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真相:旅游圈 99%的人都在假装做服务

张万敏云南旅游推荐官

<p class="ql-block">意料之中,春节旅游市场的报复性增长,成了经济复苏语境下的重要话题。三年疫情对旅游业的打击太大了,全国上下太需要一些积极信号了。衣、食、住、行,行在最后。旅游代表高阶的、改善性的消费,是幸福产业。因此,旅游也是消费信心,经济周期的风向标。</p> <p class="ql-block">旅游市场爆热之后,春节变成“春劫”。西安6根面条20元,北海4个菜1500元,各种乱象甚嚣尘上。过去三年做旅游、做餐饮亏惨了。苦尽甘来,商家免不了心急,免不了吃像难看。更有无聊的看客,说着愿打愿挨的刻薄话。“果不其然”、“活该”,这些情绪也都符合民众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旅游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神奇魔力的存在。从业者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所有人都感叹生意越来越难做。但骂归骂,活还是要继续干的。游客反复吐槽各种途中的奇葩遭遇,似乎没有哪次旅行能堪称完美。但骂归骂,不出去浪是万万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旅游业的本质是服务业,这是基本面。狭义的旅游业务,就是旅行社业务。从需求端来看,旅游有着非刚需、低频、决策成本高的问题,所以供应链比较复杂。</p> <p class="ql-block">旅游的交易场景与交付场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离的。处在交易景场里的组团社,本质上属于零售业。真正的服务交付,是由地接社在目的地完成的。因此谈及旅游服务,核心是目的地服务,是地接社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尤其是互联网浪潮的兴起,给国内旅游业带来了很多变化。本文试着对当下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做一次盘点。欢迎旅游圈的各位同仁,对号入座。同时也给有出游需求的朋友,提供一份避坑指南。</p> <p class="ql-block">当然,类似1.0、2.0这样的分类分级,只是为了表达的逻辑更清晰。行业的发展,并没有清晰的代际关系。所谓“派系”也实属戏谑,业内并不存在这样的组织。各路大小玩家,实际经营情况的边界也不可能泾渭分明,必然存在兼具其二、其三特性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01 服务1.0「引流派」:旅游是入口,变现是王道</p><p class="ql-block">这类玩家,本质上不是在做服务,只是借旅游之名,行带货之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有个很流行的段子:</p><p class="ql-block">“请问有199元的云南纯玩双飞5日游吗?”</p><p class="ql-block">“不好意思,这价格我们做不了。”</p><p class="ql-block">“那你们的同行是怎么做到的?”</p><p class="ql-block">“我们不是同行。我做旅游的,他们做诈骗的。”</p><p class="ql-block">低价游、KB团,是跟团游被污名化的根源,也是跟团业务的“不治之症”。劣币驱逐良币,供需双向奔赴,消费者、组团社、地接社、购物店,四方博弈,赌的是谁割谁的韭菜,本质是一部分人补贴另一部分人的生意。</p> <p class="ql-block">1.“动机不纯”是旅游业发家的原罪</p><p class="ql-block">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多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疆或山区腹地。旅游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产业扶贫、拉动内需、带动经济、促进就业等主旋律。把地圈起来收钱,把人吸引过来消费,是行业最初的形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游属于精神文化消费,相较于吃穿用度,是高阶的需求、改善型需求。是先富带动后富的,最佳实践。所以,旅游成了噱头,“七彩云南”、“桂林山水”、“好客山东”都是揽客的招牌,表面上是让人去旅游,实际上是让人去消费。</p> <p class="ql-block">2.供应链层层扒皮 “亏本”交易</p><p class="ql-block">组团社为了抢生意,低价促销。地接社为了拿到组团社的订单,低于成本供货。极端情况下,还会出现“负团费”、“买团”。不但不收地接成本,还要向组团社支付“人头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业内常用“填多少坑”,来表述这类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具体坑值,目的地间会有差异,一般从数百到数千米的都有。组团社处在供应链的上游,一般是稳赚不赔。销售端埋下的坑,地接社背。地接社背完,导游背。导游背完,购物店背。</p> <p class="ql-block">3.地接社“开源节流 ” 生财有道</p><p class="ql-block">资源错峰集采,降成本。