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当嫁隆美尔

小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前 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发旧作并非美化战争,此时,想起二战北非阿拉曼战役原址英军墓地一位母亲给她22岁阵亡的儿子刻下的墓志铭:“对世界来说,他只是个士兵,对我来说,他是整个世界”——无论正义与非正义,每一位长埋于战地的亡魂,背后都有一位绝望心殇的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本文记录一位我崇拜的极具人道主义精神和高尚人格的优秀军人:二战中有着“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嫁人当嫁隆美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都说“美女爱英雄”,我要当美女,那是有相当的难度,但潜规则一下,自封个非主流美女,暗恋个把英雄,窃以为这个可以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说“乱世出英雄”,要说“乱世”,应该是世界乱打的“二次世界大战”了,这理所当然成为战斗英雄辈出的时代。我记着许多亲临一线、浴血奋战的非地产将、帅级人物: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雷,麦克阿瑟,史迪威,尼米兹,马歇尔,李奇微,克拉克(写到这里,很有疑问:为什么M国参战晚,出现的著名将领却很多)蒙哥马利,亚历山大,朱可夫,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英等。(至于戈林、希姆莱、东条英机等,那都归于禽兽类,提一下谨示分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时空倒转,如果我是美女,如果我值妙龄当嫁,我一定嫁给隆美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先正听下先:隆美尔是德国军人,我们不能以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来贬低一个人的专业才能,取消政治思维,隆美尔就是把自己的专业做到了极致的那个老有才了的“军事裁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什么不选其他英雄,我理由好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先从长相上看:艾森豪威尔、尼米兹、巴顿、朱可夫、等大都圆头圆脑、没有梭角、毛发稀疏,影响视觉;古德里安长相太古,马歇尔太呆,感官上让人中意的有:蒙哥马利,布莱德雷,麦克阿瑟和隆美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再从个性上筛:蒙哥马利军事上很老道,待人接物却不厚道,总仗着职位高、资格老,以势压人耍大牌,不选!巴顿是个为战争而生的狂人,但好象除了战场上的机智威猛和加速度外,日常的人际交往他显得相当的白痴和儿童,不要!麦克阿瑟倒可一提,堪称帅而能的军事才子,一战时曾率M国的彩虹师出战欧洲大捷,又任西点军校的校长,挽当时军校混乱之狂滥,在太平洋战场上抗击日本后,又在朝鲜战场上,以70余岁的高龄打造了“仁川登陆”这样的奇战。不过,麦英雄的妄自尊大却成为他的硬伤,剔去!剩下的就是布莱德雷和隆美尔了,布莱德雷象个邻家大男孩,他和气的微笑让我心生温暖。但他俩再PK,能力压群雄、敌我双方都有极高口碑的雄雄,非“沙漠之狐”隆美尔莫属。当嫁理由曰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i style="font-size: 20px;"> </i><b style="font-size: 20px;"><i> 一.无往而不胜的过人军事才能。</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雄首先应当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的事业,而隆美尔就是把军事作为一项事业吃苦耐劳、奋斗不息,这是我认可他的第一点。隆美尔出生于普通家庭,就于高位完全凭个人能力,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作支撑:他从最底层的下士步兵到连长、步兵学校教官、营长、希特勒卫队长、坦克师师长、驻北非德国远征军司令及驻北非B集团军司令,最后成为二战德国最年轻的陆军元帅。从底层脱颖而出,这个结果不仅显示出他超人的智慧,而更多饱含了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和汗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隆美尔是有超人智慧的,从一战到二战,他总是以寡敌重,以弱敌强,创下不朽战绩。如,在一战的伊松佐河会战中,他时任中尉连长,先后两次奇袭意军,俘获万名意军及重要战略物资。二战的法国战役中,他时任第七装甲师师长,在军事装备和人员数量都明显弱于法英荷比联军的情况下,他与古德里安巧妙配合,取得了这次侵入战的胜利。而此时步兵出身的隆美尔任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时间不足3个月,且这个装甲师还是新组建的,在短时间内能够学习并掌握新兵种、新技术直至取得优异战绩的指挥官实为罕见。在二战北非战场的初期,隆美尔从意军元帅格拉齐亚尼的败绩中接过烂摊子,在没有制空权掩护的情况下,他在托卜鲁克、昔兰尼加打了许多次漂亮的胜仗。