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文选自上海图书馆举办的“特级教师开课啦”公益讲座上,学前教育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徐汇区科技幼儿园园长高一敏的演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玩是孩子年幼阶段最主要的活动。你了解玩耍中的大学问吗?本讲座将引领你解开孩子玩耍背后的奥秘,让孩子在玩中学会探索、专注、互动、创造,真正让孩子“我在玩,我不只是在玩”!</span></p> 引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好奇好问——孩子的天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回想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近一次带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是什么时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近一次孩子天马行空地提问是什么时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是不是会急着告诉孩子许多科学原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不是忙着让孩子不要浪费时间,赶紧学点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总说——现在的竞争很激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多学点东西总不会有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习到底是什么?人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其实,学习从我们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道哭就能获得家长的照料,于是我们学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需求;看到小球落在地上会弹跳起来,于是我们学会了拍球;明白用词语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于是我们学会了说话。孩子在一次次模仿、一次次探索中,学着与世界交流。学习并不起始于学校,非正式的学习伴随着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和发展。</span></p> 家长类型面面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的话题主角是孩子,同时,当然离不开我们的家长。“爱玩”几乎是全天下孩子的共性。那么,我们的家长的类型呢?应该说是形形色色的,我们先来看几种比较典型的家长类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很时尚,我崇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类家长崇尚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发展,慢慢来,较少干预孩子的行为。在幼儿园里可以看到,有些小班的孩子吃饭一定要打成糊,才能够吞下去。有的孩子睡午觉一定要哄着睡着了放下,才能睡去。有的孩子则一定要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入睡。有些孩子不会两脚交替着上楼梯。面对这些,家长说没有关系,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很矛盾,我要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孩子学龄前阶段,家长希望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随着孩子即将步入小学阶段,焦虑感陡然上升,家长开始觉得孩子这不够好,那也比不过其他孩子,开始了奔波于众多“兴趣班”的生活,将当初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初衷存放在心底的某个角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没时间,我无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家长如何平衡多子女的教育?忙于工作的父母,一心一意地辛勤工作,是希望为孩子提供各种物质保障,却把孩子的养育交给祖辈、保姆。有的孩子在三四年在园期间,父母总共出现过几次。家长分身乏术,很无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很“鸡血”,我焦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鸡血”这个词,现在可是个高频词。这类家长大多伴随着各种焦虑。他们有极强的教育资讯收集能力,不断研究,反复更新着自己的育儿理念和行为,并和孩子一起实践。有个现象大家一定听说过,叫“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懂孩子,我调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应该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养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正在努力地学习做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他们开始试着将教育理论与孩子实际相结合,开始根据孩子的行为来分析、调整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span></p> 我在玩,我不只是在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论您是哪种类型的家长,教育观点如何,我们的孩子却天性“玩”字当头。既然,“玩”是孩子的天性,何不以此作为我们的主线,探究孩子的玩之道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实上,玩是孩子在幼儿园里主要的生活状态,但事实上孩子们的玩,不只是在玩。通过观察、解读、引导,我们才能推动幼儿发展。开展儿童观察更是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持。徐汇区科技幼儿园开办20多年以来努力实践、研究、坚守着孩子的“玩”,并形成“我在玩,我不只是在玩”的课程理念。我们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通过20多年的一线实践,梳理了“探索、专注、互动和创造”四大关键品质下的典型行为,并根据儿童发展规律对这些典型行为进行发展水平的确定。儿童观察也是基于这样的儿童能力发展框架开展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一起来看这张“幼儿观察量表”,可以看到探索、专注、互动、创造四个关键品质以及其下分支、发展层次的目标等要素。这些品质并不完全是依靠课堂上听课,或是通过老师言传身教就可以掌握的。更多时候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更好地“玩耍”,在“玩耍”中获得。</span></p> 探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读孩子 玩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天生的好奇宝宝。3岁的孩子天生就是好奇宝宝,生活中各个环节都是他探索的源泉。转动水龙头,水流就会发生变化,这让孩子觉得很神奇,于是他反复探索水龙头和水流间的关系,反复开关水龙头来验证他们的各种假设。成人的已知领域对他们来说充满未知,充满惊奇,是万有引力般的大发现。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地萌发。