目的地淡季大量房、车、景资源闲置,航司、路铁也能拿到不少优惠。甚至当地政府也会给出政策,鼓励旅行社做淡季目的地营销。“错峰出游”,表面上是为了出游体验,实则为了是降低成本。错开自然的客流高峰,但往往会陷入低价团的客流高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程中层层套路,做二销。进景区加收小门票、小交通、租耳机、租棉服等。打包一些小景点,加收数百上千的行程套餐。推荐骑马、漂流、潜水、出海等当地玩乐项目。安排玉石、银饰、乳胶、丝绸、茶叶、特产等各种形态的购物店。带到指定的餐厅消费。导游还会在车上卖个特产,等等。这些都是常规操作。</p> <p class="ql-block">4.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p><p class="ql-block">旅行社挖坑豪赌,游客侥幸捡便宜,监管部门态度暧昧,各路利益主体难抵诱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越来越透明,媒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监管压力下,简单粗暴的强买强卖已很难见到。但巧言令色、魔性洗脑、道德绑架等“软刀子拿人”,却是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也在给引流派的变现能力加持。他们对不同出发地、不同身份的游客设定不同“坑值”。基于游客在各大平台的消费习惯,在社交软件里呈现的家庭关系、兴趣偏好,量身定制不同的销售策略。即便在没有导游带队,开放的消费场所,游客也能被精准识别,进而判定购物抽成归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合经营、集团化运作,是近几年地接业务的大趋势。一方面拼流量,能降低采购成本和渠道维护成本。另一方面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也能对冲监管风险。每个集团都会通过投资或参股等方式,开设不同形态的购物店。甚至不惜重金把购物店包装成2A、3A级旅游景区。将敏感的高额返佣,变成合法的股权分红。</p> <p class="ql-block">服务2.0「履约派」:服务有边界,ToB有交待</p><p class="ql-block">地接社的“填坑”能力,有很高门槛。首先,流量要大。毕竟赌概率的生意,基本盘够大赢面才大。其次,技术要好。洞察客户的能力,导游铺垫的能力、导购成交的能力,各个环节的配合等等,都会影响最终出单效果。所以,能填大坑的必然也是大玩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多的中小玩家们,没那么大资金盘,也没那么大赌性。他们游离于组团社和资源方之间,各有各的生财之道。</p> <p class="ql-block">1.产品做减法,给加点留空间</p><p class="ql-block">有平替的,尽量用平替。同样是船游漓江,三星船、四星船要三四百,小渔船、小竹筏只要几十块。同样是去乌镇,西栅一百五,东栅一百,南栅免费。同样是看表演,印象刘三姐、千古情要二三百,山水间、梦幻漓江只要几十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能不含的,尽量不含。含上核心的大点景点即可,行程一定宽松。景区只含大门票,小门票、小交通按需购买。只要不影响行程进度,餐能自理的尽量自理。白天空出来的时间,可以安排参加个活动。晚上空出的时间,可以安排看场表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产品瘦身了,成本就降下来了,价格竞争力也就有了。当然,导游行程中推荐的景点或游玩项目,不一定就品质低,但一定有很大的团散票价差。</p> <p class="ql-block">2.卖的是标准,扣的是成本</p><p class="ql-block">旅游是个非标品,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看似能明确接待标准。但同一标准下具体的资源和实际的体验,上下限差异很大。以次充好,暂且不论。即便在确保100%履约的基础上,旅行社也有大量的操作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是住四钻标准的酒店,受位置、开业时间、装修标准、管理方品牌、早餐标准、配套设施等影响,采购成本区间很大。同一酒店因楼层、朝向、景观、房型等不同,采购成本也不同。甚至同一酒店的团队房和散客房享受的服务也可能不同,比如:健身、游泳需要加收费用。自助早餐,在不同用餐区、菜品标准也有差异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是一人一座,行程用车受车型、品牌、使用年限、有无运营资质等影响,采购成本相差也很大。同一辆车,在使用时,套车还是全程不换车、空座率高或低,走不走高速,舍不舍得开空调,等等,都能扣出利润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是30块钱的餐标。社会餐厅和团餐餐厅能吃到的菜差别很大。餐厅的位置、装修、大厨的手艺、服务员的数量都跟成本直接相关。同样十菜一汤,几荤几素,大荤还是小荤,差别很大。哪怕是同一种素菜,时令不同,品质不同,价格也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有导游带团。有的一到景区就放羊,全程让游客自己玩。有的知识渊博、讲解生动有趣,有的讲解泛善可陈、纯粹糊弄人。