&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位优秀的将领光有智慧还是不够的,勇敢与吃苦绝不能少,而隆美尔最不缺乏的就是这些优点。他在战场上出身入死,亲历亲为,不管是在基层当指挥官,还是坐阵元帅的位置,他时常深入一线视察,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以了解瞬息万变的军事情况,并把指挥官须身先士卒、亲临一线随时掌握战况作为他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一向推崇“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在“阿拉曼战役”中,盟军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从结果看,蒙哥马利赢了隆美尔,但从战局的背后看,隆美尔并没有输在战略和智慧上,而是输在当时国际、国内的复杂的军事特况上:一方面隆美尔受意大利盟友的无智牵制,另一方面希特勒一向不重视非州战场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实施针对苏的“巴巴罗莎”计划中,对苏摊子铺太大,已无力支援北非和左右战局了。当隆美尔求援不至,小胡子又坚持不撤的命令两难中,他预感到战局形势不可挽回,最终以宁可丢官,也要保存实力的大无畏对抗,以最小的代价闪电撤回部队,这次撤退受到盟军的肯定,当前瞻性的撤退受到对手的肯定时,这场战役虽败犹荣,从战略和智慧上他都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拿破仑说过:“最伟大的将军就是那个犯错误最少的人。”受用这句话,他当之无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i> 二.对家人的深厚亲情:</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雄需事业作底,更需人品保驾,他除具“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坚毅品质外,更需有情有义,既具英雄的大气,又具常人的情感,而这些隆美尔都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相关史料知,隆美尔不善交际,喜欢田园生活,身居高位也从不摆架子。有记载云:一次一贵族家庭举办生日会,因隆美尔的到来而大张旗鼓的举办隆重的欢迎仪式,而隆美尔赴会后径直去了这家人孩子的房间,与小孩子兴致勃勃的玩起游戏,把一大群上流社会的名人、军官冷落在一边。这并不是他在耍酷,而是淡定、本色、天真使然。&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隆美尔在忙碌、劳累、危险的战场上,时时刻刻、哪怕是寥寥数语坚持给他的妻子写信,内容包括战况、思念、亲情、思想等种种内容,真情流露,跃然纸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隆美尔于1911年在但泽军官学校就读时与妻子露西相识,5年的恋爱成就了他们的婚姻,12年后生下了他们的孩子曼弗雷德。他们琴瑟相和,战争中难得的闲暇期,爬山、滑雪、骑马等的共同爱好使夫妇俩常沐浴在浪漫的田园爱河中;他们相濡以沫,婚姻生活虽与隆美尔戎马一生、惊涛骇浪的战争生涯相伴走过,但平实、底蕴的深厚亲情让他们的爱情在战争中变得坚定而不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隆美尔战时文件》中的记载,隆美尔在战时给妻子的信多达千封,信件多以“最亲爱的露”为抬头,由于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又因战况保密性的要求,信件大多很短,但丰富的内容、朴实的言语,将最具真情实感的英雄刻划于他的字里行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亲爱的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一整天到现在,我才第一次稍微可以有个喘息的机会,于是抽出一点时间来写一封信给你。一切的进展都顺利得惊人。邻近友军比我落后。由于不断发命令和高声喊叫的原因,我的嗓子几乎全哑了。仅仅睡了三个钟头,然后胡乱吃了一餐。不过我的身体还是非常好。请你勿念,我太疲倦,所以不多写了。(1940年5月11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亲爱的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里的战事已经结束了。今天有一位军长和四位师长,来到圣瓦莱里的市区广场,亲自向我投降。这真是最光荣的一刻!(1940年6月12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今天清晨5点30分,正要准备启程的时候,接到了你的来信,由衷地感谢你,我亲爱的……(6月16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亲爱的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我们在海边度过的第一天。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地方,在我那辆舒适的沙漠旅行车里面,简直和住旅馆一样安逸。上午在海水里洗了澡,水很温暖。艾丁格和根舍(隆的副官和卫士)住在我旁边的账篷里面。上午我们在自己的小厨房里煮咖啡喝。昨天,意大利的贝哥罗将军送了我一件礼物,是一件极美丽的衣料,深黑的底子上有红色的刺绣。做你的晚礼服一定十分漂亮……(1941年3月26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亲爱的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清晨4时出发。