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槟城

.

<h3><font color="#010101"> <br>槟城亦称“槟州”,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位于西马来西亚西北部。来此之前从未听过此城名字,真是寡闻少见。出行前攻略众人皆荐此地一游,于是亚航六小时飞机一到吉隆坡,首站便转机前往槟城。初到此地只是感觉是一座老城,异域风情与华人文化相融并处,走了一两日,便感受到了不同的味道,并深深的被其吸引。<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整个槟城被槟城海峡分成两部分:槟岛和威省。威省的东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南部与霹雳州为邻;槟岛西部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尼苏门答腊岛对。光大为槟城著名地标。乔治市是马来西亚槟城重要港口,是首都吉隆坡和新山市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br>槟城于1786年时被英国殖民政府开发为远东最早的商业中心,当时从国外大量引进劳工,也把他们的文化及传统一并带入,造就了槟城现有的独特景色、遗迹和本土风情。今日的槟城,已经是一个反映东西方独特情怀的熙熙攘攘之大都会了。并有“印度洋绿宝石”之称。<br>古迹得以完整的保留使槟城首府乔治市于2008年7月7日荣获联合国文教科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荣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槟城岛的乔治市是该州的首府,这是一座富有历史传统的城市,如今它已经被规划及发展成现代化的都市了。槟城的某些地区还保有过去非常古老及典雅的足迹。狭窄的街道、三轮车、庙宇及业者辛勤搬运货物等景象,这些似乎是属于被遗忘的时代影像。<br>槟城岛也以其美食闻名于本区域,食物种类从娘惹美食到小档口的油饭、炒粿条(河粉)及槟城叻沙等,其食物风味和其他州属有很大的差别。在这里吐槽下,美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国人,习惯用的各类甜酱、海鲜酱对北方的中国人真的不习惯。出去后才理解了网上曝光的大妈们抢购名牌商品,却在门前吃方便面,那真是大妈不习惯,不是大妈怕花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百年前南洋华人首富张弼士的豪宅,俗称“蓝屋”,1995年修复成展览馆/酒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蓝屋”建筑非常壮观,巧妙融合中西文化风格,屋檐华丽壮观,处在阳光下的“蓝屋”,时间仿佛停止了转动。槟城盛产蓝花,花汁经加工后变成浆汁,用心者便将浆汁晒制之后酿制成颜料,然后涂于墙身。上世纪二十年代,莲花河路一带都是蓝宝石般的屋宇。但如今只剩张弼士故居这一座。故居建于1897年,花费7年的时间才建竣。它占地5万3千平方英尺,建筑面积为3万4千平方英尺,共有38间房、5个天井、7个楼梯及220 扇窗,由此可见其规模之大。张弼士故居是东南亚现存的最大的清代中国园林式住宅,历史价值,可见一斑。但随着张弼士在1961年过世,其子女疏于照顾,终究日益损坏。这也应了中国的古话,富不过三代,其后人连老宅都守不住,可叹!1989年,槟城一群古迹保护人士,买下这栋破旧的古屋,1991年全面整修,1995年焕然一新的“蓝屋”对外开放。张弼士故居是整个大马风水最好的宅子,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古迹保护奖。<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提起张弼士,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如果提到张裕葡萄酒,那么几乎众所周知,张弼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光凭借此成就,便能够看出张弼士的不凡能力和在酒业中的深厚造诣了。张弼士祖籍现在的广东省,但因家境贫困,在十来岁的时候便远渡重洋,来到东南亚,从小小的学徒工做起,一直到他事业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张弼士功名成就后,名下不动产不计其数,但若谈起张弼士故居,却是非槟城蓝屋莫属。作为故居,槟城位于马拉西亚的地区,也算是东南亚的一角。又称为蓝屋,是因为张弼士故居的整体外观颜色是蓝色,在现代来看有点地中海的感觉,但其建筑风格也不属于简单的田园式,而是一种带有清朝末期的高贵典雅的古建筑风格,在张弼士的故居之中,有很多细节部分,看似简单但工艺却显得极为考究,在整个东南亚建筑中蓝屋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了。<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到异国参观华人中式故居,竟是全程英文介绍,很是逗趣,无奈只能自行参观,拍照,自找乐子。<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张弼士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在事业上可谓是达到了巅峰状态的,他酿制的葡萄酒美名传播中外,慕名而来的人不计其数,这便是直到现在仍闻名于世的张裕葡萄酒。作为张弼士的后人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张弼士将酒庄交给了他的第六个儿子,但因为年年的战争导致酒庄实在无法经营下去,再到张弼士的孙子辈,就几乎没人还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牛逼的祖父了,自此张氏家族就开始走向没落之路,子孙们也没有一个继承了张弼士的经营天赋,张氏的商业王国也就此土崩瓦解。<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张弼士故居厅堂里拍张全家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汐小妞和她的抱抱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升旗山 (槟城华人称之为升旗山),而英语是Penang Hill,槟榔山之意) ,由于昔日英国高官多居住于此,山下士兵利用旗语传递重要讯息,此乃升旗山名称之由来。位于槟城中部偏北,海拔821公尺,上山搭乘山间缆车,和国内的缆车不一样,是有轨小火车,速度很快,坡度很陡,坐上面我在想要是停电了可怎么办呀,哈哈,还好,很快就到达山顶。沿途绿荫重重,水声淙淙,气温渐低,凉意开始袭人。山顶的温度大约是摄氏十五度,站在这儿俯瞰山下壮丽的海与土地,令人心旷神怡!<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在殖民统治时期,普通人是不可以随随便便来这里的,而现如今过去的殖民者早已灰飞烟灭,升旗山上成了市民和游客们避暑纳凉、休闲观光的场所。