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每座城市,都有专属自己的地域风情和独特魅力,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作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盛京沈阳,浑身散发着迷人的满风清韵,典雅别致、深邃厚重。每一处古建都在诉说着一段历史,讲述着一段往事,承载着关东文化的精髓与灵魂……</p> <p class="ql-block"> 提起沈阳,就不能不提大清那段辉煌高光的历史。清军入关前,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雄才大略,出于政治需要,在盛京城敕建了“七寺四塔”,它们互相陪衬,组成了浑然一体的建筑群。“七寺四塔”均属于藏传佛教,其中以实胜寺最负盛名。</p> <p class="ql-block"> 从2020年的春节到如今,算起来自己有三年的时间没有远行,但对历史古迹的热衷却有增无减,对各个遗存老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出正月还是年”,带着春节和元宵佳节假期的余温,2023年2月16日,我再次来到沈阳,去寻找盛京古城的曾经过往,开启探访皇家古寺之旅。</p> <p class="ql-block"> 寺院,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外出或游玩时都常看到,一般都建在幽静之处,正所谓“深山藏古寺”。其中真正能称得上是皇家寺庙的,寥寥无几。而在盛京城中心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就藏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寺院,真乃闹市中的一片净土。闪着耀眼光芒的琉璃瓦顶、朱红色的院墙无不彰显着皇家气派,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就是沈城大名鼎鼎的实胜寺。</p> <p class="ql-block"> 实胜寺全名为莲花净土实胜寺,又名皇寺,坐落在清盛京外攘门外五里、今沈阳市小西门外(和平区皇寺路206号)。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敕建。两年后寺成,皇太极赐“莲花净土实胜寺”大印一枚,允许收藏清太祖努尔哈赤用过的甲胄,是盛京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寺,是清朝在关外所建的第一座皇家寺庙,是今日沈阳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标式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百多年的厚重历史,让这座红墙黄瓦的寺院成为沈阳城市记忆的活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正月里北方的天气总是冷一下热一下,飘忽不定、变化无常。这几天阳光很足,气温有些许回暖,或许是十五之后,离春意又近了几分的缘故。早上九点整,我已经站在了实胜寺的山门前,皇家古寺参观免门票,给力!时间尚早,来寺庙请香礼佛的人不多,没有了拥挤的人群打扰,正好可以安安静静的游览。</p> <p class="ql-block"> 实胜寺建筑群华丽贵气,所有屋顶均采用黄琉璃瓦配以绿琉璃瓦剪边,尽展皇家风范。寺院整体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七千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计划恢复的重檐大殿,体量和规格渐次提高,在平地上营造出阶梯效果,气势恢宏。主体建筑两侧还设有配殿、钟鼓楼、碑亭、玛哈噶喇佛楼、经堂及僧房等,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显示出高超的建筑水平。时过境迁,历经风雨沧桑,尽管寺庙如今已不如鼎盛时期的规模宏大,但香火依然旺盛如初,步入其中仍可感受到皇家寺庙的威严与清净。</p> <p class="ql-block"> 实胜寺不仅以建筑装饰华贵而著称,更以其备受清帝的青睐而闻名于世。它既是清朝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座正式藏传佛教寺院,也是清军入关前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被誉为“开国鸿基,庇佑发祥重地”。因此,其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不言而喻,也是它香火不衰的根本原因。</p> <p class="ql-block">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林丹汗败走大草滩。