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硅步,至千里——何丽工作室“新课标”学习交流活动之二

丛kaffa

为更好地帮助青年教师全面了解和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2月18日晚海南省小学卓越教师何丽工作开展了第二次线上交流活动。工作室的四位教师在用心阅读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出了对新课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一个人的智慧可以是激发全体成员思考的小石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工作室成员在交流中又获得了一次成长。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刘飞老师做了主题为“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的学习心得分享。刘飞老师对新课标做了框架式的解读,细致地说明了他读到的2022版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从国际视野谈21世纪课程的新样态,再次向工作室的老师们强调了核心素养观。 刘飞老师以“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谈到了在统计教学中如何发展儿童的数据意识。在学习的基础上他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内容结构上将“百分数”<br>由原来“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调整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与平均数一同作为统计量进行教学,这是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转变,凸显了百分数的统计意义。这意味着百分数从2011年版课标的“一个数”“一对数”的意义识别,已迈向了2022年版新课标的“一群数”数据意义的表征。 海口市琼山东门第一小学梁玉花老师的交流主题是“学习新课标,理解一致性”。梁老师从数学的核心素养谈起,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说出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梁老师以“数与运算”主题为例,讲到关于对“一致性”的理解:以“十进制”“位值制”“计数单位”等为核心要素,统领加、减、乘、除的运算,这是数学的本质;沟通“数概念”与“数运算”的内在联系,这是结构化与整体化所在。 海口市美兰区美苑小学的王玉娟老师的发言主题是“研读新课标,践行在课堂”。王老师从新课标提出的五大基本概念入手,研读了数学核心概念的内涵。王老师特别关注“教学建议”,对于新课标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选择、综合与实践的加强以及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等方面与大家做了深入交流。 海口市美兰实验小学的邢福定老师分享了他对“数量与量感”方面的学习心得。他谈到对数感和量感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邢老师觉得数感和量感的本质都是数的表达。谈数感时,可以把数量中的后缀量词(计量单位)去掉,用符号表示数,这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使得数具有了一般性。数学研究的问题要脱离现实背景只剩下数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谈量感时,计量单位不可以去掉。这些问题也引发了老师们的讨论。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听完伙伴的介绍后,老师们或给予肯定,或发出质疑,或提出建议,让学习更为深入,让研讨更加聚焦。</span>每位老师发言之后,工作室的引领专家何丽老师总会做精彩点评,热情与每位老师交流。何老师会带着欣赏的眼光发现老师们的长处,并从细节处给予指导。何老师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工作室的每一位教师,她的发言总是能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发人深省,对工作室的研讨活动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p><p class="ql-block"> </p> 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新课标是引领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标”,本次新课标解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了工作室的老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再一次让全体教师明确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方向,调动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明确了要在“做中学”,在教学实践中领悟,积极参与和分享,合作与交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