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是辛劳的。天底下的农村人都要靠天吃饭,劳作是农民最本分的工作,母亲结婚是四九年,五零年生的大姐,生我时已经四十岁了,母亲一生生养了八个孩子,其中一个六二年属虎的女儿四六风夭折了。大姐长我二十岁,我们七个孩子,我开始记忆的时候,母亲在砖瓦厂当临时工,在灶上做饭,挣得钱要给队上上交大部分,母亲经常过节前要给家里捎东西,有粉条,豆腐,肉和蔬菜。哥哥姐姐和爷爷奶奶在家里,我那时不知道家里还有爷爷奶奶。母亲积攒的钱,给爷爷奶奶,还有姥姥买了寿材,冬天,砖瓦厂的工人除了管理人员,其他的都放假了,当时没有电锯,都是把原木用人力拉大锯做成木板的,母亲给请来的木匠做饭。姐姐时间长了来看父母亲,我知道叫她姐姐,上小学回到家里了,才知道了家庭成员,母亲从此就在家里,再没有出去打工,七九年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农村人能吃饱饭了,但是,经济不发达,都是国有,衣服鞋子都要母亲做,一针一线的,多么的不容易,大冬天,母亲穿几件单裤子,姐姐给母亲买上一条绒裤,母亲就让上学的哥哥穿上。寒冬腊月,农村人的家里,非常冷,我们家那时候还好,二姐在窑街矿务局工作,一年给我们央求司机给我们拉一车煤,我们家连个铸铁炉子都没有的,都是砖头泥的。哪有现在的这么多的炉子由人挑!还要带一个热炕,放学回家了的我们,先上炕暖一暖脚,那时,哪有棉鞋,冻肿的手和脚,晚上睡了倒罢,早上穿鞋的时候,疼得掉眼泪呢!后来有人说,红辣椒熬成水,泡洗就好了,母亲给我找的红辣椒熬成水,我连续泡手和脚,洗完的时候真的热乎乎的,肿的都下去了。农村人的苦不单单是这些,哥哥们相继结婚,母亲又要帮助哥哥们带娃,还要伺候年迈的爷爷,还有九十岁的姥姥,大姨家的表哥一踏进门,母亲急切的问姥姥怎么样,她明面上给姥姥捎东西,还要偷偷的给钱。有时候也会难过的掉眼泪。</p><p class="ql-block"> 后来二哥种的蚕豆,瓤绿的时候,大家购买煮着吃,炒着吃,都非常喜爱,剥皮的工作是非常麻烦的,那时候,不像现在,拼多多上随便买个像指甲一样的东西带上,剥皮容易,父母亲的指甲掰的生疼,为了给二哥多卖钱,母亲每天忍着疼痛,恨不得多剥点。秋天玉米剥皮,上架晾晒,母亲说,看着那如小山堆一样的玉米,她真的害怕呢!为了让二哥能歇会儿,她让父亲帮帮忙,和父亲一起,两米几的椽子,搭成柱子一样的样子,要几十串串呢!而且干了还要脱粒!那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有孝心的人。父亲姊妹四人,就父亲一个男孩,姨奶奶两个女儿,父亲的责任是多么重,可想而知,奶奶的娘家人到家里来,母亲要以最高的礼仪招待他们,爷爷的姐姐妹妹来,也要如此,尽管父亲的堂兄弟要五个人呢,但是,母亲不管其他人如何,都要细致周到的接待。尤其是大奶奶,五八年大爷爷去世后守寡,一生坎坷,她也是一位非常能干的老人,茶饭,针线都非常好!人非常干净,性格开朗,马马虎虎的,不是特别爱计较的人。说话非常客观,不搬弄是非。她非常同情母亲一生的遭遇,给父亲经常做开导工作,父亲对母亲的好,和大奶奶的开导有关系呢!老人家也有堵心的时候,母亲给大奶奶也开导,留大奶奶吃饭,我的爷爷奶奶,更不必说,母亲说,两位老人家是帮着她拉扯我们的恩人!每当爷爷奶奶的纸节,母亲给爷爷奶奶坐纸,献供品,父亲根本不知道爷爷奶奶的祭日。大奶奶的女儿大堂姑家在兰州,来家乡看望大奶奶,闲暇之余也来我们家和母亲聊天,到饭点时,大堂姑要走,母亲扯着姑姑的胳膊,怎么也要她吃罢饭再回去。后来大姑去世后,她的儿子建国哥哥,一定要通知大哥。按理说,我们不是大表姑的亲侄女和亲侄子,二姐在兰州工作,表哥请二姐给他帮忙,得到消息的二姐二姐夫赶紧买了桃子赶回大姑家,知道自己的娘家人要来,帮助哥哥嫂子招待亲人们!表哥但凡回到陇西,一定要看望父母亲。我们关系虽然较最亲远了一步,亲情却胜似亲的。亲朋好友,谁家有事情,都一样义无反顾的帮忙。</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待人上是非常体谅大家的。农村人生活的拮据是平常的事情,小时候,好多人没有架子车,要拉些东西,都要借架子车,但凡我们家有的东西,母亲总是给人方便。借钱不是买粮食,就是看病,父亲当时调到二院工作了,以前叫六二六,母亲除了借钱,父亲还是找大夫的,那时候,六二六的大夫有北京的,人家的技术好,学历高。方圆的人都在那里看病。相对县医院,比较远,但是有父亲,村里人,亲朋好友都愿意去那里,母亲说事情要紧,钱不急着还,等有了再还。更可怜的是有的人家,老人病危了,没有寿衣,急忙扯的布料子,母亲裁剪合适,在缝纫机上,连着制作,晚上也加工,基本上都会在人安息之前把寿衣穿戴整齐。后来,人们都手头宽裕了,布料母亲在闲暇之余,给他们都做得整整齐齐的了,大家来取。亲人们那个有什么困难,只要母亲能帮助的,都不会推辞,大姨的大女婿有病,因为家境困难,延误病情,去医院后已经死亡。没有寿衣穿戴,母亲急忙把她的寿衣送给了表姐夫。没办法啊,当时没有寿衣店。</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对教育特别重视的人。母亲是个农民,母亲从来不说脏话,也不诅咒任何人,她对人非常有礼貌,也教育我们,对什么年纪的人称呼爷爷奶奶,姓氏在前,什么样的人叫哥哥姐姐。骑车要下车问候,送人要看不见人了再回家,亲人们走了,不要急着扫地,待会儿再收拾。他教育我们,也教育孙子。有个故事,说一个人快要出生呢,佛问他说,你想要什么样的人家啊,这人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佛说,一个是一万个人养活你的,一个是你养活一万个人的,这个人一想,一万个人养活自己的,这是不是和皇上的待遇差不多,自己养活一万个人,这要怎么样的能力才能达到。于是他选择了一万个人养活自己的,结果一生是个叫花子!养活一万个人的,是个知县!母亲经常给我们用故事讲道理。我们都在故事里找到了答案。她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勤奋努力。我们都在母亲的教育下,不惜代价,教育子女,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母亲启发孙子,让孙子好好学习,考上个好大学,努力工作,以后开个车,她在坟上看着她的孙子能当官了,管一万个人就高兴了。孙子们都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努力拼搏,实现了母亲的愿望。我们姊妹们的孩子都通过学习,各有所长!一名博士,三名硕士,其他的都是学士学位,服务于各行各业!孩子们都动情的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他们的付出他们都牢记在心,他们现在都有能力报答爷爷奶奶了,爷爷奶奶却都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做的是希望家业的兴旺发达,人才的辈辈都出。我们是中华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家反映出的就是几十年全国人民的发展过程的缩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