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上小学——大二班“幼小衔接”主题课程

🐯Candy🐯

<p class="ql-block">  大班最后一学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大班阶段应向小学过渡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准备,<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而幼儿园与小学截然不同的生活、学习状态,使得幼小衔接尤为重要。今天,大二班的仲晨老师就与我们一同分享了他们班在《准备上小学》主题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与困惑。</span></p> <p class="ql-block">  首先,在主题开展前,仲老师分别对家长与幼儿做了全方位的调查,然后做出分析,用数据说话,了解到他们班孩子与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情况与需要,最后进行了本主题的班本目标调试。</p>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做好准备了嘛?他们能适应小学的生活吗?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老师也与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学,做好入学准备。</p> <p class="ql-block">  参观小学前做了充分准备:绘制地图、制作小礼物、模拟采访、听听心里话。</p> <p class="ql-block">  参观当天, 孩子们与哥哥姐姐一同上课,实地体验、亲身采访解决了自己对小学的问题,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接下来还将通过“请哥哥姐姐回来”、“学做小学生”、“家长沙龙”等活动来进行一一的解答。</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专家们也对今天的大班组活动给予了点评与建议:</p> <p class="ql-block">虞教授:</p><p class="ql-block">1.《准备上小学》主题的实施应该呈阶梯式的分段进行,可以渗透于整个大班下学期的各个主题中,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动力。</p><p class="ql-block">2.涉及家、园、校的沟通问题,为更好的进行幼小衔接应进行三方面的全力配合。</p><p class="ql-block">3.教师应重视幼儿的个别访谈,孩子的准备状况到底怎样?准备不足的问题该如何改变?针对孩子的现状,教师应该从课程目标、策略方面怎样做出调整?一系列灵魂拷问也让老师们对课程的构建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p><p class="ql-block">原教授:</p><p class="ql-block">1.幼小衔接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家长的心里建设也相当重要,不建议盲目给孩子选择校外辅导班。</p><p class="ql-block">2.幼儿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幼小衔接的重点内容,如:孩子自己擦pp、早起、任务意识的培养等,老师也应注意,布置给孩子的任务不要让家长知道,生活中的细微教育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郭教授:</p><p class="ql-block">1.调查问卷充分了解了儿童和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情绪及担忧,教师也将调查后的分析落实到后续的实施中,还可以针对孩子喜欢上小学以及不喜欢上小学的原因继续研究。</p><p class="ql-block">2.对于孩子的提问,如果孩子暂时对小学没有问题也是正常的,因为各个孩子的经验不同,问题的提出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发自内心的困惑。</p><p class="ql-block">3.参观小学的形式可以更加开放一些、多元一些,例如:可以和哥哥姐姐分享礼物,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等,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来进行。</p><p class="ql-block">刘教授:</p><p class="ql-block">1.针对调查后的实际情况,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提前学习的一些利弊,可借助一些教育研究事例来向家长证明。</p><p class="ql-block">2.联合教研的重要性,帮助小学更好的认识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的的心理。</p><p class="ql-block">章园长:</p><p class="ql-block">1.希望老师们能借助五维目标来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来回扣目标的适宜程度,缺少的应及时补充和调整。</p><p class="ql-block">2.幼儿真的会提问吗?提出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别人听懂,每一次活动教师都应抓住问题的重点来帮助孩子进行拓展性的提升。</p>

小学

孩子

家长

幼小

衔接

幼儿

准备

老师

主题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