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漂洋过海来看你(连载四)</p> <p class="ql-block"> 有人告诉我,我们现在汽车里用的无级变速器设计原理就来自五百年前的达芬奇,不说这个神一样存在的人。接下来说说在卢浮宫里看到的其它艺术珍宝和它们背后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明人绘故宫图(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 卢浮宫一共有198个展厅,分布着几万件 稀世珍宝。在卢浮宫参观,除了那些固定展出的珍宝,每个人与其他宝贝的相遇全靠彼此之间的缘分。卢浮宫的展厅多按日期轮流展出,哪怕是在全部开放的展出日(星期一和星期三),你可以看见的卢浮宫珍宝也只占它全部馆藏的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卢浮宫与故宫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故宫作为明清皇宫和行政设施,虽然收藏品达到惊人的180多万件,但所展示的藏品除了少量的绘画书法青铜器之外大多数为中国自己生产的明清皇室所用的各项生活器具家具陈设等,尤以瓷器玉器之类为多。参观故宫我们可以看到皇帝办公房子、寝宫,妃子的寝宫等等。而卢浮宫作为法国皇室的前皇宫看不到这些,如果要看这些得去凡尔赛宫。现在的卢浮宫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包括古代巴比伦、亚述、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洲亚洲非洲各国的艺术品,相对更为多元化和国际化。卢浮宫的收藏、陈列、教育以及理念都影响了很多地方的博物馆。还有一个特别要说的是法国当年大量掠夺古埃及文物成为了现在除埃及本土以外保存埃及文物最多的地方,现在除了本国文化卢浮宫也是全世界研究古埃及文化最重要之地,一直引领着全世界古埃及文化的研究。好了,继续参观。</p> <p class="ql-block">叙利馆里来自埃及四千多年前的法老狮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 继续看《蒙娜丽莎》展厅,这个展厅呈长方形,《蒙娜丽莎》占据长方形的一端,与它遥对的另一端悬挂着一幅巨型油画,面积大概有70多平方米(赶紧想一下你家客厅有多大)。这是保罗•委罗内塞的著名画作《迦南的婚礼》,或称《伽拿的婚礼》、《加纳的婚礼》,也是卢浮宫收藏的最大油画。卢浮宫里珍藏有无数顶级画家的巅峰画作,这幅巨型油画《迦南的婚礼》就是这些画作里精品中的精品。过去在杂志上看到过这幅画,但是没想到它能独占《蒙娜丽莎》对面的一整面墙,与《蒙娜丽莎》共处一室。</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实在大,为了能拍下油画全景,所以无法照顾到这幅油画里面最生动也最富人生寓意的某些细节描写,而这些,恰恰就是这幅画作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以后各位如果到卢浮宫,看完《蒙娜丽莎》请一定要回过身仔细观看这幅油画中出席这场宴席的每一个人各不相同的神情举止,还有那位居正中耶稣和圣母的平静与豁然。</p> <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作者保罗•委罗内塞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画家,出生于维罗纳,他的名字也是被人按照他的出生地来称呼的。他的老师就是著名画家提香。他和提香、丁托列托被美术界称为“威尼斯三杰”。</p> <p class="ql-block">保罗•委罗内塞自画像(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 《迦南的婚礼》本是作者受托为意大利威尼斯圣•乔治 - 马吉奥雷岛上的修道院(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隔海相望的小岛上)创作的壁画,用时1年多(1562-1563)。</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圣•乔治 - 马吉奥雷岛上的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 这年也是戚继光在福建大败倭寇班师回浙江的那年。</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 《迦南的婚礼》情节描述的是圣经新约约翰福音中记载的一个耶稣去加利利的迦南参加一个犹太婚礼的故事,是《新约》中所记载的基督完成的第一个圣迹。基督、他的门徒和他的母亲玛利亚受邀参加伽那城的一场婚礼。婚礼上酒不够了,基督请人将酒坛子灌满水,然后把坛子送到主人面前:水变成了酒。当婚礼上那位管事品尝“新酒”时,他并不知道这是耶稣所做的。于是他感叹酒好的同时便对主人抱怨道:“人家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人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现在!”这是耶稣所行的第一件神迹,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从此就信他了。</p><p class="ql-block"> 委罗内赛把这一圣经故事搬到了他所处的16世纪富庶的威尼斯。画中华丽的衣料、富贵的首饰、银器、镀金银器,典雅的建筑构成了十分壮丽的背景,而故事本应发生在一群在婚宴中酒不够喝了的穷人家里。在端坐中央的基督右边,圣母玛利亚手持一只不太显眼的杯子,她注意到酒已不够。画面右边,前排一个穿黄色衣服的人正在倒一坛由水变成的酒,他身后的两个人目睹了这一圣迹。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男人走向左边柱子前面的新婚夫妇,问他们为什么把最好的酒留到最后才拿出来。作品中还包含多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画面中间栏杆后切肉的屠户、乐师们桌上的沙漏以及下方啃着骨头的狗预示着基督的牺牲,即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狗也象征忠诚,即忠诚的基督徒们的信仰可以驱散乌云。</p> <p class="ql-block">楼上是一众厨师和帮厨的侍从,画面中间栏杆后切肉的屠户正在耶稣头顶上,这也预示着耶稣受难。