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史上最神秘的状元竖碑刻字——民协在行动

刘军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举史上最神秘的状元,当属元代铅山县的状元李谨斯。</p><p class="ql-block"> 同治版《铅山县志》卷十二《选举志·进士》:<b style="font-size: 22px;">元至正二十年庚子科李谨斯,土溪人,殿试第一,有传。</b></p><p class="ql-block"> 卷十五《职官志·儒林》中的小传:<b style="font-size: 22px;">元李谨斯,弱冠颖异,七岁能文,至元庚子科状元及第,以非色目人置之,归家杜门诗文自娱,四方文士皆不惮远涉从而问字,得其一篇之贻,若加衮焉,著有《元逸民传》。 </b></p><p class="ql-block">  《江西状元全传》(2014年7月1日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也载有:<b style="font-size: 22px;">铅山土溪人李谨斯,为元朝(至正二十年)庚子科左榜状元。</b> </p><p class="ql-block"> 这就确定了铅山县在元代有过一位状元名叫李谨斯。</p><p class="ql-block"> 但是蹊跷的是,我国历代正史皆载:<b style="font-size: 22px;">元至正二十年状元为魏元礼。魏元礼,又名魏礼,字廷训。河北肃宁人。 </b></p><p class="ql-block"> 元至正二十年的状元到底是江西铅山的李谨斯还是河北肃宁的魏元礼?</p><p class="ql-block"> 史籍记载,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时代共有状元552人。</p><p class="ql-block"> 552位状元中,有宋代的铅山人刘辉,有明代的铅山人费宏,但李谨斯查无此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应该相信正史,还是相信地方县志?</p><p class="ql-block"> 这种重大历史事件的矛盾冲突,让人惊奇万分,一头雾水。因为不论是正史,还是地方县志,几乎都不可能在这种重大历史事件上闹乌龙出笑话。</p><p class="ql-block"> 铅山向有“隔河俩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的说法。这里涉及的人物,历史画像朦胧的只有李谨斯。因为虽然志书记载他是铅山县土溪人,但土溪在铅山县哪里也没人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1990版的《铅山县志》这样记载:<b style="font-size: 22px;">土溪,其地今不详。</b></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到了近代,为解困惑,县文联两任主席姚增华、丁智等文化界人士将目光盯上了“土溪”这个地名,深信只要找到土溪,一定能找到李谨斯这个状元的蛛丝马迹。</p><p class="ql-block"> 铅山风水学家传说铅山此地风水甚佳,有状元山脉三起,得出每30里必出一个状元的谶语。</p><p class="ql-block"> 他们依据谶语推测,头30里出了宋代铅山沽溪人刘辉状元,后30里出了明代铅山横林人费宏状元,那这中间30里的李状元,当在铅山县的杨林乡一带吧(今名葛仙山镇)?</p><p class="ql-block"> 经多方走访调查,姚增华主席果然发现杨林乡局里村,明代时叫“土溪局”。</p> <p class="ql-block">  于是,在2019年,前文联主席姚增华带领铅山作协二十多人,进入美丽的局里村采风。</p><p class="ql-block"> 采风时,丁智主席对局里村民的家谱调查,发现了余姓、彭姓的家谱里有了“土溪”和“李状元”的证据。</p><p class="ql-block"> 彭氏家谱记载:<b style="font-size: 22px;">右阳基图地名土溪局,县志以为百里三状元之中,权推铅山第一之盘局,有元李状元居此。历朝居是乡者名宦如林,廷对魁士亦数见,故乡名招善,至今传为状元故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至此,状元故里确定了,李谨斯确实是状元,也确实居住在铅山县杨林乡局里村(今葛仙山镇)。</p> <p class="ql-block">  事件调查到此,已是一个令人比较满意的结局了,我为他们的执着与默默奉献而敬佩。</p><p class="ql-block"> 但是正史与野史的矛盾冲突,这桩公案还是无法解决。</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到底哪个节点出现出现了差错,导致李谨斯的状元事件扑朔迷离?</p><p class="ql-block"> 而今已无法通过证据来厘清,除非有新的考古线索出现。</p><p class="ql-block">  其实可以试着分析一二,宋末元初,在蒙古人的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蒙古帝国对汉人种族灭绝的罪恶行径,已记录在1985年出版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里。由于屠村、屠城,很多良田变成了蒙古人的牧场,生产力遭到极度的破坏。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奴隶,可以随便剥夺生存权。元朝的法律,杀蒙古人偿命,杀回回罚银八十两,杀汉人罚交一头毛驴价钱。</p><p class="ql-block">  元朝时汉人知识分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元朝共开科十六次,有状元三十二人,而这三十二人中,就有二十一人生卒年不详,甚至出生地不详。对文化人的不尊重,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地志书中对李谨斯的片言只字的描述<b style="font-size: 22px;">“以非色目人置之,归家杜门诗文自娱。” </b>我猜想极有可能是李谨斯闯关问鼎荣获状元后,又突发了某件令他痛恨蒙古族统治者对汉人的歧视与残暴的事件,才自卸状元身份,慨然归里,隐身山水。而魏元礼顺序而上,这才出现正史取魏元礼,铅山同治县志与本地彭氏家谱取李谨斯的奇特现象。</p> <p class="ql-block">状元文化在当今,是一张高光的文化名片,也是一份至高荣誉。为促进铅山文化发展,也为激励本地学子为国发奋图强,2023年,局里村书记费燕武令人在村口竖一巨石为碑,托由姚增华主席央请本地八十三周岁的书法家吕锡炎挥毫泼墨“状元故里”四个大字,令我镂刻上色!</p> <p class="ql-block">  见证并在现场协助刻石上色的文友们,计有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主任黄建新、县委党史办主任徐叶茂、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徐松文主席、县红缨幼儿园园长刘丽华女士、摄影师余梦江等人,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他们一同协助,刻字上色,一切顺遂。</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民协徐松文主席,更视此次文化活动是民协开春活动一直全程陪同。</p> <p class="ql-block">感谢局里村书记费燕武、村干部余主任、珊珊等人的热情款待。 </p><p class="ql-block"> 为溪边的李谨斯状元刻石,我是甚有荣感,但是身为政协委员和民协副主席,想着李谨斯的遭遇,情怀激荡,心情复杂,难以平复,遂以此文为记。</p><p class="ql-block"> 诚愿祖国昌盛,万世太平,56个民族一家亲,让李谨斯的悲剧事件不再重演。 </p><p class="ql-block">(文中引用了部分汪峰与丁智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刘军 2023.2.23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