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辛弃疾有词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p><p class="ql-block">2月20日至22日,跟老鲁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周五买票、订旅馆,十几分钟搞定。</p><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印象不错,下次还可以来!</p> 上午11点多到了镇江站。入住后在百度地图上找美食。老鲁一直念叨到了镇江就应该吃锅盖面,从网上查旅馆附近的美食,看到了一家网红店:张嫂子锅盖面,离宾馆1.2千米,不算太远,就决定去那里吃。关于锅盖面的由来,有三种不同的传说。其一,说古时候镇江有户人家,妻子为丈夫下面条,大意将锅灶上的汤罐盖滑入面锅里。哪晓得这样下出来的面条比往常好吃,不硬不烂,软熟相当。于是,他们就伙同别人开了个面店。由于面锅里放锅盖,又是合伙开店,镇江的面店又称"伙面店",下出来的面条,人们爱称"锅盖面"。其二,说以前有个家里只有老爸带着三个儿子过日子,家里没有女人,日子过得穷凑合,刷锅从来都不洗锅盖的,也没什么东西吃。一次家里来客人,就剩点面条了,也没有油盐酱醋什么的佐料,就光把面条放在大锅里煮,面条下锅了,习惯地拿起平时自己做饭的小锅盖子放进锅里了,也没留神,就出去找邻居借佐料,回来面条已经煮好,居然满屋飘香——原来这家锅盖从来不洗,上面的佐料都很齐全啊,从此锅盖面就出来了。其三,据传乾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还被乾隆夸赞。不管哪一种说法,反正都是煮面的时候误将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放到汤里煮,反而成就了美味。 我们要了这家店的招牌红烧牛肉面,还加了荷包蛋和素鸡,两碗才58元。面的味道不错,而且牛肉酥软,就是我们口味轻淡,觉得这面太咸。朝厨房里看,那下面的锅里真的煮着一个小锅盖。不过现在这锅盖应该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了。其实就面条而言,跟其他面没什么区别,但是名声在外,吃的人就多,来旅游的人如果没有吃过就说不过去。大概这就是网红或出名食品的状况吧。 西津音乐厅 <p class="ql-block">镇江西津剧场的塔楼。打的去西津渡,司机把我们放在历史文化街区的路口。首先看到的就是西津音乐厅和实验剧场,看建筑样式与上世纪初西洋建筑相仿。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新建的,为配合西津渡古街,在设计时考虑了融合因素。</p> <p class="ql-block">通向西津渡的上坡路,进了拱门就是小码头街</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英国领馆的旧址,现在属于镇江博物馆的一部分,因周一闭馆,没能参观。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镇江辟为通商口岸。1864年英国开始在云台山上建筑领事馆。1888年初,镇江洋捕殴毙华人,群众愤怒焚毁了领事馆及巡捕房等。清政府屈辱侵略者,1889年重建,于1890年竣工,有5幢房屋,均为砖木结构,位于镇江市西津渡古街五十三坡上。现存旧址就是当时重建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昭关石塔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石塔”。因其正好立在街中上方,其形如瓶,又叫瓶塔、过街石塔。建成于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昭关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下面可以通行人马。塔高4.69米。塔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2006年5月25日,昭关石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俯瞰西津渡古街。西津渡顾名思义是一处渡口,它毗邻长江,位于镇江云台山下,也是如今镇江历史的文化所在。据当地县志记载,早在东汉时期西津渡便已经成型了固定航线,而在三国群雄争霸的年代,东吴的水军就已经驻扎在此,牢牢的扼住这条南北水上交通要塞。西晋永嘉年间,大批北方人南迁移民,他们也几乎都是从西津渡上岸的;后来在唐宋战乱时期,西津渡也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西津渡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演进更替。 2002年3月,当地文物部门为了更好的保护西津渡,对部分残破的街区进行了修整,结果在一条长800多米的古街上发现了奇观。专家们修复古街的地面道路时,共计清理出了三层不同时期的道路,第一层是清代的石块路面,第二层是明代的青砖路面,第三层是明代之前的夯土路面。专家们觉得三层路面很好的反映了西津渡的历史变迁,于是经过一番修整后保留了这三层路面,并命名为“一眼看千年”。 <p class="ql-block">云台阁,从山下一路爬上来,虽累,也值。云台阁是一座仿宋元风格的古建筑,主体楼阁四层,主阁、前厅的左右两侧分别建有曲廊连接二翁亭与聚明堂,组成云台阁跌宕多变的整体建筑群。2011年12月云台阁主体封顶。从别人写的游记得知,云台阁以前是开放的,或许是疫情的缘故,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p><p class="ql-block">两块匾额上书“城市山林”和“祥开蒜岭”。据说北宋时期四大书法名家之一的米芾晚年居住在润州(现镇江),曾题写“城市山林”匾额,不知此匾是否是米芾手迹。</p> 唐代诗人张祜的塑像及所写《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所有人都告诉我们说夜间更好看</p> <p class="ql-block">李公仆故居,可惜周一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金山景区正门。