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原阳县第六完全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第六完全小学

<p class="ql-block">  2023年的春风送来了杨柳依依,也送来了校园的生机勃勃。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和内容,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语文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指导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整体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施教能力。我校老师们在本次教研活动中乘着春风,开展了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次教研活动由胡克珍胡老师主持:</p><p class="ql-block"> 春日正当时,求索在路上。为了准确把握和领会教育部于 2022年4月21日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切实把课程目标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构建“双减”背景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品质课堂我们特开展了此次主题为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娄磊磊老师针对语文课程性质及理念进行解读如下:</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文字运用】;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人文性】。</p> <p class="ql-block">夏雪玲校长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拉开本次教研帷幕!</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在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体体现。</p> <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们围绕“解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这个主题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中收获更多的想法,在学习交流中激发了更多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识字、写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孙洪嫚老师,杨健老师和张娟老师,她们三个不仅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中关于识字、写字的要求,而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强调了教学中一些方法及步骤,让我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杨莉莉老师和彭东彩老师解读新课标中有关「阅读与鉴赏」:</p><p class="ql-block">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的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p> <p class="ql-block">毛欢老师,卢俊老师和郭爱霞老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分享新课标中有关「表达与交流」的内容,并以这四个方向为大家解读:</p><p class="ql-block">一、低段“表达与交流”的价值解读</p><p class="ql-block">二、走向素养:“表达与交流”活化了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三、走向整合:“表达与交流” 更重视统筹学习内容</p><p class="ql-block">四、走向情境:“表达与交流”更重视培养善写意识</p> <p class="ql-block">屈亚军老师,郝晓娜老师和马新源老师对新课标中「梳理与探究」解读如下:</p><p class="ql-block">梳理——挑选整理,是对语文学习进行挑选、整理、分析。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信息、巩固所学,发现规律,主动建构;二可以查漏补缺,便于需要时提取运用。</p><p class="ql-block">探究——探索追究,是从问题开始。一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与方法进行观察、聚焦、放大、比较、辨别、想象、预测、推理、判断等;二可以帮助学会思考,学习探究的技巧,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两者先梳理后探究,前后承接又密不可分,梳理为了更好地探究,探究为了更好地梳理。</p> <p class="ql-block">“梳理与探究”容易跟综合性学习相混淆,对比“综合性学习”,共同之处:突出链接生活,提倡跨学科学习,注重“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活动探究”等。不同之处:“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之外增加的独立的学习领域,体现了一种加法思维,实践中易出现难以落地的问题。“梳理与探究”作为一种语文实践方式,依托并贯穿“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以项目式学习样态促进和深化学生学习,四种学习方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识字与写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阅读与鉴赏”是输入型学习方式,“表达与交流”是输出型学习方式,“梳理与研究”融入前三种学习方式,体现整合型思维,实践中紧密联系各个领域、各种方式之间。</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新课标的学习,老师们进一步领悟了新课标的精髓,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对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也将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新课程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扬实干之帆,启教育之航,让教育的生命之水活色生香,乍起生韵!</p> <p class="ql-block">图片:马新源</p><p class="ql-block">编辑:马新源</p><p class="ql-block">审核:曹顺福 </p>

新课标

学习

老师

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

探究

素养

语文

教研

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