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特展有感(兔年第四游😊)

蓝鱼儿

<p class="ql-block">今年大年正月初八(1月29日),再度游览四川博物院,奔着苏轼特展而去的,但没有拜读尽兴,自上一篇游记写了之后,对东坡先生的景仰之情一直没有散去。还是那句话:只要被铭记,就没有离去,东坡先生会永远活在人民心里。</p><p class="ql-block">话说上次正拜读到苏轼的两首著名的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和一幅著名画作《潇湘竹石图》的真迹时,博物院到闭馆时间了,而且珍藏了三幅真迹的玻璃柜四周水泄不通,大家都在拿着手机拍照,我根本挤不进去,被保安大叔“驱赶”走了。</p><p class="ql-block">2月15日(正月二十五),三度拜读四川博物院,对前两次游览不足的地方打补丁,好好拜读苏轼特展。由于上一篇游记关于苏轼特展做了整体性的介绍,本文只针对苏轼一生比较有代表性的方面和节点做拜读和感悟。</p><p class="ql-block">感谢四川博物院主办的这次特展,让我对这位跨越了900多年的四川老乡有了比较立体的认知,他的精神一定会激励我前行。四川博物院很用心,展厅布置很考究,满足不同层次的游览者,再次谢过。</p> <p class="ql-block">一号展厅入口,是巨型展板,我被展板旁边的两首节选诗句吸引了。</p> <p class="ql-block">“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我就望文生意了哈☺️,这两句话足可见东坡先生为官一生的清廉,难怪他到地方主政总是能为当地老百姓留下佳话,让后人缅怀!这句话对当今现代的人们也有所警示意义的,做人要当君子,要清清白白,不是我的,不要去碰,要和贪婪的人性做斗争。</p> <p class="ql-block">“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这两句永不过时,不论从政,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要问自己的内心,当发达了,升职了,或者是动摇了,问问自己内心还在坚持初心吗?能抵抗住人性的脆弱面和阴暗面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是让我们温习一下东坡先生的生平大事记吧。</p> <p class="ql-block">公元1037年,苏轼降生在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幼年时期勤奋好学,视欧阳修为偶像,将历代古人优秀的诗作不仅背诵还要抄写,烂熟于心,为将来的科举考试出人头地奠定基础。其母亲程氏具有大智慧,不仅要操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陪孩子读书,带孩子劳动,教育孩子特别有方,不当书呆子,言传身教给苏轼勤奋和悲悯的优良品质,这也为东坡先生后来赴任地方官始终和老百姓站一起,为民谋福祉打基础的吧。</p><p class="ql-block">苏轼的第一任妻子叫王弗,都是眉州同乡,传说他俩在读书的时候都把书院的鱼池命名“唤鱼池”。她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不过只陪伴了苏轼十年。他们结婚后两三年后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公元1057年第二次考,就一鸣惊人,出人头地,连偶像欧阳修都感叹东坡先生的才华和学识。先生属于先成家后立业的那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凤翔签判,是苏轼先生职业生涯的第一站,比较顺风顺水。</p> <p class="ql-block">“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p><p class="ql-block">公元1101年,东坡先生人生的最后一年,他写下了“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是苏轼一生别无选择的地方,被一贬再贬的地方,却是最能定义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些地方的落难之后的重生,世间就不会有东坡居士的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这句诗写于东坡先生从儋州被召回返京的路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点像人生总结。五</span>六十岁的老人,被一贬再贬,以为今生就会终结在被贬地,结果又被召回进京。到过很多地方当地方官,唯有黄州、惠州和儋州让老人家记忆犹新,自评值得点赞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 被贬黄州</p> <p class="ql-block">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由于罪官的身份,不可能有很满意的居所,好在当地官员感念他的口碑,没有为难他,在黄州的东面坡地给苏轼留了一块地,苏轼把年幼时和母亲一起劳动时攒下的精神展露出来,开荒种地自给自足,自称“东坡居士”,由此,文化意义的“苏东坡”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p><p class="ql-block">莫听穿林打叶声,</p><p class="ql-block">何妨吟啸且徐行。</p><p class="ql-block">竹杖芒鞋轻胜马,</p><p class="ql-block">谁怕?</p><p class="ql-block">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料峭春风吹酒醒,</p><p class="ql-block">微冷,</p><p class="ql-block">山头斜照却相迎。