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4):内穿衣工作室

包淑

以下是我2016年等待系列语音的文字版。时隔7年,看看那时侯的自己给现在的我留下了什么信息吧。 <div>年过三十五,按传统标准,我有任何称得上是贤妻良母的手艺吗?好像没有。</div><div><br></div><div>要我做饭嘛,只能说做得熟,不能说做得好;要我缝补嘛,只能说穿针是会的,针脚有多平整就不能计较了;至于针织、梭织,那是统统不会的。洗衣服基本靠洗衣机,有手洗的也一定会靠洗衣机甩干;那,家里乱了自然是会收拾的,但总体来看要求不高,得过且过吧。</div><br><div>是的,以我而言,过去的工作也许锻炼了女性在逻辑上的能力,对于数字和文字,我们可以说能应付得了更多琐碎,也可以产出得更有条理;但对于女性自身,我却觉得没有获得足够的经验去应对各种变化,以至于现在的我,有一种:过去的种种全部作废,你的人生根本还是张白纸的冲击感。</div><div><br></div>今天将要提到的场所,是我作为女性而特别思考的需求点,我希望有一个地方,女性可以审视、观察和接受自己的身体,见证自己的身体变化,用手作或定制的方式制作出理想的护体,根据需要:可以守护这种变化,也可以冷静地应对这种变化。这里,我叫她“内穿衣工作室”。也就是有能力从品牌店购置文胸、内裤、睡衣的女性,将能在这样的工作室中,以不高于品牌内衣的价格,自己制作或定制。 <div>在我的想象中,首先,这里会有大大的试衣间,一面墙会有大大的落地镜,而其他墙面则布置得像个女性的科普教室,会大致梳理出女性一生,在生理上会发生的主要变化,以及对应时期的内衣选择、功能上会有的变化等,比如女性发育前、发育后,女性生育前、生育后,女性更年期前后等。</div><div><br></div><div>但我觉得一些女性部位常见病变的说明,以及特殊医用内穿衣等不适合公开展示,可能要整理到固定的文档中,供需要的人查阅。而公开的部分应该会围绕女性曲线美加强展示效果,比如增加塑形内衣发展的说明,这也将方便陈列此类产品最新款式、最新材料等。</div><br>任何年纪的女性,都可以把这里当做是观察自己身体的空间,这是个宽大舒服的开放式的试衣间,而不是封闭式的单间。我的考虑是:女性要会喜爱自己的身体,无论她经过什么,她在观察自己身体的时候都觉得那是美丽的,自然的;她能自己欣赏并允许其他女性共赏。也许有人会担心身体上的某些不足会被当做笑话来看,但我更愿意相信,坦诚相见的人也能更坦诚地交流。<br><br>接着,这里当然会有样品陈列室,手作需要的材料分两种,一种是已经配置好的打包材料,一种是需要自己配置的材料仓。我觉得如果对样品的款式满意,只要选个材料包就好了,如果是自带了样品来做,那需要到材料仓来自己配置。 那怎么做呢?<br><ol><li>我觉得身体数据的测量,会使用电子设备,就是客人裸体,按照标准站姿站好,然后这个设备能一次测量好身体各个部位的数据,而且数据会作为客户数据进行存档。</li><li>打包材料里的制作说明不仅经过了标准化处理,材料本身也经过了预处理,客人只要按自己的尺寸进行相对简单的加工,就可以制作出成品。产品的特殊细节或特殊功能也有对应的说明,以便客户对照自身需求来选择不同设计。如果客人选择定制也可以,手作中已经含了场地和器具的使用费,所以定制并不会额外收取费用。</li><li>这里的工作人员应该承担至少两种职责:一种是制作顾问,她们本身就是手作达人,能指导客人使用各种器具进行处理,有困难的也可以代为处理;另一种就是产品顾问,她们可以和你交流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场景的款式,帮助你做出选择。她们很可能还要做一些女性生理、病理方面的知识储备,虽然她们不是万能的顾问,但对客人来说,她表现出的是:对客户,她愿意倾听客户一些特殊生理变化和需求变化,对工作室来说,她可以帮助收集产品设计师们未曾经历的场景,或未曾考虑过的需求。</li><li>这里不仅销售手作的材料,实际上这里也可以提供成品销售,因为手作、定制的方式,不是一下子能推广的,但结合现在已有的网络化展示+上门销售,能让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快捷,而客人来了工作室之后,只是测量一下、咨询一下,然后买点什么就走也完全可以啊。重要的是这里会积累人们的手作故事,和变化的心情故事,人们通过她人的故事启发、思考,自己的变化还是要自己去面对。</li></ol><p>这里的产品范围,从女性内衣的角度来说,各种场景内穿衣及其功能的完善会成为重点;从手作的角度来说,无性别的婴幼儿的内穿衣制作也可能成为流行。因为都是非批量的制作,我觉得“设计”会变成产品和客户对话,客户和自我对话的重点,而手作则变成了满足自我,娱乐自我的一种方式。</p> 如果有这样的工作室,她准备好了,我觉得某一天,某一个邮轮产品的促销,不再是降价800元的优惠,而是赠送你3套内衣的宣传单,可以上门给你试穿,可以上门店自选定制,也可以自己手作,是不是有点意外?工作人员会结合邮轮场景给你介绍产品,比如:运动场所,卧室及船长晚宴,你会穿着不同的内衣款式,你购买邮轮产品后就可以亲身体验这些产品在对应场合的作用,舒适度等。<br><br><div>那么,在城市的其他场景中,你会想起她吗?在你面对城市生活的各种变化时,你会把这里当做是和自己对话、进行自修的空间吗?这种工作室,会不会经由邮轮从中国走向世界?哈哈哈哈。</div><br> 补充:没有找到理想的照片,找到了《内衣课》作者于晓丹在上海的工作室照片。从2019年开始,于晓丹关注到乳腺癌术后女性的生存状况,发起为术后女性设计内衣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