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俗话说的好,人老了爱唠叨过去的事,人一生谁没有几段精彩的故事,这故事虽然已随历史发展成为过去的故事,但都冲刷不了经历者的长年记忆,成为自己终生的自豪和骄傲,因为她是自己的故事。这故事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和洗礼,变得更加壮丽,更加韵味,更加有趣,成为我们一代工程兵战士,曾经的共和国军人的爱好与乐趣。在这故事中自己是故事的主角,有着自己逐渐中成熟经历的酸甜苦辣,也有自己为国家奉献的青春与汗水,激情在岁月里奔腾,理想在军魂里展现,共和国的国防在工程兵战士的奉献中得以稳固。在这里学会认识了自己,学会认识了战友,学会认识了解放军。她改变了自己,不再是一个脆弱的年轻人,经过历练写出了自己的诗篇,编出了自己的故事,这故事使我们由土变陶,使我们逐渐成熟。这故事充满了我们的青春之歌,军旅之魂,壮美之诗,悠雅之曲。每当记忆泛起,心中思念涌泉,甜蜜之感在魂魄里婉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眨眼间已是2023年3月,可在50年前1973年3月,我的军旅生涯才算是真正的开始。结束在河北涿鹿矾山镇红泉村里三个月新兵训练后,离开了接我入伍的8338部队,来到了师部8313部队特务连警卫排。一同分配到警卫排的还有徐铁虎,王兴民,王三喜,还有分配到通信连的有尹国顺,宋常立,杨德中,杨学立,张学林,后来刘发成,司雪成,刘付合,王明亮也陆续来到师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师部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的北山坡上,与南口采石厂为邻,西边300米左右有一村庄,村名也想不起来了,南口就是全国有名的交通部南口机车制造厂,简称南厂。背后就是燕山脚下,太行之首,中间那条通往八达岭长城的盘山公路,有着风景悠美和古老的历史传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8313部队是工程兵建筑部队之首,负责京津冀地区的国防施工任务,曾在1958年十三陵水库筑坝施工时,104团率先吹响了十三陵水库施工的冲锋号,1965年该团曾经白天休息,夜晚施工在中南海为中央首脑构筑防空工程,受到中央首长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早在1958年51师前身部队一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第一工区率115团,116团,126团在北京某区历经7年之时间构筑了中国华北最大的指挥工程建设,中央领导及军委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并受到领导高度好评。战士们在缺少机械,技术的情况下,凭着军人的一腔热血,凭着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克服了种种困难,为建成我国优质国防工程流血流汗。1962年12月10日,国防部通令嘉奖工程兵建筑第51师,该师经过7年顽强奋战,建成了一个设备完善的指挥防护工程。彭德怀,贺龙,叶剑英等军委领导人赞扬他们为国家做了一件大好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51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师部驻地在北京市南口镇,是工程兵建筑部队在京周围国防工程施工指挥中心。按照国防部1955工程兵建筑部队编制规定,是一个加强师单位编制,四四制编制,相当于野战部队一个军的兵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5年8月30日,总参决定,以工兵第20团,公安内卫第3团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部直属工区,后改称101工区。1955一1962年历时7年完成中央指挥防护工程建设。最早到工区的工兵20团(55年9月)与公安内卫第3团(团长高锡仑,政委王嘉林),后随着施工进展,撤销这两个团的编制,干部调入工区机关,直属六个工兵营。1958年初又调来工程兵建筑某团(团长高通霖,政委李本)。工区直属两个汽车连,一个机械修理营,一个卫生科。加强防护指挥工程的施工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1年6月20日,总参授予工程兵直属部队番号,以101工区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1师,部队代号8321部队,1965年8月改为8313部队,1975年8月改为88611部队,师部驻地北京市南口镇,通信地址为北京市1026信箱,曾先后管辖工程兵建筑104团,107团,108团,115团,116团,126团,131团,179团,251团,101工程维护大队,102工程维大队。1979年2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维护总队,隶属于工程兵建制。1983年春撤销51师,师部(除加修营归建115团外)和各维护大队交维护总队,104团、115团归建52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9年2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维护总队,隶属于工程兵建制。1983年春正式撤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士榘,首任工程兵司令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主动调整建军策略,组建工程兵建筑部队。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将军重新调整思路,工程兵部队现阶段应以建筑部队为主体,迎接新中国恢复重建的高潮和历史使命。工程兵调整后为工程建筑部队,工兵排雷设障,舟桥以营连为单位分散在各大军区部队及野战部队,各大军区国防工程建设由各大军区以团组建工程兵建筑团,业务培训指导由工程兵司令部双重领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士榘司令员及工程兵建军指导思想提出了在全军工程兵部队按性质,任务,区域划分出建筑工程兵,野战工程兵,舟桥工程兵。按隶隶属关系,分为军委工程兵,军区工程兵,总后工程兵,军种工程兵。铁道兵是专修铁路工程兵。1965年国家又组建了基建工程兵,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需求,一穷二白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不能没有现代化,迅速开展了大规模地基础和修复工程。直到七十年代底,中国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中国逐渐强大,站稳了自己的脚跟,讫立在世界的东方,敌对势力再不敢对中国变本加利的围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时候,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大规模地红卫兵串连及解放军三支两军已经过去,面临着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政治运动。工程兵建筑部队也在全国贯彻"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大规模国防工建设,全国整体三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126团在山西岢岚县太原卫星发射基地工程中,靠着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把一座大山内部挖空近百米深,洞里能通火车,成功完成发射坚井的工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时的军营依然配戴着文革后期的政治色彩。