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个星期我们连续召开了6场考后分析会,虽然一再要求大家静下心来分析出现的问题,自己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问题,但许多同事的发言对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更有甚者信口开河,人云亦云。发言中有以下几个问题:1.只谈问题,而没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2.强调学生的问题多,反思自己的问题少。3.摆出的困难多,提出解决方案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只谈表面问题,而没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些老师看到试卷上出现的错误,总会用“不认真、马虎”之类的词来解释,那么,什么地方不认真了?怎么马虎了?你细致地统计过有多少人出现这类错误?就拿阅读分析中一些发挥性题来说。许多孩子写出的句子干瘪,词不达意,表面原因是阅读概括能力差,你思考过没有为什么差?原因在哪里?再回过头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平时怎么做《课课练》的,语文中空白最多的便是这类题,我们平时是怎么讲评这类题的?许多时候我们老师上网搜搜,找现成的答案告诉孩子们。而不是静下心来,自己做一做,试一试,总结出几条答题要领,然后再评讲过程中,点拨一下,再让孩子们做一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从源头来解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强调学生的问题多,反思自己的问题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师这样对我诉苦说:“这道题我在班里讲了十几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没有办法……。”还总批评学生:人家谁谁都会,你为什么不会?简直是榆木疙瘩不开窍?把问题都甩给了孩子们,好像和老师没有一点关系。那么我们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是启发、是点拨、是引导、更是助力孩子们成长,而不是高高在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道题讲了十几遍,班里的大部分孩子们仍然不会。我们老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的方法有没有问题?我了解孩子们现在的基础吗?我知道孩子们在以前学过那些东西?我能把小学阶段这个学科的知识系统起来吗?由于老师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不熟悉,又没有站在孩子原来的基础上去启发、引导,怎么让孩子们喜欢我们的课堂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摆出的问题多,提出的解决方案少一说到考后分析,就会摆出了一大堆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大家都默默不做声,面面相觑。学生写字缺胳膊少大腿儿,没有发散性思维,表达能力差,计算能力差,不会写作文等等。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又做过那些探索。一些字笔画比较多,遇到这些字时,我们有没有帮帮孩子们分析一下字的结构?有什么字组成?“赢”这个字,下面不好记,如果对孩子们说这个字的下面是有“月、贝、凡”组成,不是好记了么?默写词语,要遵循儿童记忆规律,今天默写一遍,明天默写一遍,隔几天再来一遍?一个单元结束再回顾一遍?估计孩子们就不会忘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不会写作文,我们平时教过孩子们方法?怎么审题?要把握题目中哪些字眼?准备写三段还是四段?第一段要写什么?第二段要写什么?最后怎么照应开头?平时的日记、小练笔认真对待过吗?等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我们今后怎么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抓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语文每一课中的字、词,朗读、背诵,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抓,少讲一些,多留些时间练一练。数学中的基本题型,计算,要一个一个地抓,在课堂完成,在老师的眼皮下完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教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的方法我们都要去学习。我们要向身边优秀的同伴学习,向国内名家学习。学的方法我们更要去研究,背诵的方法,写作文的小妙招,审题的方法,计算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法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勤诊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要经常回过头看看孩子们哪些地方没掌握住?哪些地方还经常出现问题?深入了解学生,而不是浮在表面,要去找病根,然后对症下药。孩子们要有错题本,老师要有错题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常下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要体验孩子们在学习中的艰辛与痛苦。阅读分析我自己做一做,看看我们有几种解决方案?应用题我也来试一试,体验一下。作文我也动动笔,写好念给孩子们听听。常下水了,我们就能发现问题出在哪儿?从源头上寻找解决办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困顿和迷惘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尝试,遇到的这些问题终将化成我们生命中的养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王少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年2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