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诗一文一世界,浸润经典气自华。今天寿光市实验中学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一起观看了戴建荣老师的古诗《卜算子·咏梅》的课堂,在戴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演下,让我们叩响了诗歌世界的新大门。古诗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最完美的呈现。戴老师的古诗教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采用“吟唱”教学法,带领我和学生一起去品味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诗文化,让我也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特色最完善的联合,是中华民族精力气质最完善的呈现。然而,如何把古诗的美浮现在当代小学生的眼前,如何让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却让我们的语文老师陷入两难地步,但观看了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卜算子.咏梅》一诗,我感触颇深,第一次体会到古诗也可以这样给孩子们上,古诗竟可以上得这么轻松有趣。</p> <p class="ql-block"> 戴建荣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能吟能唱、亲和力强,一节课被他上的妙趣横生,听课的人可以说是意犹未尽。他身上好像有一种魔力在牵引着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感悟。他的课堂设计看似简单却又巧妙绝伦,驾驭课堂的能力游刃有余,整节课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在戴老师的课堂上,我第一次感受到老师可以有种率领千军万马的气势,他胸有成竹,腹有诗书气自华,那种自信,那种坚定,是对教材掌握的足够熟练、对学情把握的足够精确的外在表现,这是戴老师的课堂魅力!</p> <p class="ql-block"> 尤以戴教师诗歌教学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诗意阑珊,置身于的他课堂,仿佛穿越长长的时空隧道,在田园,在村舍看古代的文人墨客吟诗对赋,情到深处,且吟且唱,醉到痴迷处手舞足蹈。感觉那一瞬间的戴老师就是从远古走来的一位集众多诗人特质于一体的当代智者。诗歌,在戴老师的演绎之下,已成了一幅画、一支曲、一段舞,成了每个人心中回荡的妙曼之音。</p> <p class="ql-block"> 戴老师用别样的读法,带领同学们读诗经里的摽有梅,结合手势以及动作,通过读来体会诗词中所展现的画面,去体会诗词中的情感。不同同学的读法令人哭笑不得,但是最终每位同学都了解了古人的读法。读正确、读好对学生们理解诗词有很大的帮助,训练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戴老师对咏梅的吟唱和读法也让我增长了许多关于读方面的知识。老师对学生的逐步引导以及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向听课的教师们展示了一堂优秀的语文课。</p> <p class="ql-block"> 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词教学,情境式的学习体验加酣畅有韵的吟诵,有“逆时光而上溯洄古文化源流”之感。不端架子,沉浸课堂,像孩子一样的戴老师给人的快乐是发自内心极具感染力的。</p> <p class="ql-block"> 戴老师的古诗以演代讲,用动作让孩子们去理解诗意。用吟诵带动课堂气氛,将古诗的背景和延伸知识都不知不觉中传输给每个孩子,在他们心里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大家被老师生动形象耳目一新的教学方法所吸引,认真倾听着、笔记着,戴老师课堂上渗透出来古诗的学习方法除了平常的读、写、讲之外还可以演、歌、舞……</p> <p class="ql-block"> 教师们在认真观摩戴老师的课后都纷纷表示感悟颇深,积极发言:</p> <p class="ql-block"> 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卜算子·咏梅》一课,让我感受到了古诗吟诵鲜明的个性风格,通过用方言吟唱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词特有的韵味,戴老师在教学中还抓住了入声词反复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吟唱的一次次打磨、一次次玩味中领会诗词的意境。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戴老师古音古韵的诵读和声情并茂的吟唱中,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 张世娜</p> <p class="ql-block"> 戴老师边提问,边表演,引导孩子理解、表演到位,如果不到位也说明原因,让孩子自己明白有差距。在引导过程中,戴老师特别注重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他把句子中的关键字词空出来,引导孩子在这样的语境中去猜用哪个词。这样当堂训练毫无疑问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戴老师在讲课中像个小孩,肢体语言,拟声语特别丰富多彩,让学生喜笑颜开,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戴老师对诗句的底层文化研究透彻,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内涵引起学生兴趣。</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 单翔宇</p> <p class="ql-block"> 听了戴老师的《卜算子·咏梅》,我们了解了学习古诗词要逐步渗透学习,不仅要了解古诗词这一文体相关的知识,也要了解其写作背景,作者及其爱好,以及当时创作的环境等。要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特点和魅力,并循序渐进地尝试运用古诗词语言,抓住关键语句,从而理解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 范宁</p>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古诗词中,要欣赏诗词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反复吟诵,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感受形象美。正如点评专家所说,在教学古诗词过程中,我们要先追根溯源,再博观约取,最后登堂入室。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古诗词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 张倩倩</p> <p class="ql-block"> 今天学习了《卜算子•咏梅》的观评课,受益颇丰。从戴老师的课堂中可见,古诗词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扎实的学识和相关的积累,要呈现出来一个老师是否有语文的基本功和文化底蕴,古诗词教学是很好的一个考量。正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相信这样的古诗词教学一定可以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学习体验。</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 殷雪</p> <p class="ql-block"> 如何对诗歌进行教学呢?我认为学习诗歌只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是不够的,应当引导学生对诗歌追根溯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因为在诗歌中往往是“情与景合、意与象通”,如果抓住了表现情感的景和表现意境的象,把一首诗的许多不同景与象作深入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相互关系,就能引出这首诗的本质内容。</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 苗光英</p> <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的意义所在。“语”你同行 ,“研”途花开。相信寿光市实验中学小学部的全体语文教师将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用心用情托举孩子们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