</p> <p class="ql-block"> 一位仆人正在从坛子里倒酒,品尝耶稣用水变成的酒的那位“管筵席的”手中就举着一只“威尼斯水晶”高脚酒杯,他正看着杯中酒准备一饮而尽,凸显了这幅画的主题——水变酒的奇迹,身旁弯腰的仆人倒出的红酒则强调了这个奇迹的真实性。这位白衣酒侍的模特正是委罗内塞的弟弟贝内德托•卡奥里,其衣纹上的郁金香既是婚姻的象征,也是天使加百列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出现玻璃,后来古埃及和巴比伦都出现了玻璃器皿。公元前4世纪埃及又发明了玻璃铸模工艺、车花、镌刻和镀金工艺。公元前1世纪叙利亚人创造了吹制工艺,可以将玻璃液随心所欲地吹成各种形态的器皿。公元1世纪,罗马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后来随着贸易的发展,到了12世纪威尼斯成为世界玻璃制造业的中心。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早期的欧洲宴会中,酒杯通常是由两名或多名客人共用的。到了十六世纪下半叶,这种情况由于玻璃酒杯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得到了改善,在威尼斯,基本上每位客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酒杯了。如今每位中国团队游客一到威尼斯首先必定带你去参观当地玻璃工艺大师手工制作玻璃制品。</p> <p class="ql-block"> 作者委罗内塞还将自己和朋友安排在中央最显著的位置,在耶稣面前,这群画家干起了乐队的工作,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身穿白色袍子拉中音提琴的委罗内塞、持高音短号的巴萨诺、拉小提琴的提香的另一位大弟子丁托列托和穿红色袍子抱着低音提琴的晚年提香,面前还有两只宠物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左边桌子这端坐着身着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华服的新郎和新娘。</p> <p class="ql-block"> 坐在中间的基督耶稣,坐在他右手边的是圣母玛利亚,耶稣和圣母的头上都闪着光芒。</p> <p class="ql-block"> 该画特点主要是宏大的场面和众多的人物,这幅画中有138个人物。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甚至还有欧洲、亚洲国家的君主,如法皇弗兰西斯一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等堪称是一场16世纪联合国大会,画中还有作者的老师提香、画家丁托列托和画家自己。其中还有修道院的很多僧侣。有意思的是,作画当时修道院院长不在,回来后还特地找委罗内塞给他补画了一次。</p><p class="ql-block"> 至于迦南在加利利的什么地方,其实现在并没有准确的定论。《圣经》的作者偶尔将整个巴勒斯坦土著居民称为“迦南人”。还有一些流派甚至认为,这个婚礼就是耶稣自己的婚礼。</p> <p class="ql-block">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幅画可谓多灾多难却又屡显奇迹。</p><p class="ql-block"> 画作完成后一直静静悬挂在修道院里两百多年。1797年,距离毁掉达芬奇巨型泥塑雕像三百年以后,威震欧洲的拿破仑率领法军再次入侵意大利。这次拿破仑没有学前辈采取毁灭行动,而是把画拆掉画框卷起来乘船带回法国。该画在运往巴黎途中曾被切割成了两部分,之后又重新粘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拿破仑下台后,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对法国在战争中掠夺而来的5000多件艺术品进行了返还交涉,《迦南的婚礼》也在其中。但是,当时的卢浮宫美术馆馆长德农却表现出异常执着的态度,以作品过于巨大,无法移动等理由,硬生生的留下了这幅画,据说法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如今这幅画就陈列在以德农命名的展馆里,与蒙娜丽莎面对面。这幅名画后来影响了一大批法国画家,间接影响并促成了印象派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二战中该画曾被用卡车运抵法国其它城市保存。1989年,卢浮宫花费1百万美金对其修复,在修复过程中,这幅画又遇到了两次意外。一次是雨水顺着通风口撒到了画布上。两天后,博物馆将这幅重达1.5吨的画挂得更高时,支架倒塌,画布被金属框架刺穿并撕裂,然而五处破损居然都在背景和建筑中,人脸完好。</p><p class="ql-block"> My God! 神迹吗?</p> <p class="ql-block"> 说完神迹画,再来说说卢浮宫里一个曾被视为革命画家的人。这位画家叫雅克•路易•达维德(也叫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 1792年法国大革命后他被选为国民公会的代表,成为公共教育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的委员,他为大革命时期法国博物馆的建设和卢浮宫的保护与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成为法国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拿破仑掌握政权以后他又成为了拿破仑的宫廷御用画师。</p> <p class="ql-block">雅克•路易•达维德自画像(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 卢浮宫里收藏着他的两幅画,一幅叫《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一幅叫《萨宾妇女》。其实在中国他还有一幅画更知名,这幅画叫《马拉之死》,可惜不在卢浮宫,被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收藏了。在说卢浮宫大卫的两幅名画之前先来说说他的《马拉之死》,因为这三幅画我个人认为有着时间和内容上的传承关系。