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令人惊艳的父母教育方式

伟如~心理学导师

<p class="ql-block">第一:孩子人小,但也事大</p><p class="ql-block">记得,有次跟朋友带着他儿子一起出去吃饭,饭前,在海鲜池前面点菜的小姐姐,给了孩子一只活虾,非常可爱,孩子可开心了,活蹦乱跳……,小心翼翼打算带回家,结果,在上动车时,车站不让带上车,据说,孩子哭了半天……</p><p class="ql-block">许多事,对于大人来说,没了就没了,丢了就丢了,可以,对于孩子来讲,这是大事!</p><p class="ql-block">比如,被小朋友推了一把、糖果掉了、玩具丢了,殊不知,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都是他们的大事。真正聪明的父母,会将教育的起点定在“尊重”之上,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孩子的立场,把孩子的事当大事。</p> <p class="ql-block">第二:付出,也会退出</p><p class="ql-block">父母于子女,付出是本能,退出是智慧。看过一句话:“中国父母,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太爱孩子。”</p><p class="ql-block">现实生活中,也见过太多父母:在孩子两三岁时,舍不得教他们穿衣服;在孩子七八岁时,舍不得让他们自己吃饭;在孩子十几岁时,舍不得让他们做一顿饭......父母用生命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孩子却不知道如何生活。</p><p class="ql-block">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懂得适时地退出。对于那些非原则性问题,闭上嘴巴,放手让孩子尽情尝试。面对人生的选择,给出建议,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才能长出属于自己的铠甲,与人生的风浪对抗。</p> <p class="ql-block">第三:会说话,更会听话</p><p class="ql-block">会说话的父母很多,愿意倾听、懂得倾听的父母却很少。</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罗洛梅说过:“爱的意愿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关注”&nbsp;,而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当我们怀着好奇心去倾听,就有机会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因为这份懂得,就能建立彼此的情感连接,走进孩子的心。</p><p class="ql-block">你能不加评判、满怀期待地,倾听孩子10分钟吗?</p> <p class="ql-block">第四:关注,但不焦虑</p><p class="ql-block">不是孩子不优秀,也不是孩子不可爱,不是孩子不可爱,是父母看不见。蒙住父母眼睛的,就是“焦虑”。</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性,尊重孩子的成长季节,有些花在春天开,有些花在冬天开,春天有春天的美,冬天有冬天的独特!</p><p class="ql-block">周国平说过:“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所能做的,是爱这个不一样,理解这个不一样,让这个不一样成为价值。”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让孩子考高分,而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养儿育女,也不是单纯的倒模复印,而是点燃生命。</p> <p class="ql-block">第五:尽力,但不求满分</p><p class="ql-block">有的孩子,只考了7分,父母放烟花庆祝。有的孩子,考了97分,却收到了父母严厉的质问:为什么会丢3分?</p><p class="ql-block">在许多人的认知中,100分才是最好的,完美才是最棒的。可,这世界上,不可能人人都是考满分,人人都去拿第一。</p><p class="ql-block">一个孩子好不好,将来有没有出息,不能单单只看分数。不是说分数不重要,但分数仅此而已。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有能力,是不是有才干,是不是有才华的唯一标准。就像植物,它还有的开花,有的结果,有的只长叶子,有的可以入药……父母只有学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鼓励孩子拓宽能力边界,孩子才能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第五:纠错,但允许孩子犯错</p><p class="ql-block">孩子可爱时,你喜欢他是本能反应。孩子脆弱无助,失败犯错时,你仍然能不失控,有信心和爱心,有包容和办法,才是父母的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更何况,能够让一个人快速成长的,往往也是错误。面对孩子犯错,不要急着去批评,发泄我们焦虑的情绪。我们要学会就事论事、批评事、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好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第六:生气,但不发泄</p><p class="ql-block">有这样一句话: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情绪稳定。在孩子的成长中,充满了令人崩溃、沮丧的大事小情,若是每次被孩子刺激,便任由情绪发泄,不仅是孩子,整个家庭都是灾难。</p><p class="ql-block">“情绪”作为伴随和影响人一生的东西,充满智慧的父母,早就分清了“生气”与“发泄”的区别。遇到问题,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正如奥里森·马登所说:“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p><p class="ql-block">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身处困境中,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推卸责任。</p> <p class="ql-block">第七:育儿先育己</p><p class="ql-block">当妈时间越久,越认可这句话。令人惊艳的父母,从来不会拘泥于某一种教育方式,更不会去寻找什么教育的模板。而是时刻警醒自己:把握好亲子之间的尺度,做好自己该做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