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仨那小时候

好老头

照片上的三个孩子是兄妹仨,他们都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而且出生地都在鲁西一个经济落后县。当时,他们的父亲是公社高中的教师,母亲是公社医院的会计。<div>  这张兄妹合影摄于1982年春节期间,地点是在济南大明湖公园。</div> 这张照片,是老大的百日照。老大出生于1971年11月1日。出生当天,父亲跑到公社邮电所给他爷爷发了一个报喜电报:“一日得一男”。后来在给他起名时,借了“一男”的谐音,起了“一楠”。楠木是中国特有树种,也是中外驰名的珍贵用材树种,取名“一楠”,也含有希望将来成为一个“好材料”的意思。报给他爷爷后,老人家不喜欢那个“一”字,给改了另外一个字。<div>  </div> 老大十一个月时,就送回了济南,由奶奶带着。当时爷爷奶奶住在岔路街的一个工厂宿舍大院里,老荣家的长孙很受大院里邻居们喜爱。他的叔叔、姑姑更是疼爱有加,为照料他都出了不少力费了许多心。 这张照片是老大在照相馆照的,照相时,姑姑让他拿了一个玩具枪,大概是希望他长大能够成为一名军人,为保卫国家建功立业吧。看他那犀利的眼神,还真有点军人的样子,可惜他长大后却没有走上行伍之路。<div>  照片上那支玩具枪,不知是仿制哪国的(像是一支卡宾枪),子弹匣倒是不小,但没有子弹。</div> 在奶奶家,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们都宠着他们的大孙子、大侄子。例如,他不好好吃饭,姑姑们便一边逗他,一边趁他不注意往他嘴里塞一口饭,往往一顿饭要吃好长时间,有时还得满院子追着他喂饭。奶奶教他看书,他也不老老实实地看,就愿跑到外面去撒野。 这是他和奶奶在家门口的两张照片。坐在外面照,是因为室内光线不好。左边那张摄于1972年,照相时,奶奶挺直了腰板,看样子很为她的孙子而骄傲。右边那张摄于1974年,体弱多病的奶奶揽着长大了的孙子,不知在想什么。不久,奶奶就得急病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离开了她的宝贝孙子。 奶奶的突然离去,在老大心头无疑是一道阴影。他站在奶奶屋门口显得那么伤心。爸爸带他出去转转,来到十大马路(经十路)上,他也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这两张照片是1984年老大随爷爷、爸爸到长清灵岩寺游览时拍的。左边那张的背景是千佛殿和辟支塔;右边那张与石狮子的合影忘记是在什么位置了。 上小学后,老大就加入了少先队,戴上了红领巾。再长大后的事情,已不属“小时候”范畴,这里且“按下不表”。 老二出生于1974年5月22日,这是老二第一次回济南时拍的百日照。奶奶那时已经没有能力再照料这个小孙子了,母亲只好边上班边拉扯他,备受辛劳。 <p class="ql-block">上面左图是在爷爷家的院子里,右图是在父亲学校的操场。</p> 1977年,爷爷搬进了工厂新盖的宿舍楼。老二经常回济南看爷爷。上面的照片,左图是1980年摄于岔路街老宿舍东边的街头花园,右图是1977年摄于爷爷新居的阳台。 老二上学最初是在公社医院驻地的村子里,一年级的课桌和坐凳都是土台子,“桌腿”是砖砌的,由于他坐在教室里很不老实,不到一个月,左脚穿的棉鞋便被“桌腿”磨破露出了棉花。放了学就和同学疯玩,一次他和小伙伴嬉闹,竟然爬上墙头飞跑(当地院墙大多为土夯的),跑了一段后不小心摔了下来,竟然毫发无损,爬起来继续跑。<div>  1981年母亲调来济南工作后,他也转到济南上学了,1982年也戴上了红领巾。后来的情况这里也按下不表。</div> 三兄妹中的小妹,出生于1978年10月28日,这是她的百日留影。<div>  在照相馆拍照时,她对那架子上蒙着黑布的照相机十分好奇,瞪着眼睛看,结果拍出的照片成了“假小子”。那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假小子”后来竟成了文艺学博士。<div>  她出生时,父亲刚好接到了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进修录取通知书。为了伺候“月子”,父亲只好请假,迟到了20天。后来,80多岁的姥姥来照顾她,姥姥得病后,母亲又从附近村子里请了一位小保姆帮忙。</div></div> 1981年,她三岁时,随母亲一起迁到济南。母亲在一家国营工厂当会计,她在工厂幼儿园“入托”。母亲上下班时,骑一辆“二八”永久牌大梁自行车带她来回。<div>  左面两张照片,是在爷爷家照的,分别摄于1979年、1981年。右面那张是1980年在英雄山。 </div> 这两张照片都摄于1982年,左图是在大明湖公园,右图是在自家院中坐在母亲的二八自行车上。 左图是1980年在大明湖公园照的,那吃冰糕的神气更像是一个“假小子”。右图是1982年在街头花园。 1984年她上小学了,刚入学时济南市体校到学校选拔少年体操运动员,她的几项比赛成绩都名列第一,只是骨骼柔韧性较差,没有选上。不过,她在体育运动方面依然有好表现,后来竟当上了学校女子足球队队长。 1989年和1990年,她两次跟随父亲去北京游览。虽然那时她已经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了,由于能够到北京是一个孩子难得的(也是难忘的)事情,所以,这里破例收入了她上学之后的照片。<div>  上图是她冒雨游览八达岭长城,下图是参观詹天佑纪念馆。</div> 左图是在十三陵水库,右图是在定陵。 <p class="ql-block">三张照片是她在天坛。当时正赶上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部分公交线路瘫痪。从位于崇文门的社科院宾馆到天坛,她和父亲都是步行来回,可累得不轻。</p> <p class="ql-block">  左图是在北京动物园。第一次到北京时,父亲首先带她去看的就是北京动物园和天文馆。</p><p class="ql-block"> 右图是第二次到北京时在颐和园。</p> 上图是在天安门广场,下图是在毛主席纪念堂前。 上图是1990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下图在人民大会堂前。 上图是1990年在天安门前与父亲、大哥合影,下图是与父亲的合影。 以下选收的是他们兄弟、兄妹小时候在一起的合影。<div>  上面两幅是老大、老二的合影。摄于1975年和1976年。<br><div>  </div></div> 这是1977年兄弟俩在爷爷家的合影。 左图是兄弟俩1981年在四门塔,右图是1982年在大明湖。 1984年8月,兄弟俩跟父亲去游览了泰山。上图是在黑龙潭,下图是在迎客松。 上图是1978年在济南动物园,下图1982年在大明湖公园。 这张照片是兄弟俩1982年在岔路街东边的街头花园照的,哥哥在给弟弟整理红领巾。 左图是兄妹仨1981年随爷爷、爸爸游览四门塔时拍的,远处看着他们拍照的是爷爷。右图是兄妹仨在岔路街家门口玩小玩具钢琴。放玩具钢琴的小椅子,是爸爸1971年在老大出生后自己动手打的,同时打了三个。不过当时没想到后来有了他们兄妹仨。 左图是老二和妹妹1980年在英雄山。右图是老二带着妹妹在别人停放的摩托车上摆拍。老二有“摩托缘”,后来工作有了收入后不久果然买了一个大摩托。 这是1985年春节期间兄妹仨在大明湖公园的合影。从那以后,兄妹仨虽然与家人的合影不少,但再也没有三人凑在一起的合影 了。原因都怪担任他们摄影师的父亲,在他们长大后,父亲给孩子们单独照相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