</p><p class="ql-block">回首向来萧瑟处,</p><p class="ql-block">归去,</p><p class="ql-block">也无风雨也无晴。</p> <p class="ql-block">这首词写作的时代背景,苏轼经“乌台诗案”被关押一百多天,以为自己不会活着走出监狱,但经各方营救(包括曾经的政敌王安石都出面向宋神宗求情),苏轼捡回一条命,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团练副使。到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和朋友们一起在沙湖路散步,老天突降大雨,众人纷纷跑起来躲雨,唯独只有苏轼,不紧不慢,泰然自若,迎雨而行,回去后就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是苏轼的心理写照,大起大落,对人生的看法更豁达,曾经锦衣玉马,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但手上有竹杖,脚上有草鞋,这些足够了,比骑马还轻盈,什么事儿都不可怕,只要有一身蓑衣,足够过好一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对人世沧桑的大彻大悟吧,享受当下,和天气又有什么关系呢?释怀,心里坦荡,每天都逍遥。</p><p class="ql-block">被贬黄州的五个年头,是东坡先生的人生低谷,他思考人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思想得到锤炼,</span>不再那么锋芒毕露,同时也是文风的转折期,文学作品达到高峰,其中,典型代表就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人文画《潇湘竹石图》,《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还有被后人定义的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贴》。</p> <p class="ql-block">《念奴娇.赤壁怀古》</p> <p class="ql-block">从这篇文章中诞生了两个成语:人生如梦,灰飞烟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 被贬惠州</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惠州真不是一个好地方,历史上被贬到那里的官员,几乎没有能活着回去的,东坡先生也有此心理准备,就打算一辈子终了在惠州。他对自己说,不能回去,就把这里当成我的家乡吧!既来之则安之。</p> <p class="ql-block">“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中学时代就耳熟能详的美诗文,就出自于东坡先生被贬惠州时的写照。一般人认为苦难的地方,他却欣然接受逆境,准备终老于惠州,所以,超越自我,活的洒脱,会不会让他的敌人咬牙切齿感到没辙呀?😄</p> <p class="ql-block">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随遇而安,当人们不能改变现状的时候,就调整心态,适应环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 被贬儋州</p> <p class="ql-block">被贬惠州还不是最恶劣的,本来东坡先生已经在惠州置办田产,在惠州修建了几间住房,却被一纸诏书贬到更远的儋州,即今天的海南,天涯海角。到了蛮荒之地,东坡先生逐渐融入当地的人民,干地方官的正事,一心为民,还办教育,传播中原文化,他的学生于他过世后十年终于考上进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1101年7月,巨星陨落。东坡先生在从儋州北归京城途中病逝于常州。遵其遗愿,1102年葬于小峨眉山(今河南平顶山)。</p> <p class="ql-block">东坡先生一生写诗词文章作画非常勤奋,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诗文2700多首词,宋词300多首,但是仅仅在他去世之后没有几年,他的书画作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被一个人下令损毁,那个人也是一个天才艺术家,他就是宋徽宗赵佶。网上有人调侃“既生佶,何生轼?”以揣摩宋徽宗的内心世界吧😂!他俩在错误的时间相遇。此次苏轼特展,也展出有宋徽宗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宋徽宗这作品是不是工笔画呢?不像人文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人评价:乐观豁达行九州</p><p class="ql-block">东坡先生秉承了被天府文化滋润的四川人那种乐观豁达的性格,面对逆境,他总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儒家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与佛、禅、道诸家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构成了东坡先生洒脱无拘,随缘自适,超然物外,安然自得的人生哲学。正是这份乐观豁达,让东坡先生在遭遇贬谪的悲凉人生中,用美食治愈苦难、装点人生。东坡肉,属于苏轼的原创,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亲至爱驻心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个板块是本次特展最具有人情温暖的地方。呈现的是苏轼的亲情和爱情。