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双峰小学濂溪校区数学学科组于2023年2月21日开展了以“建立模型意识,发展创新思维”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由曾娅芹老师精心准备的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建立数学模型的探索历程,解释了模型意识和数学模型的概念,从各个层面介绍了什么叫数学模型,关于模型意识就是从具体的情境出发,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概括分析和推理归纳出数学模型,进而去验证数学模型的合理与否。</p><p class="ql-block"> 那么又为什么要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联系新课标要求,并分析了各学段关于模型意识的不同要求,为我们全面解读了培养孩子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接着,周城媛老师、张志槺老师为大家解读数学模型在具体课例中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周老师首先从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找到题目的共性、本质,帮助学生在心中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解读,使我们认识到模型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又从题意到算式,模型意识就是桥梁,其中还可能包括了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等等核心素养,说明了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再一次使大家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最后,高敏老师、曹圆老师结合教材中的丰富实例呈现模型意识的体现,给大家梳理了一些培养创新意识的具体方法。</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首先从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模型,呈现了部分-部分-全体、添加型、拿走型、比较型等基础模型,并在实例中发现建立模型是慢的,方法是多的。对于模型的建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举例子,从生活实际出发,然后再画线段图,到最后用字母表示,是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曹老师又从乘除法模型,呈现了等量组的聚集、矩形模型、映射模型、配对模型、倍数模型、其他几种现实模型等基础模型,并在实例中发现典型的素材就是与要建立的数学模型保持高度的一致,这样有利于儿童更好地观察现实情境,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而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数学教研都应该是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综合培养和提升,每一位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更应该是参与者,研讨中,各位老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纷纷表达了对“模型意识”的理解和看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汪浩浩老师说到学生提问应成为课堂的主旋律,鼓励学生养成多问、敢问、想问的习惯,积淀一些提问的经验和方法,这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更是在努力落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每位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落实这些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