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美丽传说,相约回顾宁晋典故/小编东北人

相约心灵净土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古老的燕赵文化,朴实豪放的民风,古老世代相传的历史豪杰,风云变幻无常的动荡历史人文,也感知了我今天对燕赵历史人文故事的情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清晨,一缕温柔的阳光,小鸟清脆悦耳的叫声,带着身在异乡的我,又开启了新的一天,走在乡村的街道上,脑海中的思绪与感知,在眼帘的环望中,我与“宁晋县黄儿营小河庄”的情缘,相濡以沫的相处,三年有余啦……让我倍感荣幸的是,脚踏在中原大地上,感受着中原大地的文化情怀,走到哪里,都有着追随历史,与古人交融的感思……脑海中浮现出了属于它的美丽传说……</b></p> <p class="ql-block">宁晋,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北距首都北京36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仅64公里,县域有1107平方公里。宁晋是邢台市辖县大县之一,有3000多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是邢台各县市最古的县城</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宁晋还有一个别名,称作凤凰城</b>,美好的名字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在宁晋城东南有个村子,因村里住着凤凰,人们就称这个村子为丹凤村。有一年发了水把村子也冲没了,乡亲们死的死逃的逃,凤凰仙子看到这凄凉的景象十分伤心,仙子飞到城里给县官的妻子托个梦,当夜县老爷的夫人梦到一只五彩斑斓的金凤凰落在大堂上,头朝南尾向北,抿右翅展左翅。一会儿变成一个美丽俊俏的大姑娘,对夫人说,我是凤凰仙子想在这里安家落户,求您给县老爷说,把县城修成个凤凰城吧。知县夫人听到这里刚要说话,一支煞就醒了,原来是一个梦。夫人把梦给县老爷说了,县老爷便找来风水先生算计,就找来工匠开始修城,城修好了,只见南关是凤头,街南口有对圆口井,那是凤凰的眼睛,南门口到南关是凤凰的脖子,南门到北门是凤凰的身子,北门外东、西、北三关成品字形,那是凤凰的尾巴。后来县老爷又在城东修了一个月城,就像凤凰的展开的左翅。风水先生叫工匠北关修了座草桥。城修好后,宁晋县每年便有一个考中做官的,做了官的人为了光宗耀祖就在城里修坊立碑,久而久之宁晋县的好牌坊便传了出去。为什么每年都有考中的学子,原来凤凰仙子每年在草桥透一个凤凰蛋,已经有九十九蛋,考上九十九个官。皇帝看见朝堂上都成了宁晋官员了,便找了一个明眼来到宁晋城,在城外就听到了读书声,可是进了城看了又看没有发现学堂,可一出城又听到读书声。心里很纳闷便围着县城转了两圈就看出门道,回到京城向皇帝呈报,如果不想办法宁晋再出官就要出皇帝,那样就改朝换代了。于是皇帝就让明眼想办法,这个明眼来到宁晋县城想了三天三夜才来了主意,第四天他在大街上见人就说,宁晋出了这么多官,怎么这样小气,在城关只修了一座草桥,也不嫌别人笑话。还说宁晋富,凤凰好,草桥应该修成大石桥。后来人们便听了明眼的话,把草桥修成了大石桥,石桥修好了明眼人又用生石灰填了南关的两口井,这样石灰烧瞎了凤凰眼,而凤凰到了透蛋时,因看不清路把凤凰蛋透到石桥上,这样凤凰蛋摔坏了,后来宁晋城再也不出官了,凤凰城只留下了美好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尧台试舜在尧时期</b><b style="font-size: 20px;">,</b>有一次发大水从上游漂来一个大笸箩,上面坐着两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这个小孩子就是舜。到岸上后舜把老人安置下,就上树摘果子给老人吃,又从水里去抓鱼。后来还抓了野羊进行驯养挤羊奶给老人喝。有一次老人又想吃鱼了,可半天也没有抓住鱼。舜就说:鱼兄啊鱼兄,妈妈要吃鱼了,为表述我的真心,愿者自呈,说完一条大鱼就跳上船来,舜抱这条大鱼感觉很可怜,不忍心把鱼杀死吃掉,便把鱼儿又放回到水里。一会儿见远处一个白胡子老头向舜走来,给了舜许多龟版,上面有好多好多文字,说去读这些可以养活老人和百姓。舜读后就按龟版上说的采集了种子,在岸边种上荞麦、谷子、豆子和玉米,过了一季这些就丰收了,人们用粮食养活自己。年轻的舜也成这一带的圣人。