有的主动热情、细心周到,有的粗心大意,房都能分错。不同地接社,在导游管理与培养上的投入,天差地别。有的是临时用工,有的是自有员工。</p> <p class="ql-block">3.有一种“纯玩”叫“擦边”</p><p class="ql-block">纯玩不代表不进店,不填坑。只不过是奔放程度和底线高低的差别。在业内“纯玩”这个词,代表的只是不明着进店。写“不强制购物”,那就一定会安排购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业内还有个说法叫“擦边”。就是不明着进店,不进大卖场、不关小黑屋。不明着推销,而是把产品铺垫到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讲解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区里面安排个小店面,逛着逛着就带你进去了。到当地村民家访,听听故事、喝喝套路茶。餐厅边上也安排个店面,吃完饭就给你留些自由活动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程途中,在车上发点试吃装,卖点特产,甚至停车上个厕所都能擦个店。如果白天没想好或没来得急买,晚上入住的酒店里还有几节柜台等着你去成交。</p> <p class="ql-block">4.守住边界,对渠道有交待</p><p class="ql-block">旅游是个非标品,服务体验又是很主观的感受。因此做好服务,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履约派”玩家找到了很好平衡点。他们严格执行“签约行程+资源标准”,这也就明确了服务边界。</p><p class="ql-block">他们守住履约的底线,通过扣成本、加点、擦边购物各种手段,在法律规章的边缘疯狂试探。行程有变、增加项目,就通过威逼利诱做好书面确认。擦边购物,就提前披露“**购店场所,非旅行社安排”,将自己摘干净。</p><p class="ql-block">总之,我无责即可。至于游客满不满意不重要,对渠道能交待就行。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服务好客户还是服务好渠道,是个很容易做的选择题。</p> <p class="ql-block">服务3.0「捷径派」:做服务就是做满意度</p><p class="ql-block">在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不是大家认为服务不重要,而是服务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信息不透明,信用不传递,劣币驱逐良币,人自然会短视、现实。互联网兴起,电商的出现,给旅游服务带来了巨变。</p> <p class="ql-block">1.满意度是生命线,也是生产力</p><p class="ql-block">在OTA出现之前,旅行就像“开盲盒”,体验如何“冷暖自知”。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交易环节中的“黑箱”。老客户可以在交易后,对出游中的体验点评、对地接社的服务打分。这些历史的点评信息,可以为新客户提供决策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信息透明化之后,出格的经营行为开始收敛,服务的价值也被突显出来。对地接社来说,让老客户满意,虽不一定能吸引他再回来消费,但攒下来的“人品”,会被传递给潜在的新客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OTA平台,需要为供应商、为代销的产品背书,更需要对客户负责。自然就会设置一些算法规则,去主推高满意度的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条产品的满意度分数,能决定其在平台上的排序。出现一条差评,很可能会被平台判罚,导致产品下架。排序、下架的背后,最重要的都是流量,都是订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初,满意度被用来对服务行为,进行定量的评价,是结果指标。后来,满意度开始反噬服务行为本身,服务就变了味道。</p> <p class="ql-block">2.预期和感受是可以管理的</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满意度?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感的匹配程度。超出预期就给好评,没到达预期就给差评。那么机会来了:在不改变体验的前提下,通过一些技巧去管理客户预期,也能做好满意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足预防针,是“捷径派”玩家最拿手的套路。目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游客的出发地差了多少多少年。目和地的自然条件、经营环境、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是如何如何不堪,等等。这些都是常用话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立比较优势,是他们的另一项秘密武器。可能我们的跟团体验并不尽如人意,但跟多少多少年前相比,跟当地普通人的生活日常相比,跟别人家的低价团相比,等等,是多么多么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服务过程中,先消除误会,对齐信息是必要的。