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路小学】探究数的运算本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红光路小学开展数学学科“大单元”课例研讨活动

张怡欣

<p class="ql-block">  为更好地领会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全面、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变化,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红光路小学数学组全体成员以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为抓手,采用课例研讨的形式,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断层,尝试将专家提出的大单元教育理念与课时教学紧密融合,充实课堂教学内涵,立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p> <p class="ql-block">  此次课例研讨活动是学校已成功立项的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开题后的一次课堂实践研究。参加活动的有红光路小学全体数学教师、西安市崔敏“名师+”研修共同体部分成员,还有特邀专家莲湖进校数学教研员任院玲老师、灞桥进校数学教研员李东利老师。</p> <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21日下午,借着课题开题会的东风,由课题组成员、红光路小学青年教师张怡欣执教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张老师以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为切入点,结合日常课时教学特点,在操作、实践、说理、辨析中引导学生感悟数的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课堂上,张老师紧抓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一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在语言表达中理解算理,在实际运算中应用算理。通过新旧对比提炼运算方法,再将方法应用于更大的数,让整数除法竖式中大计数单位不够分(或有剩余),再转化为小计数单位继续分的算理贯通始终,帮助学生构建相对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p> <p class="ql-block">  听课结束后,两位教研员和所有参与研讨的教师结合课题研究,对本节课进行课例分析。</p> <p class="ql-block">  李东利老师认为:本节课能紧扣核心素养,将分小棒与记录结合,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课前对口诀小游戏,有趣又巧妙,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紧扣本节课重难点提问,如:十位上剩余的“1”表示什么意思?剩下的“1”怎么办呢?课堂上能够尝试计算更大的数,将方法进行迁移,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nbsp;</p> <p class="ql-block">  任院玲老师紧扣课题背景指出:广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同时作为学科课题,更关注的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本节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张老师能够基于算理、掌握算法,始终将操作和算式紧密结合,让学生真实经历探索的过程,促进核心素养落地。以“大单元”为背景,本节课的“大”从运算的角度来说,所有的计算教学事实上就是关于计数单位个数的运算,除法计算的根在于计数单位的平均分,在分的过程中较大计数单位没有分完要转化为小一级的计数单位继续分,既沟通了表内除法的算理,同时这样的经验积累为学生之后学习整数除法、小数除法等打下基础。承上启下,从这一点上把除法贯通起来,也是“大单元”思想在本节课的体现。同时任老师提出为什么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有“会判断商是几位数”,学生有没有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意识?在教师的引导后学生又能悟到什么程度?引发参会老师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针对两位教研员提出的问题,全体参会教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先操作并计算,深入感受后再加入“商是几位数”的教学。先立后破,加入对比练习,先计算72➗3,再计算72➗8,并提问为什么不是先分十位再分个位,体会7个十平均分成8份,每份不够分到1个十,就要转化为70个一,换成更小的计数单位来分,让学生真实体会知识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大单元”教学不在于“形”而在于“理”,教师要紧抓知识的“根”,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思考积累,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并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受益。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p>

算理

教学

素养

学生

运算

单元

本节

计数

除法

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