非州有好戏看了。希望这一次的大型攻击会成功。我的身体状况极好。这里的简单生活要比法国的大鱼大肉更适合我的身体。不知你们两人的生活现在怎样。。。1941年4月5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希望我们11月1日可以见面。请你去打听火车时刻表,好让我知道你到达罗马的时间。这样我就可以安排一切,并准时去接你……(1941年10月13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亲爱的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我们结婚二十五周年纪念。我想我不必开口说我们婚后的生活是多么美满的话。年华消逝的真快,这么多年来,你对家庭付出的一切,使我无尽感激。尤其是你母代父职,我们的孩子令我感到非常骄傲。他将来一定会很有前途。1941年11月2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隆美尔战时写给妻子的信件每一封都象夫妻间面对面娓娓道来的亲昵话语和倾诉:打了漂亮胜仗的心情,战况的发展,恶劣的自然环境,战争形势的严酷,对妻儿的关心与想念,自己对战局的思考等等内容,尤其在随时有生命之忧的让人忘却时间的剧烈战斗行进中,他却从不会忘记结婚纪念日、妻子生日这些重要的日子。1944年的6月6日,恰好是隆美尔夫人50岁的生日,隆美尔从百忙中抽出时间赶回本土准备给妻子庆祝,但不巧那天正是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日子,刚刚抵达德国的他,又因紧迫意外的战况匆匆返回战场,竟然没能完全如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i> 三.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和冷静。</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二战后期,由于感受到小胡子的疯狂会把国家和民族推向毁灭,隆美尔和一些军事将官有了推翻纳粹政权的想法,隆是想用一种政治“和平演变”的方式,迫小胡子下台,但个别军官却是想把小胡子直接杀掉。隆的想法可以从他与儿子的对话看出,他认为:“谋刺希特勒实在毫无意义。我们害怕的不是这个人的行为,而是他个人在德国人民眼中所显现出来的偶像地位。为了这个想法,隆美尔甚至与极个别将领开始谋求秘密的与西方国家单独进行和平谈判推翻小胡子,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一切却输在了命运的安排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在利瓦罗附近巡视部队返程时,遭遇英军低飞飞机的攻击,他的司机当场毙命,隆美尔摔出了车外,头部受了重伤,此事发生3天后,一些军官于7月20日密谋刺杀小胡子失败。这次事件的大致经过是:“倒希”将领施道芬堡上校准备在墨索里尼与小胡子会晤前的一次军事预备会议上炸死小胡子,本来装有炸弹的文件包已放置好,但一位不知情的军官嫌这文件包碍事,将它拿到了一边,这个位置恰好与小胡子的坐椅隔了层厚厚的橡木桌子的底座,炸弹炸死了很多人,但小胡子本人只受了些伤,甚至还能继续保持镇定的去迎接墨索里尼。这次失败的谋刺事件使密谋者没有经过军事法庭的审讯,除自杀者外,其余都被德国秘密警察(盖士太堡)处死。“7.20事件”后,由于个别参与者的口供以及别有用心的政治敌人使他受到了株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据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回忆:1944年10月13日,密谋刺杀者之一法尔尼在最后一次会见隆美尔时曾对他说:“希特勒绝不敢动你,因为你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若是加害于你,会引起太多的注意”。但隆美尔回答:“你错了,希特勒一定会把我铲除掉。他绝不会留下我这个祸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0月14日,小胡子派来的两位将军将与隆美尔谈关于他“未来任职”的事情,与两位将军谈话后,隆美尔先是与自己的妻子作了简短的话别,又对自己的孩子说:“我刚刚已经对你母亲说过了,我在一刻钟之内就要死了,死在自己人的手里是很令人伤心的,但是这座房子已经被包围,希特勒指控我犯了卖国的重罪。总算是他的好意,姑念我在非州的战功,已经准我服毒自尽。这两位将军已经把毒药带来了。只要三秒钟就可以生效。假使我接受了,他们不会像平常那样牵连到我的家庭,就是指你而言,他们也不会加害我的僚属。”说完这些话,他禁止孩子、部下与已形成包围之势的盖士太堡作无谓的抵抗。并说,“我宁可一个人死,而不要让大家在乱枪之下丧了命……”“ 他们已经有了最完备的准备。我死后还可以受到国葬的荣典。我已经要求在乌尔姆举行。在一刻钟之内,艾丁格,你一定会接到一个从乌尔姆瓦格纳学校预备医院中打来的一个电话,说我在中途中风去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隆美尔人生的最后时刻,是送他自裁的司机复述的:当他将隆美尔与两位将军送到目的地后,就与其中一位将军先行离开,另外一位将军与隆美尔元帅坐在车里,十分钟后等他们返回时,看见隆美尔倒在地上,军帽已经掉了,元帅的权杖也从手里掉了下来”。曼弗雷德见到父亲时,是在已经安排好的医院里,他描述:父亲穿着他那件褐色的非州军制服,睡在一张行军床上,脸上显出藐视一切的笑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到以上隆美尔之死的经历与过程,我震憾了:身负冤情,却不叫屈,面对死亡,没有颤抖!直面人生最后清冷、惨淡的结局,没有慌乱,没有申辩,没有愤怒,没有抗争,冷静如斯,一如他在战场上镇定自若的指挥着最后的一场战斗——从容安排自己的死亡!