但过分夸大、甚至歪曲事实,制造一个幻像和能量场,刻意影响人的正常判断,这种急功近利,似乎有点走火入魔了。</p> <p class="ql-block">3.点评也是可以引导的</p><p class="ql-block">既然点评分数和内容这么重要,那就值得好好运作。刷单、刷好评,是各大平台的红线。初期可能有,但渐渐没什么人去碰了。毕竟旅游产品的刷单成本高,风险大,算不得一笔好买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不如把精力和成本,投入到真实的游客身上。有面对面的沟通便利,还有数天相处的情感基础,给引导好评的工作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好评奖励,一条好评导游可以奖励多少钱,游客可以拿到红包或回寄特产。当然这一切,多是私下操作。能出游中点评的,导游甚至可以代游客操作,需要归程后点评的,导游也可以编辑图文模板,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有些玩得更高级,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建立认同、强化收益、激发怜悯,实现对游客的洗脑和带节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在散团前,结合前期的预期管理,带着大家回顾几天美好的行程,帮大家算帐,强化所有选择是游客自己做的、且是明智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卖惨”,突出导游工作的不容易,讲背后不为人知的付出,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游在服务的过程中,与游客共情是必要的。但过分渲染、表演、甚至道德绑架,则会让服务变了味道。</p> <p class="ql-block">4.服务不够,赔礼道歉来凑</p><p class="ql-block">人都是很容易被物质和情感绑架的。在把握这一点之后,做服务就显得没有那么难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之后,就很少会有人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捷径派”们很少深度思考投诉或差评背后的原因。服务可以拉胯一点,但态度一定要好。他们深谙:不同人的忍耐阈值是有差异的,工作在面上能交待过去就行,投诉注定是个概率问题。“堵枪眼”比系统改进服务质量,成本要低,效果要直接。</p> <p class="ql-block">服务4.0「务实派」:客户第一,体验为王</p><p class="ql-block">这些年,行业内涌现出一大批“有情怀”的玩家。他们大多来自别的行业,当然也有少部分是从传统旅游中“觉醒”的非主流。</p><p class="ql-block">旅行社提高竞争门槛的方式,无非三板斧:“库存、价格和价值”。抢资源,打价格,前两项业内的老玩家们玩得太溜了,留给新玩家们的机会也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1.服务的底层,是交付意义感</p><p class="ql-block">务实派们,在产品设计上,不满足于物理的“资源拼装”,他们更重视给客户提供价值。事实上,大部分游客的好评是给景点、酒店等资源方的,不是给旅行社的。脱离了目的地,游客对旅行社无感,甚至无好感。要真正跟客户建立关系,只能服务上下功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游客的自我定位已从参观者变为体验者。他们希望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感受最地道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场景开始取代风景,传统的“看山看水”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人们更多的开始追求意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本没有意义,追求意义是最高阶的精神需求。有了意义感,人的情绪会更积极、自尊感、价值感会更高。意义感是幸福的敲门砖,旅游服务的底层就是在交付意义感。意义感,落在产品设计上,是“主题”,落地服务交付上,是“场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构建场景,交付意义感?重点是要创造仪式感,就是将日常行为仪式化地赋予意义。“让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让某一刻与其他时间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露营是城市居民的诗意桃花坞,他们在用特别的方式逃离压力,亲近自然。各目的地民俗的、民旅的生活化的场景,都用来可以制造类似的“仪式感”。有仪式感,才会有沉浸感,才能实现真正的主题游、深度游。</p> <p class="ql-block">2.服务的重心,要落在客户体验上</p><p class="ql-block">谈及服务,老旅游常说“履约”,新玩家更习惯用“交付”。前者强调的是责任判定,立足于自己做事的边界。后者强调价值交付,立足于客户能获得什么。所见所得,言出必行,是服务的底限。做服务,好体验是关健,好数据只是副产品。