舜有个弟弟叫象,父母十分的喜欢就偏爱他,舜常常因象而受到责罚,象长大了为了独吞家产就想办法来害舜,有一个舜在修补粮仓,象就在下面放火想烧死舜。还有一次象把舜推到了井里,没有想到舜又避过了这一难,舜没有去惩罚弟弟,而是用孝心去对待父母,以兄弟情谊来关心象。后来象被感化了并悔改自新与兄和好,再也不害舜了。舜的事传遍大地,尧帝知道他的忠孝,就试着让他去安邦治国,尧把舜请进宫殿中说,如今天下有饕餮、檮杌、共工、浑敦四大凶怪,害得百姓不得安宁,我近六旬又不善征战,你能不能为我分忧,为百姓除害。舜听后就回答说,为民除害我当全力以赴,给我三年时间全力除净,尧帝听后十分高兴就让舜去办。舜接了尧令,召集了三百壮士,制造了箭、予、棒、刀四种武器。在太行山和燕山一带用箭射死了饕餮;又挥师南下在三苗的地方用予除去檮杌;随后带领壮士来到昆仑下设陷井棒打死了浑敦;接着回到东方地方用刀战死共工。舜完成了任务,三年的考察,尧帝看到舜的成长德行可以服天下了,就在大陆泽畔筑了一个高高台子,在这里祭告天下尧舜禅让,让舜来摄政天下了。今天在宁晋县的尧台村还有一个土台子,许多老人说这就是那个禅让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纪昌学射《列子》有一篇文章叫纪昌学射</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原文是这样写的: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说的是古代有一个叫甘蝇的人,善于射箭,培养了一个徒弟叫飞卫,这个弟子肯吃苦爱钻研,出师后射箭的本领比甘蝇的名气还要大。居住在宁晋纪家庄叫纪昌的孩子从小就喜欢武艺,想找一个老师深造一下自己的技艺。于是就去找飞卫学习箭法,飞卫说,你要学习箭法先要学会不眨眼睛,回家去练,学会后再来找我。纪昌听后就回到家中天天站在织机前看媳妇织布,用眼睛一动不动盯着穿来穿去织布的俊子,他的媳妇还笑话他,你就这样学习射箭啊。纪昌听后认真的说,要想成为神射手,就要这样练基本功。纪昌不仅盯梭子,还让媳妇用锥子试着扎他的眼,眼看着扎到自己的眼睛珠子了,纪昌的眼睛也没有眨一下。这样,纪昌整整练了三年。练成后纪昌又找到了飞卫。飞卫听了纪昌的学习经历后说,这还不行,还要继续练,要盯着一个小东西,如果能指小东西看成大东西,你再来找我。纪昌听后又回到家里,用牛尾巴拴了个虱子,吊在窗棂上天天用眼睛盯着,媳妇看他这样练就笑话他说,就这瞅虱子就可以练成射箭师了?纪昌回答说,这是基本功,就要这样练。就要这样练,一练又是三年。开始时纪昌看虱子看也看不清楚,一年以后虱开始变大了,第三年虱就像车轱辘一样大,纪昌高兴的拿着弓箭去射,一箭就从虱子的中间穿了过去,而那个拴虱子的牛尾巴毛连动也没有动。于是纪昌就去找飞卫把练眼力的结果给他说,飞卫听后,高兴的对纪昌说,小伙子,你真正学会了身箭,不用我来教你了。就是这样,纪昌也成了有名的射箭师,取得了很次战功。后来,人们为纪念纪昌,就把纪家庄改名为纪昌庄,《宁晋县志》中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并说今天的纪昌庄村西的草厂村就是当年纪昌练习射箭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孙公献鲤宁晋城南关有一座古桥,大家都称这座桥为古丁桥</b>,桥旁还有一座木牌坊,牌楼的正中有匾芯,一面写的是“古丁桥”,另一面写的是“孙公献鲤处”,在西关还盖有一座小庙,庙里有个货郎担形象的老头坐在那里,左右各有一小童侍立,左边的拿着货筒,右边的举着拨郎鼓。出了庙门可以看到一付对联是这样的写的:降二青己酉地一身入化,献双鲤于丁桥万民得安。在很早以前,宁晋城关西门住着一个孤老头子,天天担着货郎担四处卖货,待人和气老少无欺,乡亲都称他孙货郎。有一天孙货郎见车道沟里有两条小长虫,已经冻的蜷蜷成团,孙货郎一怕车把小生命轧死,又怕冻死,就放进货柜里喂养起来,还为它起了大青、二青名字,经过喂养孙货郎与大青、二青也熟悉起来,卖货走到那里,二条长虫就带到那里,没有事了孙货郎就感大青二青的名字,两条长虫就应声探出头来看着孙货郎。许多日子过去了,长虫也长大了,而孙货郎也老了,再也无力走街穿巷了,于是孙货郎决心放生,选择在城西的芦苇地里让大青二青去云游。几个月后,乡亲说西门外有两条长虫出没,过往的行人被害,那长虫吃人吃的身子都发红了。老货郎听后心里想,莫非是大青和二青?便赶忙跑到西门外,高喊着大青二青的名字。随着喊声两条长虫带着风声窜出了芦苇地,看到孙货郎后十分的亲热,孙货郎见着大青和二青,见身子粗了许多且全身发红,知道乡亲们所说不虚。孙货郎十分痛心便引大青和二青于一个枯井旁,让长虫自己窜入井中,随后让人用石板盖上井口上,孙货郎坐在石板上就死了。