他敬重父母,和弟弟苏辙感情一直很好,《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写给弟弟苏辙的;爱人三位:王弗,王闰之,王朝云。</p> <p class="ql-block">本次特展东坡先生的三幅真迹即将出场</p> <p class="ql-block">1. 《潇湘竹石图》</p> <p class="ql-block">东坡先生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潇湘竹石图》是先生传世两幅画作中的一幅(另一幅《枯木怪石图》流落海外)。作品展现潇湘二水合流、遥接洞庭的苍茫景色,极富层次感,如阅千里江山。“画面中几丛疏竹压在两块大石头之下,竹子却倔强生长,反映了苏轼当时的心境和坚强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此画作于被贬黄州期间,其实东坡先生根本没到千里之外的“潇湘”现场(罪官身份没那么大的出行自由),凭想象力作画,画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啊!不追求形似,而追求内在神韵,画作赠送给同为贬官的好友孙觉,以勉励之。</p><p class="ql-block">《潇湘竹石图》长三米多,包含了26家、3000多字的题跋(类似今天的网上跟贴,有评有赞)。巧的是,数百年后,明代文学家杨慎得见此画,留下一篇跋文。两位同命相连的大文豪,以这种方式相遇了。</p> <p class="ql-block">看标识,原件哦,东坡先生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潇湘竹石图》平时藏于中国美术馆,是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2.《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看,到对面去。特别说明这幅图不是我拍的,源于四川博物院微信公众号的图片,感谢原作者!我去的时候,《潇湘竹石图》对面的作品,被换成了复制品,因为那幅真迹只展到1月31日。</p> <p class="ql-block">请把手机顺时针转动90度,欣赏东坡先生的真迹。图片来源于四川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推文,致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洞庭春色”和“中山松醪”都是酒名。有人以黄柑酿酒,取名“洞庭春色”,苏轼乘兴作《洞庭春色赋》。苏轼以松醪酿酒,取名“中山松醪”,并作《中山松醪赋》,藉此抒发心中郁结。</span></p><p class="ql-block">绍圣元年(1094年),57岁的东坡先生,被贬岭南途中,将两赋一并书写,于是有了这副合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我拍的,仔细对比,不难发现真迹和复制品的区别了吧?</p> <p class="ql-block">3. 《阳羡帖》</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四川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在此谢过原作者🙏🌸!</p><p class="ql-block">我没拍到真迹。</p> <p class="ql-block">《阳羡帖》,原件平时藏于旅顺博物馆。所谓“帖”,就是古代的信札或便条。《阳羡帖》就是苏轼有关阳羡(江苏宜兴)买田的信札(苏轼曾打算在阳羡买田终老)。该帖只有 60 余字,字里行间刚健婀娜,绵里藏针,风流胜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次特展还有《寒食帖》的复制品,该帖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寒食前后,是东坡先生存世最为精彩的墨迹之一。被认为是与《兰亭序》《祭侄文稿》并称的“天下第三大行书”。</p><p class="ql-block">寒食节的冷锅冷灶,勾起了心中无限惆怅,东坡写道:“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p><p class="ql-block">黄庭坚跋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坡先生的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东坡先生有关的成语,都是他创造的哟。</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游览四川博物院结束了,东坡先生的勤奋、悲悯、乐观豁达的精神久久萦绕于心头。我在想,没有人是天生的乐观,都是后天锻炼的产物,当他老人家几度被贬到那么糟糕的地方时,一开始并不是那么乐于接受吧?毕竟人性都有安逸享乐的一面,有谁愿意天生一辈子吃苦?但是,当人类无法改变现状的时候,只能调整心态,接受现状,努力达到心里的平衡点,从而超越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人生观达到新的高度。</p><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院,走在回家的路上,随手拍下了两张照片,并没有认真地去构图和选景,和上次拜访四川博物院留下的两张照片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上次阳光明媚,这次淫雨霏霏,这又有什么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活好当下,让每天的价值尽可能最大化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22日 于成都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