孩子的好奇心要不断保护、激励,这是他的求知欲不断萌发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天生的探索观察。两个中班孩子在观察土豆。10天之后,土豆长出了三颗芽,又长出了叶子。在摆弄土豆的过程中,孩子们完成了人生第一份科学观察的记录。这是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在表达他们的发现。孩子们真的会做观察记录吗?家长说我的孩子还没有学会写字,用什么来观察记录呢?我们知道孩子就是天生的观察家。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带孩子出去玩时,孩子却盯着地上的蚂蚁、树上的叶子,怎么拽都不走。孩子们比成人更容易发现周围世界的细节,他们会比较一只蚂蚁与另一只蚂蚁行走路线的区别,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叶脉的不同。这些在老师眼里都视如珍宝。此时,孩子们的发现也许微不足道,但彼时,他们的记录也许就能改变自己和世界的命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注孩子的探索过程,读懂孩子的探索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伴孩子 玩之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怎么陪孩子玩呢?我这里介绍一些取材方便,适合在日常家庭中和孩子一起玩的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取材于身边的物质——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① 水的混合物:糖水、果汁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糖水、果汁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往水里放点其他东西(盐、沙子、面粉等)会发生什么变化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玩法1尝试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中进行搅拌混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玩法2将不同材料放入水中,搅拌后观察清水和放入材料的水的不同,并用语言描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观察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个活动孩子有兴趣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活动中,孩子偏好观察现象,还是偏好不断更换材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玩的过程中孩子有什么困难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幼儿懂得水活动的注意事项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能否观察清水与加入材料的水有什么不同,并进行描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② 用水作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家长不妨带着孩子走到户外,让他们直观了解水蒸发的现象。你只需准备一些刷子、粉笔、水桶等简单物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玩法1用水刷户外的桌子、木凳、台阶、地面或其他物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玩法2在阳光直射的地上用水画一个圈,然后用粉笔圈出轮廓;在背阴地面另画一个水圆圈,同样用粉笔圈出轮廓。让幼儿预测哪个圆圈干得更快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观察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能否尝试在不同的材料上用水作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能否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比较水蒸发的过程中孩子的兴趣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③ 会走钢丝的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会走钢丝的水”使用的材料很简单,让水顺着绷紧的棉线流淌,会发现水滴能沿着棉线一路走上去、走下来,打破了“水往低处流”的思维定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观察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能否关注水流发生的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能否调整棉线角度,让水随着棉线角度的变化而行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能否尝试其他材质的线进行尝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取材于丰富的“宝藏”——大自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别浪费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馈赠,这里很可能藏着能激发孩子探索兴趣的内容,树叶就是这样的宝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① 树叶的秘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走进公园或者绿化较多的地方,搜集各种不同的树叶,并编上号码。让孩子观察、比较、记录,发现树叶的各种秘密,比如它们身上独一无二的花纹、它们的异同点,等等。一般四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用这样的工具观察,再大一些的孩子,在成人指导下可以开始尝试做观察记录,用孩子自己的符号将发现记录下来。家长引导孩子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分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观察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观察到哪些树叶的秘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通过比较,发现哪些异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使用比较的方法是否正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使用放大镜,观察树叶后将小细节记录下来。用自己的符号将发现记录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关于“探索”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长在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可以用简单、可行的材料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其观察、分析、比较、测量、假设、提问、验证等方面的能力。这些探索能力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获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的家长或老师会问:我们怎样知道孩子的行为处于何种水平呢?我们回到刚才的“幼儿观察量表”。例如:在探索板块的观察维度中有这么一条:对于新知识和新奇事物的探索性(见图1)。