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共寻高效课堂——记一中初中语文组第3周五主教研

余干一中

<p class="ql-block"> 春日艳阳照,一中教研忙。在这稀松平常的日子里,初中语文组老时间、老地方进行第3周教研。本次教研主题:1、师德师风文件学习。2、《出师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由周想水老师主持、主讲、主编,全体成员参评。</p><p class="ql-block"> 活动第一项:师德师风文件学习。全体语文组老师一致表态一定严格按师德师风要求,牢记初心使命,爱岗敬业,教书育人。</p><p class="ql-block"> 活动第二项:《出师表》集体备课</p><p class="ql-block">经大家共同研讨,一致设计《出师表》教学方案如下:</p><p class="ql-block">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p><p class="ql-block">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p><p class="ql-block">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p><p class="ql-block">一.预习导学</p><p class="ql-block">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治家、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p><p class="ql-block">2.关于“表”:表逝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p><p class="ql-block">二.探究展示</p><p class="ql-block">1.第一自然段问题探究:</p><p class="ql-block">(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p><p class="ql-block">(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p><p class="ql-block">(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p><p class="ql-block">(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2.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p><p class="ql-block">(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p><p class="ql-block">(2)如何具体执行?</p><p class="ql-block">(3)提出怎样的劝诫?</p><p class="ql-block">(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p><p class="ql-block">3.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p><p class="ql-block">(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p><p class="ql-block">(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的.好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4.第五自然段问题探究</p><p class="ql-block">(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p><p class="ql-block">(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p><p class="ql-block">(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p><p class="ql-block">(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p><p class="ql-block">5.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p><p class="ql-block">(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p><p class="ql-block">(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p><p class="ql-block">(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p><p class="ql-block">(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p><p class="ql-block">6.第七段问题探究</p><p class="ql-block">(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p><p class="ql-block">(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p><p class="ql-block">(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p><p class="ql-block">7.第八段问题探究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p><p class="ql-block"> 认真做事,踏实教研,一中初中语文人在教育、教学、教研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教研

探究

什么

自然段

诸葛亮

初中语文

出师表

提出

刘禅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