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的故事(一)

清凉的风

<p class="ql-block">  当宝宝渐浙长大后,就要缠着大人讲故事了,那讲些什么呢?就讲古诗里的故事吧!每个故事短小精悍,而且有趣,最主要的是这些故事有中国古代优秀的诗篇有关。小朋友们既可以听故事,又学古诗,开阔眼界,增长学问,还能学到许多做诗的技巧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多得!</p><p class="ql-block"> 这个专辑就作为最有意义的礼物送给鑫宝吧!</p> <p class="ql-block"> 种豆南山下</p><p class="ql-block"> 东晋时有个诗人叫陶渊明,他曾经做过官,因为不肯和坏人同流合污,就辞职回到了家乡。他在南山脚下种了豆,清晨就来到田里,看见杂草长得很高了,就锄起草来,一直干到月亮升起,才高高兴兴地扛着锄头回家。衣服被夜露打湿了,他也不感到可惜,因为他情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p><p class="ql-block"> 他把自己的田园生活用诗记了下来,这就是有名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p> <p class="ql-block"> 断尽江南刺史肠</p><p class="ql-block"> 一天,刘禹锡参加一位大官的宴会。宴会上,满桌都是山珍海味,舞女们梳着皇宫里流行的“高云髻”,唱起流行的曲子《杜韦娘》。宾客们喝着美酒,兴高采烈。刘禹锡却心事重重,因为他想起了任江南刺史时老百姓缺衣少粮的悲惨生活。这时主人来给他敬酒,还要他吟一首诗捧场。刘禹锡想了想,大声吟了两句:“高髻云鬟宫样状,春风一曲《杜韦娘》。”宾客们一听,齐声叫好。谁知刘禹锡又引出后两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p><p class="ql-block"> 主人刚才还以为刘禹锡在拍他的马屁呢,现在一听,实际上是在骂他:你整天过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却把我的心肠都痛断了!</p> <p class="ql-block"> 前村月落半江水</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诗人高适路过杭州的清风岭,宿在一座寺庙里。当晚,他外出散步,只看见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大地一片银白色,忽然,一只白鹤飞过,松枝上洒下几滴露水,弄湿了衣服。钱塘江水在月光下正滔滔东流。秋风吹拂,他感到有些凉意,就回到了寺庙。可是刚才的美景令他难以入睡,于是披衣起床,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诗:“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赏。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他乘船外出,才发现江水在月落后要退潮,这时的江面只有一半宽了,他决定回来后要把“一”字改成“半”字。一个月以后,他回到寺庙,却看见“一”已被人增添几笔,改成了“半”。他四处打听,却找不到改字的那个人。</p> <p class="ql-block">   春城无处不飞花</p><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你们好!有人因为一首诗而做了大官,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写了哪首诗呢?下面就让我来讲《春城无处不飞花》这个故事吧!</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清明节前的两天是寒食节,人们不能烧火做饭,都带着冷食去郊游。诗人韩翃漫步宫廷花园,看到雪白的柳絮在春风里飞舞。傍晚时,王公贵族们点起了皇帝赐给的蜡烛,他想,百姓们都要禁点灯火,而贵族们却可以享受特权,于是就写了一首《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诗既描写了节日景象,又借汉朝来暗暗讽刺贵族们。谁知皇帝看了这首诗后,以为是歌颂他,就称赞说:“真是好诗啊!”</p><p class="ql-block"> 后来,朝中有一个官职空缺,有人推荐了韩翃,可当时另有一个与他同名的人,皇帝说:“就用那个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吧。”于是,韩翃因为这首诗做了大官。</p> <p class="ql-block"> 这个老师真厉害,他能预测他的学生将来能做宰相。下面请听我讲古诗里的故事《锄禾日当午》。</p><p class="ql-block"> 李绅是唐朝诗人,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妈妈把他抚养大。他读书刻苦,很小就学会了写诗。一天,他向妈妈提出,想到京城去拜访名师,母亲虽然舍不得,但为了儿子将来的前途,就同意了。那一天,李绅告别了妈妈,走上了去京城的路。六月的太阳照在头顶,火辣辣的,他看到农民在烈日下锄草,一串串的汗珠滴落在田里。李绅很感动,他想,我们碗里的一粒粒米饭,原来是农民们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啊!</p><p class="ql-block"> 到了京城以后,他马上写了一首《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的老师吕温读了以后,赞扬说:“只有关心百姓疾苦的人才能写出这首诗,他是应该做宰相的啊!”后来,李绅果然做了宰相。</p> <p class="ql-block"> 僧敲月下门</p><p class="ql-block"> 贾岛是唐朝诗人,他做诗的时候很注意选择词句。有一天,他写一首叫做《题李凝幽居》的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忽然有人叫他外出办事,他骑着毛驴匆匆赶路,一边还在想:到底是“僧敲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推月下门”好?他只顾低着头考虑,还用手做着动作,根本没有看见府尹大人韩愈的车马迎面过来,驴子的脑袋竟然撞上了韩愈的马头。贾岛知道闯了大祸,连忙跪地请求宽恕。谁知韩愈也是个诗人,他了解情况后,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出起了主意:“夜深人静的时候,用‘敲’字既能衬托出宁静,又有动作,我看还是用‘敲’好!”贾岛一听,确实有道理。以后,俩人就成了好朋友,还经常在一起讨论诗稿。</p><p class="ql-block"> 后来,“推敲”就成为仔细琢磨、比较的同义词。</p> <p class="ql-block">  鑫宝,你知道“打油诗”的来历吗?就听我讲讲《江上一笼统》这个故事吧!</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有个读书人名叫张打油。他特别喜欢写诗,他写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常常把老百姓的口头语都写进诗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所以老百姓都喜欢读他的诗。那一年的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孩子们打起了雪仗,一只小狗也跟着蹦蹦跳跳。张打油和村民们都出来看雪景,张打油大声关照:“孩子们前面有一口井被雪埋了,当心别靠近井口!”这时,一位村民说:“我们请张打油写一首咏雪诗好不好?”大家都说:“好!”话音刚落,张打油已经不慌不忙地念起来:“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人人都懂,一读就记牢。</p><p class="ql-block"> 后来人们把这种通俗、口语化的诗都叫做打油诗</p> <p class="ql-block"> 一骑红尘妃子笑(古诗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唐明皇有个最喜欢的妃子,叫杨贵妃,那年杨贵妃过生日,唐明皇带她到骊山上的华清宫游玩。可是,无论是美丽的风景,还是山珍海味,杨贵妃都不感兴趣,整天闷闷不乐,原来,她想吃新鲜的荔枝。可是北方哪来的荔枝呢?唐明皇就下令,派人骑快马从海南送荔枝来,一匹马跑累了,再换一匹马,骑马人经过一座又一座山,日夜兼程地赶路,路边的人还以为是送重要的军事情报呢。终于,杨贵妃看到带着荔枝的快马飞驰而来,脸上露出笑容。</p><p class="ql-block"> 诗人杜牧游览华清宫的时候,听说了这件事,觉得皇帝真是太荒唐了,为了发泄心里的不满,就写了这首《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