人们都因为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到金山寺来,事实上,金山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而法海也确有其人,还是个官二代呢。金山公园也很大,江天禅寺(金山寺)只是金山公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通向天下第一泉的金泉桥</p> <p class="ql-block">江天禅寺,老百姓都叫它金山寺,几度被火烧又重建。唐时赐名“泽心寺”,北宋真宗时期赐名“龙游寺”,清康熙时期赐名“江天禅寺”。始建于东晋时期,是中国佛教禅宗名寺,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金山寺即指此,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里三尊菩萨。</p> <p class="ql-block">慈寿塔矗立于金山的西北峰,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在金山寺超荐其母,在南北半山各建一塔,一名“荐慈塔”、另一名“荐寿塔”。明初,双塔倒坍。双塔倒坍后,在光绪年间重建现塔,适逢慈禧60寿辰,取名慈寿塔。此塔玲珑、秀丽、挺拔。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内有旋式木梯,外有栏杆相倚,面面有景,层层风光各异。若游人登塔凭栏眺望,江天市廛,尽收眼底。有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诗为证: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p> <p class="ql-block">“江天一览”是康熙第一次南巡时所写,后石碑在文革中被敲碎丢失,现在这块碑是根据曾国藩的胞弟国荃临摹的重新刻制的。</p><p class="ql-block">70年代镇江开始恢复古迹,园林管理处的石炜这一年带了一批知青,有一天,一位女知青告诉他,镇江硫酸厂广播室修地板,撬起来一块大木板,有“江天一览”四个大字。石炜一听大喜过望,第二天下着小雨,他骑车去了镇江硫酸厂。工厂的工会主席接待了他,听明来意后,说随便你什么时候拿走。怕夜长梦多,石炜赶紧把木板放在自行车上拿走,寄存在花木公司。过了一天,喊金山公园派人过来拖。拖到金山,慈舟大和尚过来看,只见木板上的上款是“康熙二十六年”,下款有“两江督臣曾国荃恭勒”。他非常高兴,说出了这块木板的来历:因为“江天一览”是康熙皇帝写的,很多人到金山寺求拓片,金山寺的和尚就找来一块木板,把石碑复制下来,用来做拓片。六几年的时候,这块木板因寺庙搜抄丢失了。因为要用青石,开始到出产石头的宜兴去找。后来在焦山发现了一块空的石碑,周边龙纹都刻好了的碑材。慈舟大和尚的老朋友陶成章,被请来刻碑。陶成章那年已经八十开外,高桥人的他自称“高桥一郎”,当时石料放在车库的地上,老师傅趴在地上刻字。因为当时还是批判剿灭太平天国的曾国藩,下款“两江督臣曾国荃恭勒”没敢刻上去。就这样,珍贵的康熙御碑被恢复了。</p> <p class="ql-block">天虽阴沉,水面还是很美</p> <p class="ql-block">金山景区的天下第一泉,据介绍,原来泉眼在长江的水面下面,由于长江逐渐改道,变到了陆地上。其水至甘咧清纯。被茶圣陆羽评为一等水,故得名。</p> <p class="ql-block">从天下第一泉看慈寿塔</p> <p class="ql-block">焦山是长江中四面环水的岛屿,山高70.7米,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被誉为“江中浮玉”。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游人慕名而至。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焦山的神仙就是东汉隐士焦光。东汉末年,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曾三次下诏书请他出山做官,但他不愿和腐败朝廷同流合污,拒不应召。他在山上采药炼丹,治病救人,后人为了纪念他,改樵山为焦山。</p> 定慧寺。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唐朝玄奘大师的弟子法宝寂来山创建大雄宝殿,宋代改称普济禅院。元代改名焦山寺,后毁于火,明宣德年间,和尚觉初心重建。清代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才将寺名改为定慧寺,沿用至今,寺庙现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大雄宝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快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艺术高妙,国内少见,加上殿堂三尊金碧辉煌的大佛,更显得大殿气宇轩昂。康熙帝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正中的释迦牟尼、迦叶、阿难像栩栩如生,两旁排列着几十尊新塑罗汉像,玲珑的长明灯高悬半空,紫铜炉里香烟缭绕,整个大殿显得庄严肃穆,古刹空灵。殿前的两株银杏树至今已有四百余年。据介绍,这里的大点并非近几十年重建。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里的藻井 焦山摩崖石刻里很有意思的一块。由当时的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职位兼宣传部主任江西余江良翰吴迈书:”为废不平约,呼号遍神州,来此暂偃息,行作世界游“。写的时间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不知指的是哪次运动 乾隆题”三度驻金未驻焦,隐虞顿置笑松寥。