结,也回应了各种“质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在遗嘱中感叹,他一生虽遭逢大时代的种种考验,但感到人生非常幸福,对苦难、贫穷、奋斗、空无都很享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在文中写道:对于人生的最后,我没有舍利子,各种繁文缛节一概全免,只要写上简单几个字,或是有心对我怀念者,可以唱诵“人间音缘”的佛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间佛教,时时奉行人间佛教,我想,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怀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倡导人间佛教,倡导人人可以成佛,他其实就是离我们最近的佛。 心里觉得星云大师离我们很远,就是远;心里觉得星云大师离我们很近,那就没有距离。 大师一直都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在海内外推动的『人间佛教』,是另一个『台湾奇迹』,另一次『宁静革命』,另一场『和平崛起』。」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说:「当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星云大师都完成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有必要再重读一下他的真诚告白:“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聚众有方,事实上我的内心非常孤寂,我没有最喜欢的人,也没有最厌恶的人。别人认为我有多少弟子、信徒,但我没有把他们认为是我的,都是道友,我只希望大家在佛教里各有所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星云大师,已经信众遍天下。他在世界各地办寺庙、大学(佛学院)和医院以及儿童福利机构。但是在这次“告白”中,他强调这些物质财产既不是自己的,也不会留给弟子,而是属于“十万大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告白”中,星云大师再次强调了自己信奉的佛教理念,那就是“人间佛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理解他佛教思想和一切行为的钥匙,他是以“入世”的精神,不仅弘扬佛法,也“办佛教”。佛教强调“出世”,而星云的一生,却是入世的一生,是努力的一生,从未有过松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谓“人间佛教”,就是强调佛教徒可以在自己的一生中有所作为,为社会和他人奉献,在奉献中“精进”和修行。这是星云对佛教思想传统的一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声称信佛,但是心中想的却是轮回、转世,想下一世少受苦,而星云强调的则是今生今世,是一位“现实主义”佛教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能理解,他是把弘扬佛法当成是一项事业来做,也就能理解,他在几十年的过程中,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办寺庙和佛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们称他为“星云大师”,他的著作,署名也是“星云大师”,但是他自己一直是“孤寂的”,而不是“热闹”,他并不享受万众朝拜,而始终保持着一个佛教徒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作为佛教徒最早的生涯,就是在办“人间佛教”,把信佛和救济他人结合起来,承担了某种“社会责任”。后来他到台湾,在1967年创建佛光山,致力推广教育、文化、慈善等事业,把这些努力看成是一种佛教的“共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在台湾的这些年,他也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交流。接受媒体采访时,星云大师曾说:“我一以贯之的心愿就是两岸和平。我想对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在世界上创办了200余所佛教道场,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在纪念他,缅怀他。大家都很看重他《最后的遗嘱》,感念他对推广佛教文化所做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是一位“得道高僧”,而他所信奉的“道”,也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努力的,而不是逃避的;入世也是修行,奉献社会就是修行。这就是他希望的“希望大家在佛教里各有所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擅以通俗方式解说传播佛法</p><p class="ql-block">据台媒报道,星云大师擅长以通俗的方式解说佛法,用大众化形式让佛教融入生活,首创佛教唱片、电视弘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1年底落成的佛陀纪念馆,则是他希望借园区、活动甚至美食吸引大众亲近佛法的又一创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生平中,他一直致力于推广佛教文化,他认为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平和、快乐、爱与和谐的生活方式。他的教诲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信徒的喜爱和尊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长期以来,他在世界各地开展了大量的佛教活动,为世人带来了平安、和幸福的信息。他的教诲涵盖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人际关系、婚姻、家庭、亲情、爱情、友情等等,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曾多次到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新加坡、澳大利亚、巴西、新西兰等地开展佛教讲经活动,他的讲经深受人们喜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他的弘法成果为世人永远留下了珍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和作家,他对佛教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看法。星云大师认为,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强调,佛教教导人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还认为,佛教有助于人们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真实本质。他认为,通过修行和冥想,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智慧和灵性,并逐渐达到解脱和觉醒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星云大师对佛教充满了尊重和敬仰。他认为,佛教是一种极其珍贵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人类的心灵和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生当中,唯有信仰、满足、欢喜、惭愧、结缘、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财富,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踏实与充足。</p><p class="ql-block">这是星云法师的名言,至诚至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是非常慈悲的长者,一路走来筚路蓝缕,不仅投身公益,也全力投入教育,栽培非常多的人才,身教言教都让人尊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重视文字及传播力量,创办佛教第一份日报《人间福报》,并设立人间卫视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8年,他以写书版税等成立公益信托教育基金,接连举办POWER教师奖、真善美新闻传播奖与华文文学星云奖等,在教育、新闻和文化界播散影响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光山下辖众多佛法、文教、慈善、传播组织,在全球拥有道场逾200所,佛教学院10多所,出家弟子逾千人,信众数百万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力主入世佛教,让佛教走出传统框架,在台湾佛教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师在他的《真诚的告白》中最后说:</p><p class="ql-block">心怀度众慈悲愿,</p><p class="ql-block">身似法海不系舟;</p><p class="ql-block">问我一生何所求,</p><p class="ql-block">平安幸福照五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碗慈心粥,胜饮人蔘汤;</p><p class="ql-block">一杯清和茶,胜喝琼玉浆;</p><p class="ql-block">一口菜根香,胜嚼酒肉饭;</p><p class="ql-block">一念思无邪,胜办满汉餐。</p><p class="ql-block"> 一一一《佛光菜根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星云大师是一位“得道高僧”,而他所信奉的“道”,也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努力的,而不是逃避的;入世也是修行,奉献社会就是修行。这就是他希望的“希望大家在佛教里各有所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师一生弘扬人间佛教,对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的发展,可说厥功至伟,愿他度化苍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编辑 — 报子胡同。文字及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