山顶视野开阔,人们站在山顶暸望,高低错落的槟城老城区、蔚蓝的槟威海峡和郁郁葱葱的马来半岛,都历历在目,美不胜收。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槟城尚未沦落日本人手中,作家郁达夫曾到升旗山一游,还写了一首诗曰 “好山多半被云遮,北望中原路正赊,高处旗升风日淡 ,南天冬尽见秋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山上不知名的花。<br>未曾识花花识君,旗升旗降皆为客。<br> <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别样的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槟城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民宅门前花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街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功夫女孩”<br>一个久久徘徊在英殖民地旧时光里的古城,因为一个外来画家的即兴作画而变得妙趣横生起来。古城仿佛真的走进了魔镜,人们看到了逝去的岁月,欢乐的童年。据了解,这些壁画是一位立陶宛籍艺术家恩纳斯以“2012乔治市镜像”为主题,在世界遗产区绘出了6组名为“魔镜”的系列壁画,把槟城人鲜活的生活用绘画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活色生香地演绎在斑驳的老墙面上,令原本古旧的老建筑顿时变得妙趣横生起来。游走其间,一个注视,仿佛记忆复活;一个转身,恍若回到旧时代……<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恩纳斯也许没想到,他在乔治市斑驳老墙上的即兴画作,不仅一下子挑动了马来西亚人的神经,也吸引了全世界游人的目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恩纳斯四年前到东南亚旅行,路经乔治市时,立刻爱上了这座老城。他在乔治市待了一年多,于當年的“乔治市节庆”城市庆典中负责在老墙上绘图,壁画的初衷正是和乔治市访客互动,藉一面墙亲近一座城。<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魔镜”之所以能吸引眼球,是因为画家赋予壁画极大的想象空间。画中人以小孩为主,并以自行车、船只、椅子等实体衬托,虚实共存 。在这里,寻找“魔镜”便成了游客到乔治市后最想做的事。大家面对壁画上的人物,纷纷摆出各种姿势进行“二度创作”,非常逗趣。俺们也来个二度创作。<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姐弟共骑”最受大家喜爱。恩纳斯把他槟城友人一对儿女学骑自行车的片段幻化在老墙上——无需任何修饰,斑驳的墙面便是旧时光最好的背景,画中的小姐姐带着弟弟,同“骑”一辆自行车。小弟弟紧紧抱住姐姐的腰,表情既兴奋又紧张。仔细一瞅,自行车怎么从画中跳出来了?原来姐弟俩“骑”的是依在墙上的一辆真实自行车。这也正是“魔镜”的诱人之处——虚实结合,而非简单的画作。<br>再来个二次创作。<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挑衅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孩子们着急了你不急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姓周桥门前的鹤望兰。<br>姓氏桥已经有超过100多年的历史了。当华人下南洋到了槟城,从事贸易与渔业,以海为生,所以搭起桥板,在上面建造房屋,形成一个个独特的小村落。百年后,这些小屋依然存在,在槟城港口的旁边,看船来船往,继续书写传奇。原本有8处海上人家,分别为:姓林,姓周,姓陈,姓李,姓杨,姓郭以及平安桥。由于后两者抵抗不住时间的洪流,面临被拆的命运。所以,目前仅剩6座桥。全部列入世界遗产,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更好的保存,不至于由于发展而拆毁。桥大体会分成几部分向海面延伸而去,桥上有一栋又一栋小屋。路过小屋,小屋门口都会有小小的香炉来拜神。屋中打开的电视上,在播放着电视剧。人们随意坐在地板上看电视。吃饭,看剧,看着屋外人来人往。<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站在姓周桥码头远望,是想去做一个旅者!<br>因为还有诗和远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母子的距离:虽远却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槟城晨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写意槟城,待了两日,最大的感受是慢节奏的生活,悠闲自得。我们过马路时,汽车会停下来等你过去,几乎遇到的都是这样;这里人的生活很规律,各行业到点都会下班,营业门店,诊所也是一样,其间去过一家华人诊所,医生下班,只能等待。<br>这里的夜生活很丰富,许多个性咖啡店、酒吧,就依附在老城里的老房里。三两人有杯酒或咖啡就可以聊到大半夜。<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旧的英殖民气息是乔治市老城区最大的魅力。感受这一切的最佳方式便是步行。走过缤纷的花砖五脚基长廊,总能闻到咖啡香。乔治市的老城区有4000多间战前老房子,散布在纵横交错的小路和巷子里。人、汽车和三轮车、自行车混杂在一起,仿佛上演一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片。在这部老片里,到处充满宗教文化混搭的痕迹。比如当你转进横巷,和百年宗祠打个照面后,发现清真寺和天主教堂与你邻街对望。多走几步,色彩艳丽,众神聚合的印度庙前,信徒们正忘我地随着祈福音乐起舞。不同种族的人们,各自在属于他们的空间接受心灵的洗礼。<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有一个特点,就是冰的消费很是巨大,很少见到用冰柜,啤酒都是放在一个冰桶里,各色冷饮都是直接加冰。一路走来,皆是用冰如水,用量巨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热带树上的鸡蛋花,很是素雅,美的极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入住地,大厅及屋子里充满香茅草的味道,禁止吸烟和带入榴莲入内,干净、整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转机去沙巴亚庇。<br>没有喧嚣,没有忙碌,没有压力,诗一样的生活,离开槟城时竟有些不舍,此间可是当世之桃花源?</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