会銮得趁一时兴,策骑偷逍十里遥。信是无双棲静域,还因有暇陟崇椒。水天俯仰惟空阔,小矣奚称隐士招。乙酉暮春朔自丹徒跋马至象山渡江驻焦山作,御笔。”乾隆时的乙酉年是1765年。 万佛塔是90年代镇江政府所建。它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风格的仿古塔。七级八面,上有天宫,下有地宫。塔内设两套楼梯上下分流,外有栏杆相倚。每层回廊四通,八面有景,凭栏远眺,江天景色,尽收眼底。夜间天空中放射出八束光柱,为过往船人指引迷津。<br>万佛塔塔院设前后门厅、左右碑廊、厢房,错落有致,与塔相映成趣。前后大门两侧墙上嵌有“海不扬波”、“中流砥柱”八个苍劲有力的石刻大字,更加体现了万佛塔庄严盛瑞的英姿。 别峰庵始建于宋代,宋代高僧佛印法师有诗云:”绝顶无寻处,何人为指南。回头见知识,原在别峰庵”。明人章诏又有诗云:”竹密凝无路,云开忽到门。转看诸院子,独见一峰尊。”深山孤寺,人迹罕至的别峰庵,庵内北侧有小斋三间,天井中有一花坛,桂花树两株,修竹数竿,环境清雅幽绝。这里就是世称诗、书、画“三绝的清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于雍正年间在此攻读备考之处。 吸江楼耸立在焦山东峰绝顶,原名吸江亭,又名吸江楼。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人又称四面佛亭。楼呈八角形,整个结构为水泥仿木,有楼梯盘旋而上,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楼为两层,上层横额题有“吸江楼”三字,底层横额写有“江山胜概”四个大字。游客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旖旎风光,佳处妙景尽收眼底。江北碧野辽阔,阡陌纵横,一望无际,江南苍翠青山,连丘叠嶂。此亭原来在万佛塔处,因造万佛塔而移至此处 塔院,没有开门无法进入。这里应该安息着五位出家人。在网上竟然查不到任何资料。 北固山。镇江三山景区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固山铁塔。北固山铁塔位于北固山甘露寺东南山脊的一个平台上,因为靠近甘露寺,所以也被称作甘露寺铁塔。这座铁塔始建于唐宝历元年,也就是公元825年,本来是一座石造塔,宋代的时候重新修建,元丰元年建成为铁铸塔。唐朝时,宰相李德裕为唐穆宗积冥福在北固山上修塔,最初名字为卫公石塔,这座木质结构的塔后来被毁。北宋年间在原址上改建为铁塔,共有九层之高。到这里,北固山铁塔不断被毁的命运才刚刚开始。<br>明代万历年间因为海啸,铁塔的上七层全部被毁,重新修建后塔从九层变成了七层。1842年英军入侵镇江,曾经企图把整座塔偷走,但是塔身巨大无法运输,铁塔幸运的躲过了英军洗劫却没躲过随后的雷击,这一次雷击把塔的上五层全部损毁。如今这座塔是宋、明两代的混合体制,这座铁塔上集中反映了宋明两代塔建审美的文化精髓,对于研究宋明的佛教和建筑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div>1960年,北固山塔再度重新修建,在这一次修缮过程中,塔基地宫被考古学家发现,这里出土了2576件文物,还包括有金棺银椁和舍利子。</div> 甘露寺上山坡道 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来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固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无从寻找。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p class="ql-block">辛弃疾曾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现在的北固楼是近期重建的。</p> 相传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夫人孙氏随刘备去荆州,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夫人孙氏听到讹传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名“祭江亭”。 多景楼”。古名“北固楼”,又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把它叫作“相婿楼”和“梳妆楼”,与刘备东吴招亲这个传说有关。据说刘备借得东吴的荆州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计,企图乘刘备过江之机,把刘备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以夺取荆州。可是这一阴谋,却被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所识破,就将计就计,派大将赵子龙陪刘备过江到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妙计,策动乔国老来促使权母吴国大到甘露寺多景楼相婿。吴国太一见刘备“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为喜悦,当即答应将女儿孙尚香嫁给刘备。当日郡主孙尚香在楼上布置洞房,梳妆打扮,楼下列刀排枪保卫刘备。刘备一见胆战心惊,孙尚香见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枪,刘备才敢上楼进入洞房。以后,人们就把多景楼叫做“相婚楼”,或叫“梳妆楼”。这样,孙刘联姻便弄假成真,这便是民间流传很广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p class="ql-block">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所写“控楚复吴”说出了北固山在战略上的重要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