我们能通过五个水平的大致表现,来进行评价或观察,以此作为依据,提供相应策略,推进孩子的玩。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样,在“幼儿观察量表”探索板块下有自主性、数学、自然科学三块内容。我们在关注孩子自主性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兼顾数学,包括建构游戏、寻找规律、测量比较、概念分类、简单计数等方面,以及自然科学,包括确定方位、因果推理、识别属性、认识自然。这都是我们的观察点。有了这些聚焦点,我们在伴随孩子玩耍时就会有的放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探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我们最珍视的品质,我们希望能够慢一点,宽容一点,丰富一点,让孩子在玩中尽情去探索。</span></p> 专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读孩子 玩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垒高。每天孩子们在教室里有很多活动。我们看到角落里孩子们正专注地用积木垒高,旁边是孩子们每次的记录。在搭建过程中,孩子进入忘我探索的过程。一定会有家长说,他们这么专注,是因为他们在玩呀!我们也常听到家长抱怨说:我的孩子玩的时候是最专心的,一让他学习就坐不住。与其说专注是一种态度和精神,不如说专注是一种能力,就是能否管理自己所有的注意资源,聚焦到某一项活动上。学龄前孩子的专注非常依赖于兴趣。拔苗助长的教学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过是透支孩子未来学习的专注力。因此建立在孩子兴趣之上的专注,我们需要关注和保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编织围巾。科技幼儿园有一个传统活动:编织围巾送亲人。所有大班孩子都将用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慢慢编织出一条围巾。常有家长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开展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编织围巾的技能?为了让孩子学会孝顺家长?太浪费时间,折腾孩子!两个月对一个孩子来说非常漫长,而成效却非常缓慢。其实,正因为这一项活动持续很长时间,孩子能在一段时间里体验兴奋、期盼、平静、无奈、倦怠、放弃等多种情绪。这时,任务的内容已经不再重要,而在这漫长过程中,内心的“斗争”才是我们希望带给孩子们最重要的体验。人对专注的坚持也就起源于这一点点对自己的“残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伴孩子 玩之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于专注这一品质的培养,家里可以有很多玩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水滴硬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不是很难想象,只需要拿出口袋中的硬币,使用滴管也能让孩子专注地“玩”?别看这一枚小小的硬币,上面可以滴上几十滴水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全神贯注,稍不留神,水滴就会掉落在硬币外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观察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能否长时期专注于这一件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换不同大小硬币,改变吸管长度、粗细,有怎样的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垒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家中找出各种奶粉罐、纸杯、石头或积木,各种可用于搭建且安全的材料均可。接着,鼓励孩子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垒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观察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于用不同材料进行垒高的喜好程度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于垒高有哪些好办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垒高过程中是否能专注、坚持他的探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关于“专注”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样,在“幼儿观察量表”中专注版块包含选择性专注、持续性专注和注意转换三方面内容。结合评价/观察标准,帮助老师和家长能在孩子活动时,我们从这几个水平来分析孩子的专注性(见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专注是完成任何一项活动的基础,也是我们最重视的品质,我们希望能够陪伴孩子,一起在玩耍中渐渐学会专注。</span></p> 互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读孩子 玩之道:玩中的团队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玩轮胎。一个小班的孩子看到其他孩子都在拿轮胎准备推上山坡,他犹豫了,因为他觉得拿不动,推不上去。但是很多同班孩子都纷纷推上山坡,并在山坡上为他加油鼓劲,他感受到了同伴的鼓励,竟然晃晃悠悠地推上去了。这个互动过程,是幼儿间集体的力量形成正能量的互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时,我们和家长聊孩子,家长也会说:“孩子不喜欢玩就算了,喜欢玩就玩。反正他还小,等大点再说吧。”其实孩子在同伴、成人的鼓励下,体验的是“试一试,再试一试;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的自我肯定,继而获得“我行,我可以”的体验。一个人的坚持是孤独而困难的,而在互动中,失败和再尝试就变得容易而自然,这也是集体能够提供的不同于家庭的环境。我们在幼儿园倡导的互动,是孩子间的互动,师幼间的互动,孩子与材料的互动,孩子与环境的互动。当孩子离开幼儿园,期待的是与家长、与家庭、与大社会的互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出游。孩子要到动物园春游。这对大班孩子而言是个大工程。在出游之前他们首先要小组分工、商量:我们要看什么?怎么看?我们的路线是怎样的?怎么走?到了目的地进行信息采集,各组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水生的、陆地的、猛兽等,做不同的写生和现场收集。在游玩中,孩子们要进行小组分享美食,共同清洁整理。回到幼儿园后要制作简报,进行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协商、分工、合作、策划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展。在一次次互动中,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他的获得,渗透的是终身受益的品质的形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伴孩子 玩之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空的时候,家长会带孩子出去游玩。大家有没有想过,增加一些互动小环节,让出游增添几分意义?比如,在出游前,你是否会与自己的孩子商量出游地点?在出游前,你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喜好等,决定出游的地方吗?在出游前,你会给孩子做一些游玩地的有趣介绍,作为行前热身吗?