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古城的记忆!

逸扬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位于云南昆明之南220公里的红河州建水县,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所间又建建水洲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都不多见。所以建水从来就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称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的老街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古街之一,宁静祥和、处处是景!</p> <p class="ql-block">建水美食是云南美食的一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特色小吃别有风味,包括:汽锅鸡、燕窝酥、草芽米线、烧豆腐等。特别是建水的汽锅鸡,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当然我更爱烧豆腐和米线!</p> <p class="ql-block">建水紫陶,别名滇南琼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建水陶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有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等产品。</p> <p class="ql-block">在建水县燕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距今3500多年的陶丸、陶网坠,证明建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原始制陶工艺。建水陶瓷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p><p class="ql-block">建水紫陶历经汉唐宋,成长于元明清时期,民间有“宋代有青瓷,元代有青花,明代有粗陶,清末有紫陶”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600年历史的建水西门豆腐有12道工序。满足你舌尖上的欲望。必须西门大板井水做的才正宗。</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小火车的起点位于临安站,整个车站的装修、车厢的装饰和服务员的衣着很有特色,非常有历史氛围,在这拍照留念很是不错。</p><p class="ql-block">坐上旅游小火车,线路两侧的景色随四季而异:春天可以欣赏到大片的油菜花,夏天有碧绿的秧苗,秋天有金黄的稻谷,冬天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水田。小火车会途径双龙桥和乡会桥,各停半个小时参观。终点是团山站,停留两个小时,下午一点返程。</p> <p class="ql-block">团山古村是一个典型的家族聚居村落,全村以张姓为主。始祖张福原居于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明朝洪武年间因贸易经商来到临安,几经辗转,定居团山。现有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其粉墙黛瓦、檐角飞翘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多为滇南特有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跑马转角楼”的组合体。院内精美绝伦的诗词书画,鎏金描彩的木雕及工艺奇巧的石雕、砖雕,琳琅满目,如同一部丰厚凝重的书卷,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近日较火的网红打卡地“蚁工坊”,所有建筑群都按照陶文化脉络展开,风格自由大胆并充满了前卫的艺术感,是建水拍照打卡胜地。这里集陶主题民宿、餐饮、陶艺体验空间、艺术家创作室为一体,拥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云南是山区,水系很多,古桥也很多,但建水的双龙桥,绝对可以入选最美行列。双龙桥就在建水的城外,凡是来建水的人都会来这里看看,喜欢拍照的人可以早晚过来,拍摄日出或日落。双龙桥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在也是建水的标志性建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