办公楼门口竖着毛主席万岁的红色标语,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东西两侧花园里有两个对称的红色大柱上有"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标语墙上有"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朴实的建筑充实着军营,身着65式草绿军装的年轻战士们,心揣美好的理想,不忘当兵的初心使命,加强自己的政治素质的培养,军事技能的训练,搞好夲质工作。都把自己当做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用到厕所无怨言,部队所赋予的工作,不分高低贵贱,都在尽职尽责,尽力尽量。现存的每幅照片都是记录在51师所发生的故事,记载着当时的工程兵部队血与火,青春与芳华发出的朵朵心花,五彩缤纷又光彩绚丽。在今天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每天在讲述心中的故事,这故事没有虚构,也没有文学润笔,都是实实在在的。每张照片都记载着故事,每张照片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有如临诗境的感受,才会发出身临其境的享受。南口岁月是我们每个在南口军营里青春激昂,任劳任怨的时光,这时光,这岁月成为我们由土变陶,完全成熟的岁月。所以我们难以忘怀,在不涉密的原则下,畅享我们的欢乐,叙讲我们的骄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的办公楼里一楼为后勤部办公区:科室有装备科,营房科,器材科,卫生科,供应科,后勤党委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楼为政治部办公区:有宣传科,干部科,保卫科,三支办,组织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楼为司令部办公区:有作训科,机要科,工程科,军务科,管理科,通讯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设连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司令部:特务连,通信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政治部;宣传队,电影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后勤部:汽车运输连,汽训队,勤务连,加工连,修理营,安装营,留守处,师部医疗门诊,师医院,家属五七工厂,仓库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时的师部大院格局为,以办公主楼,水泥灯光大操场,礼堂为中轴线。中轴线东侧有一南北柏油路,东侧从南向北有通信连主楼,特务连主楼,后为东厢房,有特务连饭堂,通信连饭堂,宣传队饭堂,往北是宣传队,篮球队主楼,后面为东西大道。再往北就是运输连,加工连,家属五七工厂,师首长家属院。中轴线西侧有后勤部宿舍楼,往北就是后勤部食堂,司政食堂,后边就是军人服务社,往北就是司政宿舍。军人服务社前面有一条南北向的柏油路。路西南端是师医疗门诊,往北是招待所,锅炉房等。师部大院外南路东是特务连,通信连菜地,菜地外东南角是深水井及机泵房,水塔在特务连食堂东面。路西是师家属职工院,1974年在家属院西侧修了游泳池,院外是连队养猪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崔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河北藁城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抗大一分样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工兵连连长、冀南军区分区教导大队副大队长、中原军区分区作战科科长、河南军区团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安新战役。建国后,任工程兵训练基地副主任、工程兵技术学校校长。196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工程兵建筑第51师首任师长、修路指挥部参谋长,工程兵参谋长、副司令员,总参谋部参谋长,工程兵参谋长、副司令员,总参谋部工程兵部部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2001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0年4月18日重新成立工程兵学校,张承德调离任校长,由宋思传接任师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宋思传,河北永年人,1943年8月参加冀南三分区滏西支队,后曾任二纵4旅11团4连连长,10军83团2营营长,团参谋长,建国后83团整编工兵5团,宋思传任工兵5团团长,后工兵5团整编为工程兵建筑第103团,1962年6月20日组建工程兵建筑51师时调入51师1970年任师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在回忆录中写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战斗中,连长宋思传重伤,他被抬下了阵地。指导员翟大元继续指挥,他给大家鼓劲:“同志们,黄维已经跑不了啦!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时敌人的飞机又投下炸弹,翟大元受伤倒地,腹部出现一个巨大的伤口,鲜血直流,但仍捂着肚子,坚持站了起来。李来柱来到指导员身边,想叫担架把他抬下去。可翟大元坚决制止,他大叫道:“兄弟,你机枪打得好,来,我给你压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翟大元本就受了重伤,此时机枪巨大的后座力又把他震得伤口突突突往外流血。李来柱一腔悲愤涌上心头,端着机枪向着敌人开始了疯狂的扫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经过战士们的完全抵抗,我军顶住了敌人的四轮冲锋,到敌人第五次冲锋时,李来柱发现指导员翟大元已经倒在了血泊里,再也站不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时,连长重伤已经下了阵地,指导员也牺牲了,4连只剩下20多人了,而且没有一个排长以上的指战员了!连队面临着无人指挥的境地,战士们的士气受到了严重影响,眼看要乱了阵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宋思传师长经常深入连队指导工作。无论是施工现场,或是训练场上,都能以老同志的身份,以老兵的技能言传身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岢岚东踞雄关宁武,西临滔滔黄河,北靠巍巍长城,南依古城晋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曾是抗日根据地,又是晋察冀边区支援党中央钱、物和抗战人员过往的通道。1948年4月4日,为迎接全国解放,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在北上途中路居岢岚城,毛主席曾连声称赞“岢岚是个好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宋思传在下团指导工作在岢岚毛主席路居馆与同事们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26团二营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第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设较大的发射地面及地下设施,工程浩大,共打了三个大洞,那时设想要在受到原子弹袭击的条件下,还能试验或发射导弹。有一洞里边盖了四层楼,安装计算机设备,能开进火车。地下发射井工程最大,最艰巨,由工程兵126团承担。该团指战员素质好,作风过硬,为了打巷道还牺牲了4名战士。在打直井时遇到困难,进度不快,特请来唐山矿务局的采煤技术干部和老工人约50人。他们采用了打翻井的方法,加快了速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