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病难、看病烦</p><p class="ql-block"> 国人抱怨吐槽最多的肯定有看病难看病贵,在温哥华的公立医疗系统看病不存在看病贵,确也有看病难的感觉,此外,还应加上一条--看病烦。</p><p class="ql-block"> 温哥华的医疗体系以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为基础,也就是家医首诊制。家医均为全科医生。实行家医制的好处粗算下来有三点:</p><p class="ql-block"> 一、全家人长年找一位医生看病,相关病史、用药、甚至遗传和药物过敏等医生都清楚,便于早确诊早对症用药。</p><p class="ql-block"> 二、患者熟悉医生、医生熟悉患者,话便于出口,不会产生尴尬。彼此熟稔,小病可以电话沟通,用不着跑诊所,既节省医疗资源又为自己省下时间。</p><p class="ql-block"> 三、慢性病复查、定期体健,患者经常记不准时间,但家医不会忘,会及时提醒并事先安排。</p><p class="ql-block"> 身在温哥华,看病(除急诊)要从家医起步,对付小毛病家医都能胜任。若病情复杂,家医会联系专科医生(国内多称专家)。不过,与家医确立医患关系是双方互相选择的结果而且看家医要提前预约,若是家医勤勉,接的患者多,等待时间就长,通常等一两天是常态。当家医认定需要化验或是超声波、X光检查,患者要自行去Lifelabs(生命实验室,约等于国内医院的化验科)或Healthcare(医保中心,与国内医院集X光、超声波等为一体的检测科差不多)做相关的化检验检查(也要预约),等结果出来发回诊所,家医才会再约你。如此这般,一圈下来少则三五日,多则一月有余。此外,某些疾病,如牙科、眼科等,家医不负责接诊。另外,无论诊所还是生命实验室的外观都显得狭小逼仄。</p><p class="ql-block"> 经家医转诊,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自行诊治还是转入医院。在温哥华,非急诊,医院不接患者。故,生病不能去医院是此地的常识。</p><p class="ql-block"> 最近,温哥华家医紧张,新移民和长期访问者往往几个月甚至一年都找不到家医,此种情况下,真若患病,就得去walk-in诊所了。老夫到温哥华后不久,因为潮湿阴冷,胃溃疡犯了,不得不去一家walk-in诊所求救。我是周一下午去的,接待我的护士问明情况,给我预约的时间是周三上午10点并要求提前十分钟候诊。毫无办法,我只能到药店碰运气。无奈治疗胃溃疡的都是处方药,没有处方断然买不到。在药剂师的帮助下,我买了一种排除胃内寒气的胶囊先应付。</p><p class="ql-block"> 周三,我如约来到诊所终于见到医生。此地见医生没有挂号费。她耐心地进行了症状、病史、用药、遗传和过敏等一系列问诊(我猜想是因为我没家医,过往病史没有记录的原因),用时整整二十分钟,最后开出一个月量的rabeprazole(贝雷拉唑)并告诉我半小时后去附近的药店取药。</p><p class="ql-block"> 依照指示,我按时来到药店,药剂师核对姓名后又要我等四十分钟!不理解呀!拿这点药为何要等这么久呢?药剂师似乎感到了我的不解,进而说,“药片要现制作”。我更惊讶了--难道没有成药?药剂师的话让我醍醐灌顶--“处方药,每位患者用药的含量和组成都不同,为确保疗效,都是现制作……”</p><p class="ql-block"> 必须等了。</p><p class="ql-block"> 我找了个座位坐下,身旁坐着一位与我年龄相仿文质彬彬的男性白种人。相互间几句关于心情和天气的客套后,话题转到温哥华的医保上。好巧不巧,退休前,他是温哥华总医院的大夫!他告诉我说,加拿大的医保是保医不保药,在诊所、化检中心、医院乃至康复中心的一切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如果住院,不单是手术和各类用药,连膳食、饮料和护理等全免费。国内所谓的陪床、陪护此地不允许,进了医院,一切交给医院,一切由医院负责,亲属只能在下午和傍晚的探视时间进入病房探视。日常的各种病症,家医负责开方子并把方子传真给药店,患者要自行去药店花钱取药。</p><p class="ql-block"> 医院只治病,不救命,但凡没有救治可能的患者,医院绝不浪费医疗资源。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听到某某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家中走完人生。对于没有救治可能的患者,医务人员只是尽力减轻病患的痛苦,也就是临终关怀,让他们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p><p class="ql-block"> 药剂师的召唤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原来这位老大夫的药妥了。他拿了药,我们微笑颔首作别……不久,我的应卯声在药房响起。三十片贝雷拉唑,我花了十三加元,却拖了三天,耗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