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p><p class="ql-block">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口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 class="ql-block">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让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p><p class="ql-block">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p><p class="ql-block">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p><p class="ql-block">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p><p class="ql-block">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