许多年后,有贼造反一路杀烧过来,快到宁晋时这个贼首领突然做了一个梦,说自己姓孙,满头白发和气的对他说,你到了宁晋不要伤害百姓,到时我一定送你两条大金鲤鱼报答你。第二天,那个贼首领来到了宁晋县古丁桥,走到他梦境的地方,坐骑不肯前行,忽然从河里跃起两条金色的大鲤鱼落在首领的马前,这首领看到鲤鱼想起昨天晚上的梦,急忙下令让兵卒停止入城,绕过宁晋,他的部下不解,首领就把梦中之事说了一遍。这样宁晋人就免除这次灾难。人们为了纪念孙货郎,就在修了古丁桥和牌坊,并立庙祭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宁晋七姓宁晋的姓氏文化很丰富,</b>一些大的古老姓氏与望族多多少与宁晋有着关系。到了明代,宁晋的姓氏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这样,这要从明代初年的“燕王扫北”说起。朱元璋打下天下建立的明朝政权,他的娘娘们生了四个儿子,以长子朱标、四子朱棣最为优秀。一天马娘娘想将来会是那个儿子坐天下啊,于是就请来了军师刘伯温,十分恭敬地对他说,都说军师你前知五百年,后算五百年,那军师能不能告诉我,将来会是那个儿子坐天下啊。刘伯温谈谈的一笑,便说:这是天机,为臣不敢泄漏。马娘娘说:你只管说吧,我不治你的罪。刘伯温知道不说不行了,没有办法只好婉转的告诉娘娘。说:娘娘千岁,臣不能直说,那样会遭天谴的。这样吧,娘娘可以用一碗金豆放在皇子面前试一下,如果那个皇子伸手拿了金豆子,那个便坐不了天下。说完刘伯温就走了。刘伯温泄了天机便回了老家隐居起来。再说马娘娘听了刘伯温的话用金豆子试两位皇子,只见朱标一下子把抓了把金豆子,而朱棣连看也没有看。马娘娘气的把朱标手里的金豆子打飞,又狠狠的朝着朱棣的屁股上拧了几下,一时间两个皇子嚎嚎大哭起来,太监见马娘娘生了气,赶紧把皇子抱走了。自此马娘娘一心想把朱棣除去,有一年元朝的残余势力在北方作乱,马娘娘想到借刀杀人之计,以让四皇子建功立为名鼓动朱元璋让朱棣带兵出征,而马娘娘勾通兵部只给朱棣一万老弱病残兵卒。朱棣出了南京,一路上遇到许多事,人员也减了大半。后来朱棣请了一个和尚当谋士一边筹粮草招兵买马,另一方面让那老兵向家里写信,让子侄青年来军营里探亲,把年青的留下来,让年老的回到老家。这样经过一番整顿后他的军队开始有了战斗力,并通过与元军残留作战,逐渐发展了自己并在北京驻扎下来,后被立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死了,那时朱标也死了,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文成了皇帝,燕王听到之后非常气愤便起兵南下,所到之处鸡犬不留。很快燕王的军队就杀到了宁晋一带,照例杀人放火,这样居住在这里的人跑的跑,死的死。那时曹伍疃有姓高大户人家中的佣人一路南逃,路上收留了七个孩子,一个妇女和七个小孩子想跑也跑不快,这一天他们来到古丁桥,眼看着燕王的兵卒就追上来了,就跑到了桥下藏了起来,说的也奇怪他们跑到桥下后蜘蛛就把他们撞破的网修补好。燕王的兵卒来到这里看四周没有人就向桥下去找,发现桥洞里黑呼呼的布满了蜘蛛网,看不到里面有任何人。燕王的兵卒走了,佣人和七个孩子幸免保全了生命,传说这七个孩子有两个姓王、一个姓张、一个姓孙、一个姓高、一个姓赵、一个薛。这个佣人和七个孩子就留在当地住了下来,七个孩子长大后娶妻生子人丁兴旺逐渐成为县里人丁较多的姓氏,就是宁晋人常说的“孙张两王高赵薛”七大姓。后来那个佣人死了,七姓孩子就安葬在曹伍疃村东南的地方,人们称它为孤女坟,每年清明时节七姓的后代都来这里进行祭祀。(原创)</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你记住了吗,单单宁晋的历史留这么多美丽的古老传说,那燕赵大地的历史人文,可想而知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这些美丽的传说,凤凰古城的由来,您…记住了吗!”</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千年古邑,凤凰新城一一宁晋,因唐天宝元年,取“安宁晋福”之意,始称“宁晋”。宁晋县域自古以来就是宜居、宜商、宜业的福地,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安宁祥和。宁静致远、晋盛尽美、厚德载福四个词语,利用宁晋牌坊、碑林、九河风景、城市风光等元素,分别从历史、人文、风光、展望四个主题,展示了宁晋这座千年古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