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人们称“龙抬头”,又叫做春龙节,也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代表着这片东方土地上,万物复苏,大地回春,重新开启春耕秋收的劳动。</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了解和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于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在一年级2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 刘珊珊老师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为一年级的孩子们讲述了“龙抬头”的由来和风俗,通过观看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了解了二月二的由来。</p> 知来历 <p class="ql-block">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皇娘送饭,御驾亲耕”。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p> 懂龙俗 <p class="ql-block"> 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里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p> <p class="ql-block"> 二月初二儿童理发,叫剃“喜头”,保佑孩童健康成长;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而被玉帝所囚,只有让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p>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中,同学们还了解到,除了“剃龙头”,中国老百姓还有吃“龙食”的讲究。二月二这天的主食是面条,叫“龙须面”,讨一个“顺顺溜溜”的美好寓意。在北方,龙抬头这天家里要炸一些糖油糕、菜角让家人吃,就像一颗颗“龙胆”,吃了“龙胆”,让家人来年鼓足干劲,多多发财。饺子可是“万能”的食物,在这天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龙耳”,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p> 唱民谣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加深了一年级小朋友对二月二的认识,从中体验到了民俗节日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二月二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愿我们的小朋友、大朋友们也以春为起点,用饱满的热情来拥抱属于自己美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编辑:刘珊珊 </p><p class="ql-block">审核:张红安 王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