重心放在做出好看的数据,是客户在为商家服务,不是商家在为客户服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满足需求背后的需求。行程单背后是出游愿望清单,旅行过程就是客户圆梦的过程。但很多时候,出游只是表面的“解决方案”,能解决其背后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高质量交付。客户是要逃离生活,释放压力?还是想改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是想提供高质量陪伴?还是想重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履约关注的是冰冷的行程单,交付关注的是鲜活的个人。关注他们每时每刻的情绪,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需求或问题。拿出购物团收集和研究客户信息的极致精神。别去道德绑架逼人消费,去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去增进客户间的感情,去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3.建立品控体系,保证服务稳定</p><p class="ql-block">资源分散、淡旺不均,旅游服务的交付需要对抗各种不确定因素。比如,政策的影响、市场的变化、天气、疫情等。旅行社的常规操作,就是各种腾挪借力。因此,服务质量很难稳定。务实派们,会控好资源,尽可能减少备选,确保所见所得,这是交付服务的底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产品设计上的情怀、特色,他们会细化到服务的最小单元场景,制定出服务流程、品控手册、应急预案。他们会深挖当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美食等知识,建立系统的讲解词库。会提练优秀导游的方法论,形成带团锦囊。还会积极开展客户访谈、复盘客户评价,不断迭代产品、迭代操作手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务实派们看来,导游是服务交付环节的灵魂。导游不是费用,导游是资产。他们不会临时抓导游来带团,会培养自己的导游队伍。他们也不会把服务交付,全部甩给导游,他们会通过“行程管家”等方式,建立“在线+在场”的立体服务网络。通过“标准+惊喜”的服务体验设计,创造“峰终体验”。</p> <p class="ql-block">4.控制欲望,做时间的朋友</p><p class="ql-block">真正的爱,是不放肆,是克制。做服务,首先是做取舍。房、餐、车、景,资源有硬伤,达不到品控要求,坚决不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的地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本身就很乱,超出自身掌握能力,那这个目的地宁可不做。预控资源用完了,导游计划排满了,那就关班停止收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单一目的地资源有限,目的地全覆盖也不现实。重仓服务,本身又是线性投入,很难形成边际效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务实派们的旅游生意,注定是小而美的生意。不规模、不经济。但这也是最有确定性,最踏实的生意。是不管时代怎么发展、需求怎么变化,都能拥有未来的生意。</p> <p class="ql-block">05 总结一下旅游业,是一个鱼龙混杂的行业。进入的门槛很低,竞争的天花板很高。旅游行业本质是服务业,做服务首先是价值选择问题,其次才是水平高低问题。真相实在太扎心,99%的旅游同行都只是假装在做服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流派”和“履约派”,本质上都是做的流量变现生意。旅游成了营销噱头,目的地是流量入口。做生意,离钱近了,离人就远了。行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割韭菜的手段也在与时俱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互联网打开了旅游业的新局面。OTA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透明,信用不传递”的问题。“捷径派”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码,服务只是为了做数据,服务就变成了急功近利的拙劣表演。“务实派”把握住了行业的本质,坚持客户体验至上,做着难而正确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游行业会越来越好,但旅行社不一定会越来越好。能获得意义感,是旅行的意义。能交付价值,是旅行社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旅游业,是一个鱼龙混杂的行业。进入的门槛很低,竞争的天花板很高。</p><p class="ql-block">旅游行业本质是服务业,做服务首先是价值选择问题,其次才是水平高低问题。</p><p class="ql-block">真相实在太扎心,99%的旅游同行都只是假装在做服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