</p> <p class="ql-block"> 《马拉之死》(网络图)是大卫1893年创作的非常著名的一幅油画肖像画,它因马拉的特殊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为人们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 马拉(Marat,1743-1793)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此处划重点敲黑板复习一下,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标志就是1789年7月14日人民群众攻克巴士底狱,这一天后来也就成了法国国庆日,以后小盆友们有机会在这天去巴黎会看到很多有趣和精彩的活动,不去就在电视上看,一样。</p><p class="ql-block"> 后来革命者中的雅各宾派当政,推行激进恐怖政策,马拉因为卓越的号召能力而成为该派的主席,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冷酷残忍的政治家,他下令将反对派和顽固贵族统统送上断头台以巩固革命专政。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马拉竭力主张处死国王,“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作为政治家马拉嫉妒和复仇心很强,受不得质疑,只要跟他有过节,他就杀杀杀。</p> <p class="ql-block">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 25岁的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是个饱读伟人哲学书籍的年轻姑娘,和马拉同样支持革命,但她选择更加温和的吉伦特派,反对暴力。她认为共和国的不幸都是由马拉造成的。因此,她毅然决然决定孤身前去刺杀马拉。</p><p class="ql-block"> 马拉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只有泡在洒过药水的浴缸中才能缓解痛苦,于是,马领导只能一边泡澡一边工作。接下去的剧情非常狗血,1793年7月11日,科黛在披风里藏了一把小刀以送情报为名进入马拉的浴室,马同志被一刀毙命。油画表现的就是马拉在浴缸中被刺死后的场景,凶手逃走、匕首扔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留给他的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现实是科黛并没有逃离现场,而是静静等待警察来逮捕,这从另一名画家的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行凶者科黛并未逃离现场。诚如她在被捕后所说“我杀死一个人,为的是拯救数十万人的生命,为了使我的国家安宁而杀了一头野兽。”</p> <p class="ql-block"> 杀死马拉后的科黛(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马拉遇刺四天后,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被送上了断头台(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 接着说大卫那两幅名画。《萨宾妇女》这幅画印刷品过去见过,但对它的内容并不了解,这次在卢浮宫里走着走着无意中见到原作赶紧拍下来。</p> <p class="ql-block"> 说一下背景故事先,大卫画完马拉之死后的第二年发生了热月政变,热月党人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雅各宾派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被逮捕(第二天就被砍路易十六的断头台砍头),大卫作为雅各宾派也被捕入狱。已经疏远他的妻子去狱中探望了他,使大卫产生了一个灵感,他想创作一幅画,用爱来超越冲突和仇恨,因为当时不断流血的法国大革命环境下,亟需使法国人民放下仇恨重新团结。于是大卫用了约四年(1796-99)时间创作了这幅作品。</p><p class="ql-block"> 《萨宾妇女》是被使用较多的绘画题材,再现和睦、宽容的主题。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国,第一任国王是年仅18岁的罗慕路斯(母狼养育的两个男孩之一)。由于是拉丁移民,国民中多是年轻的男性单身。于是罗慕路斯设计以举行祭典的名义邀请临近的萨宾国民前来参加,因为是祭祀日不能战争,所以萨宾人也没有防备,活动中罗马男人在罗慕路斯的带领下突然将萨宾的女人抢走,猝不及防的萨宾人只有赶快逃走。这些被抢的萨宾女人都成为了罗马男人们的妻子,并生下了孩子。后来的几年,萨宾人不断前来攻击罗马想讨回他们的姐妹,但这时他们的姐妹都已成为罗马人的妻子和母亲,这些女人带着孩子冲出来调停争斗,因为谁胜谁负她们都将失去丈夫或父兄。于是罗马和萨宾化干戈为玉帛,合并为一个国家,享受罗马公民的待遇。画中间的女人是被罗慕路斯(Romulus)抢走的萨宾妻子、萨宾国王提图斯.塔提乌斯(Titus Tatius)的女儿赫西莉亚(Hersilia)。下面的都是罗马男人和萨宾女人的孩子们,表情惊恐。罗马国王年轻的罗慕路斯,左手的盾牌上还有罗马与母狼的标志,右手是准备刺向萨宾国王的标枪。赫西莉亚正在用双手挡开激战正酣的两个对手,她不顾怀中已经掉下的孩子,奋不顾身地冲到前面,而旁边的几个妇女要保护幼儿,也冲了上来。画面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以裸体或半裸体的形象展现出来的,这是一种古典主义绘画的典型风格。<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远景、近景的人物安排都按照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构图。</span>画面中央的女子以当时著名的美女姐妹为模特,年老的女人则是以大卫的母亲为模特,表现了她们祈求和平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人的视觉感受尤其是现场代入感真的是个非常奇妙的东西,比如在现场看比赛与在电视上观看完全天壤之别。实地观看实物、原作与在手机上看图片区别也是如此。卢浮宫收藏有大卫另一幅作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也是一幅巨作。当你站在这幅画前,如果知道两百多年前拿破仑在皇后和众多大臣将军们陪同下也同样站在这幅画前观看,那种感觉真的非常梦幻。(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