拓展出游的广度和深度,和孩子积极互动,让出游变得更有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关于"互动"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互动包含三大方面:社会交往、语言发展和读写能力。社会交往包括成人互动、同伴互动、解决矛盾、情绪管理、角色游戏。在刚才几段案例中都看到了这些方面的呈现。语言发展包括词句累计、倾听理解、复杂句式。倾听与理解他人的语言,这在互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图4中看到在评价和观察中可以参考这五个持续发展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例如,在互动中还涉及尊重接纳别人不同的想法,合理解决分歧。我们成人在生活当中也一直不断地接触到这些问题。我们在看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有相应观察标准(见图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也碰到很多家长说,孩子在家里面很喜欢说话的,到了外面就不太说话。我们希望孩子与人互动,一方面要有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要给予孩子方法和能力。互动的过程中,是讲求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技能方法的。孩子需要有知识经验的储备,这解决了孩子“互动什么”问题;需要有技能方法,这是“怎么互动”问题。把这些分解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时间去体验,一步步来。我们建议家长还是多带孩子与同伴,同龄、不同龄的儿童接触。有时候作为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有时作为弟弟妹妹跟着哥哥姐姐活动。在过程中,不断让孩子通过角色的转换,体验与人互动。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一直不断地实践,让孩子在互动过程中踏好起始之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互动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也是我们最鼓励的品质,我们希望能够支持孩子,在玩耍中多多体验互动。</span></p> 创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读孩子 玩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搭棋谱。中班孩子们玩的交通棋很有意思,每一步都可以拆开,也就意味着可以不断变化排列组合,孩子之间通过自己协商完成棋谱的搭建。在搭建棋谱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从遵守规则到创造规则的过程,开始更加深刻理解规则背后的原理。几个孩子从不同立场出发,通过对“什么是公平”深入思考后有了创新。这一创新,不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反而更接近现实中的创新,是基于实际和制约条件后的有价值的创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忍者神龟”养成记。春天,大班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去花鸟市场买回了乌龟。他们除了照顾乌龟,还要训练它成为一只“忍者神龟”。他们每天把发生的事情做了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串串小“石头”表示乌龟走路留下的足迹,意为孩子们的第一个想法:训练乌龟走路。形象的椭圆形则是乌龟壳,意为孩子们第二个想法:训练乌龟头尾、四肢缩进壳里。孩子们通过他们眼中的跳水台、游泳池的描绘,显示出他们第三个想法:训练乌龟跳水。这是一个小组孩子的计划、观测记录,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对事情进行描述。每一次记录都是创造性行为的发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伴孩子 玩之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弹珠彩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用家中各种各样的罐子、弹珠、纸、颜料组合,创造出有趣的画作。晃动盒子,让其中的弹珠滚动起来,我们看看滚动留下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孩子对这些痕迹有什么观察和发现?观察之后又有怎样的想象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观察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孩子怎样玩这些材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能否主动探索让弹珠滚动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是否能对颜色“足迹”展开想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有趣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人都有名字,在家长告诉孩子名字含义之前,让孩子对自己的名字进行一番思考: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并用记录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名字的理解,看看孩子对自己名字的最初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试着这样观察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孩子对自己名字是怎样理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做记录时,是否需要帮助?需要哪些帮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孩子的记录与其语言描述的关联度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这个有趣的互动过程中,孩子的思考、理解、专注、创造是一个连贯体。成人要静静地,耐心地读和听,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关于"创造"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幼儿观察量表”中关于创造版块包含创造性和表达表现有两方面内容(见图)。同样参照五个水平层次,可以对孩子的现象进行大致的分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我们最倡导的品质,我们希望给孩子充足的自由,让他们在玩耍中展开创新的翅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刚才看到的案例,每一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看起来是那么熟悉。但陌生的或许是这些情境背后原来蕴藏了如此多孩子发展的关键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玩”是孩子主要的学习方式。更多时候,我们创造条件让孩子更好地玩耍,让孩子在“玩”中有效成长。这对于教育者、家长、社会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掌握观察、解读孩子的能力,从研究“怎么教”转变为研究孩子“如何学”,进而提供更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玩中更接近孩子学习的真实,因为我们的孩子“我在玩,我不只是在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