这一刻,我不知道他有着怎样的勇气,能对着与自己相伴多年的爱妻、稚子,沉静的告诉他们,我在一刻钟后会死去;也想不清他有着怎样的心情,与至亲永别,会没有眼泪;更不知他能否想得明白,驰骋疆场近四十载,最后的辉煌与光荣当马革裹尸,血尽沙场,然而却要就戮于一小撮国人的阴谋与荼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隆美尔死后得到了国葬的礼遇,虽然这是小胡子等人导演的一出政治秀,但这一荣誉对隆美尔而言是实至名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i> 四.风采遗韵绕梁百年</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出众的才华,爱兵如子、平易近人的品德使隆美尔从军队到国人中都享有极高的威望。无论从基层指挥官到最高统帅,他都时刻关心着士兵的日常生活,在北非恶劣的沙漠自然环境中,他都在努力改善部队驻军的条件。当他的参谋长希排德将军因“7.20”事件的牵连被秘密拘捕时,他不计个人安危,通过给小胡子写信等方式,用各种方法去营救自己的部下和助手,试图使希排德重获自由。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他还尽可能以自己的生命为谈判筹码,来换取更多家人和僚属的安全,高尚的人格给他赢得了民众的尊重,战后的德国,有以“隆美尔”命名的海军战舰和军事学校,曼弗雷德也因了父亲的盛名担任过斯图加特市的市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隆美尔的影响力不仅只在国内,数百年来,在英国人的心目中,只有拿破仑的伟大可以和隆美尔相提并论,甚至隆美尔已经由盟军的“敌人”变成了“偶像”。二战中直接与隆美尔对抗的部队之一英国第八军团的士兵们,对他奉若神明。当他们中间若是谁有什么好表现时,大家马上就会恭维他:“和隆美尔一样伟大!”试问,能被自己的敌人作为偶像来崇拜,世界军坛、军史上能有几人?除此而外,隆美尔对敌方俘虏,宽厚优待;其对犹太人也非常有同情心,当时在北非,德军俘虏了大量犹太裔的士兵,小胡子要求隆美尔将这些人处死,可隆美尔却选择了拒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二战的历史已离我们60多年了,英雄的功过是后人如此的评价:是100个人演奏你,还是1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各位看官,嫁一个暗恋的英雄,只是小妖胡侃瞎叨而已,为大家辛苦一番,只当是在这无情的世界,添些有情的故事罢了,姑妄听之,姑妄看之,千万别当真!呵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后 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曾一起购得《隆美尔战时文件》和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两书,同以军事题材为内容的书籍,看隆兄的要比看古老的要有趣的多,以至于《闪击英雄》我只草草翻了十几页。一位优秀的指挥官在敌我对峙中展现的不仅是智慧、谋略与勇气,沉着、品德、风度同等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了曼弗雷德“隆美尔文件的故事”,其中提到:“我的父亲是个摄影狂,为了《步兵攻击》一书中的照片,在一战后,他曾再回到意大利的境内去拍照,因为需要1917年的战场情景,以供战术上的说明”。曼还提到父亲在欧洲和非洲照了好几千张照片。有趣的是:隆美尔只在进军的时候才拍照片,他对自己的孩子说:“在我退却的时候,绝不照相。”因此,我一直想购取隆美尔早年的著作《步兵攻击》,但军事题材的书籍实难买到。另外,国内军事评论家出书,有个“以成败论英雄”的通病,只要是敌方的将领,不论其人在专业上是否优秀,都因战败和非正义而对个人的才能加以贬斥,军事观点不够客观和一分为二,对此我十分不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文资料来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李德哈特著:《隆美尔战时文件》(THE ROMMEL PAPERS)</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德,海因茨.古德里安著:《闪击英雄》[或译《装甲领袖》(PANZER LEADER)]</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克莱尔.布莱尔著:《1893-1981布莱德雷》(SERIES OF TEN FAMOUS GENERALS IN WORLD WAR2—BEADLEY)</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威廉.夏依勒著:《第三帝国的兴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作成于2010年5月17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发出时有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妖于20230223</span></p> <p class="ql-block">  正义必胜,就像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 隆美尔照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纠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