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扎实做好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椰博小学六年级语文组于2月21日上午在办公室开展了第三次单元集体备课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抒发真情”编排了两篇课文:《匆匆》是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以及对前途的迷茫与惶惑。《那个星期天》是一篇散文体小说,作者以孩子的口吻,叙述了等待妈妈带自己出去玩时的兴奋与焦急,以及最终未能如愿的无奈与失望。两篇课文分别从成人和儿童的两种视角,描述了对时间流逝的不同感受。</p> <p class="ql-block"> 首先,尤小艳老师围绕习作单元的教材特点进行了单元教材解读、单元活动框架分析和单元课例解读,并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p> <p class="ql-block">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呢?六年级组的其他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杜婕老师认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三层目标:一是能理解文章的中心与情感;二是能理解文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三是能运用合适的素材来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要素体现了从理解语言形式到运用语言表达的认知发展过程,是“围绕中心意思写”能力的延展与提升。</p> <p class="ql-block"> 周海霞老师认为,为落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匆匆》课后习题应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再体会文中两处问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感受的,并以第3自然段为例,深入思考与仿写如何选择内容表达对时间流逝的具体感触。</p> <p class="ql-block"> 最后,袁得雨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进行了总结:本单元在教学时,《匆匆》重在感受如何直接抒发心中之情,《那个星期天》重在感受以人物具体的所见、所做与所感流露真情。前一篇文章应注重语言和语感的积累,丰富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初步练字情感的直接表达。后一篇课文应注重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体会,抓住语言表达的特点,与前一篇课文比较阅读,在语言实践中让学生联系自身经验,自主理解感情自然流露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在教研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探讨了教学中的种种困惑,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智慧的心灵才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六年级教师的团队意识,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与凝聚力,让校本教研真正地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学生。</p> <p class="ql-block">图文:袁得雨</p><p class="ql-block">审核:尤小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