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桃花源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初探

桑仁敏(新城中心学校南校区语文组)

<p class="ql-block">一个美丽的地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p><p class="ql-block">一个虚构的故事:“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p> <p class="ql-block">余秋雨说“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p><p class="ql-block">2023年的这个春天我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文字和画笔重新定义了他们心中的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是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是一副连环画</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是一幅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是你想象中的那幅画</p> <p class="ql-block">  陶渊明,纵有万般忧伤压于心底,却化作千树桃花昭示未来,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铺排出热烈的治国理想。</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们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他们一路走,一路画,一路追寻,一路吟唱。</p> <p class="ql-block">“跨媒介阅读”初探背景:</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其学习目标与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相关内容的研读与思考,通过学习相关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先行地区教师的课堂实践活动及经验总结,新城中心校南校区语文组在八年级二班,展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探究实验,试图形成有一定规律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策略,逐步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