墨尔根喇嘛携蒙古至宝玛哈噶喇金佛、金字大藏经、传国玉玺前往盛京,归顺皇太极。金佛以白骆驼驮载,行至盛京西郊三里老槐树下时,白驼溘逝,墨尔根喇嘛认为此处为“生根”之所,遂奏请建立玛哈噶喇佛楼,皇太极亦认为“有护法不可无大圣,有大圣不可无护法”,遂敕建护法楼以供祀。这就是今天你所看到的实胜寺门前重达30多吨的“驼载金佛”汉白玉雕塑和玛哈噶喇佛楼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蒙古三宝”到手后,爱新觉罗·皇太极又建造了金佛佛楼,使得漠南蒙古一致拥戴皇太极为蒙古“共主”。皇太极不失机宜地接受了满、蒙、汉诸王大臣上奏的尊号,改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清崇德元年(1636年),这些其实才是修建实胜寺真正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因素。</p> <p class="ql-block"> 再来说说这玛哈噶喇金佛,金佛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国师帕思巴喇嘛,募集千斤黄金亲自设计刻铸而成的,被视为元朝皇帝的护法神、蒙古族的战神。这尊金佛为站像,双手捧降魔杖,高约一尺二寸,重达六十四斤二两(俗称千两金佛,旧制16两为1斤),呈古铜色,造型极为生动,精美绝伦,堪称旷世国宝。蒙古归顺清朝后,金佛用白骆驼驮载来到盛京,清太宗皇太极敕建莲花净土实胜寺供奉金佛。</p> <p class="ql-block"> 玛哈噶喇金佛到达盛京城之后,有许多神奇的传说,直至今日仍耳熟能详。其一就是金佛在实胜寺大殿建成后,不肯在大殿留驻。每当夜晚,玛哈噶喇金佛就驾驭着祥云飞到大殿的飞檐耸脊之上,面向东方望日而出。金佛的反复显灵似乎在暗示人们,大殿并不是他理想的家。于是,又在大殿的西侧南角落,偏离了中国古建筑非常讲究的中轴线,当不当正不正地建了一栋二层阁殿式的佛楼,名曰玛哈噶喇金佛楼。并把玛哈噶喇金佛供奉在二楼之上,面朝东方迎接朝霞,从此金佛不再现身显灵。消息传出,不胫而走,朝拜者蜂拥而来。香火鼎盛,闻名遐迩,实胜寺佛日争辉,名噪当时。</p> <p class="ql-block"> 玛哈噶喇金佛被示为盛京的护城之佛 ,保佑着盛京沈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清王朝定鼎中原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东巡驻息盛京时,皆到实胜寺拜佛。</p> <p class="ql-block"> 自1634年玛哈噶喇金佛被迎奉到盛京城,此后的312年里,始终安然无恙。但在1946 年3月30日夜,玛哈噶喇金佛及皇寺中若干珍宝不翼而飞。祸不单行,金佛失盗两天后,由于寺院旁的一家木器店失火殃及寺院,又起大火,烧毁了实胜寺的牌楼和山门。富有传奇色彩的“玛哈噶喇金佛失窃案”,也成为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无解之谜,金佛至今下落不明。</p> <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实胜寺遭到严重破坏,历经风雨飘摇、沧桑巨变,改革开放后至今,数度修缮,它又在缓慢恢复之中重新焕发出生机。时过境迁,2016年,按照历史原样重塑的玛哈噶喇金佛,在西藏大昭寺举行加持、开光等仪式后,被重新供奉在实胜寺之中。</p> <p class="ql-block"> 沈阳实胜寺是清朝关外地位最高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但护法楼里供奉的玛哈噶喇金佛则属于萨迦派传承,这在佛教史上是一段珍奇的因缘,也是蒙满藏各民族交流融合、共筑中华历史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从实胜寺院墙南边的正门进入,不远处便可见左右各竖着一根玛尼杆,它们对称而立,高约10余米。杆身粗大,装饰华丽,上面挂满了各种色彩的经旗,绚丽夺目,故又称“经旗杆”。玛尼杆,是喇嘛教寺庙中特有的标志之一,这种祭祀物的存在,融合了蒙古族祭天神的习俗。我也到杆前转了转,希望家人和朋友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一切如意。</p> <p class="ql-block"> 实胜寺山门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覆黄色绿剪边琉璃瓦。它的东西各有一个角门,精巧别致。角门前,在五颜六色随风飘扬的经幡掩映下,东西两侧青石阶上分别是开运钟和转经筒,体量庞大,为新年祈福所用。因为是藏传佛教,寺院里面沿袭了高原藏区的佛教习俗,除了经幡外,能见到许多圆柱形铜制的转经筒。眼前这个巨大无比、雕刻精美、闪着金色光芒的转经筒,在色彩缤纷的经幡衬托下熠熠生辉,很是夺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 寺院其他地方见到的转经筒大多高近一米,直径四十余厘米,外形为铜的本色,并刻着六字箴言和鸟兽图案,筒里则装满了经文。顺时针方向转动这些转经筒,即意味着将里面所装的经文念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的圣物,象征着“轮回”,承载着虔诚的佛教信徒们心中对美的向往!这些转经筒历经风风雨雨,装满了无数人的信仰与祝福!多少年来,它们就在那生死轮回中、在喃喃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诚的信徒手的拨动下,一圈圈的转动,一代代地传承!</p> <p class="ql-block"> 绕过山门,天王殿前甬路的东西两侧便是钟楼和鼓楼,建筑形式均为四角攒尖单檐亭子式。由基座、梁柱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基座以青砖砌筑,呈正方形,高约六尺。基座之上立有四根内柱和十二根檐柱,屋顶覆以黄、绿两色琉璃瓦,檐柱下部四周围以栏杆。基座一侧有半圆形券门,门内有梯可上可下。钟鼓楼,是实胜寺清雅别致建筑风格的体现,是佛教晨钟暮鼓的文化符号。通过钟鼓的报时,提醒世人珍惜时光,行善积福。</p> <p class="ql-block"> 在清代,实胜寺内喇嘛每天会按点敲钟报时,钟声浑厚悠扬,全城可闻,从而形成了“盛京八景”之一的“皇寺鸣钟”,有钟鸣毓秀、启悟凡心的美好称誉。抚平纷扰的钟声,让人听了有一种欢喜的幸福感,成了盛京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上最早的皇寺大铁钟有千斤重,经过上百年的风雨侵蚀受损严重。现在的大钟是1941年按原钟的样子重铸的,悬挂在皇寺钟楼内。2016年铸铁钟恢复了历史传统,每天早上六时鸣钟一次,中断了半个世纪的“皇寺鸣钟”再次响彻沈阳!</p> <p class="ql-block"> 看完钟鼓楼,迎面便是天王殿。为三楹单檐硬山式建筑,也是黄色绿剪边琉璃瓦覆顶,出前廊。殿内中间供奉弥勒佛,弥勒佛背后是护法韦驮,两侧为四大天王。其中“四大天王”彩绘造像栩栩如生,威武刚烈,令人生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在天王殿的东侧,五彩经幡的掩映下,有一个巨大的用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称为“神堆”,也叫玛尼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都刻有六字箴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等,用于祈福。每颗玛尼石又都凝结了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美好愿望,他们相信这些石头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后面两侧各有一座单檐歇山顶、同样为黄色绿剪边琉璃瓦覆顶的碑亭。右侧(东)石碑正面刻满文,背面刻汉文;左侧(西)石碑正面刻蒙文,背面刻藏文,这就是有名的“四体文碑”。碑文详细记述了玛哈噶喇金佛的铸造及迁移的经过、建寺的始末、殿宇规模、供佛排列等内容,是实胜寺非常重要的档案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两侧建有白度母殿和绿度母殿。度母,为观世音菩萨所化现之身。绿度母为所有度母之主尊,白度母具有救度八难的威德。</p> <p class="ql-block"> 实胜寺内其实还藏有另一座寺庙,就是玛哈噶喇庙,习惯称之为玛哈噶喇佛楼,因供奉玛哈噶喇金佛而得名。它在实胜寺兴建之前就已经存在,这是它在整座寺庙布局中显得比较突兀、游离于整体规划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虽是实胜寺院内的主体建筑之一,却又自成一体,成了风格别致的庙中之庙。</p> <p class="ql-block"> 玛哈噶喇佛楼,在大殿的西南边位置,是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木结构楼阁,石砌台基,占地二十五平方米,专为供奉玛哈噶喇金佛而特意修建的。飞檐的楼顶覆黄色绿剪边琉璃瓦,正脊有吻,垂脊有兽;楼内雕梁画栋,色彩绚丽、光彩夺目;底层出外廊,两侧有木质楼梯与二层相连。金佛供奉在二层,楼下佛塔内葬有护送玛哈噶喇金佛来盛京的墨尔根都尔吉喇嘛的遗骨。</p> <p class="ql-block"> 大殿是实胜寺的主体建筑,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单檐歇山顶木架结构,上覆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中间有脊刹,两边有鸱吻,垂脊有瑞兽,显得富丽堂皇。殿高十余米,面阔五楹,进深三楹,坐落在石砌须弥座台基之上。周围内廊有24根鲜红的明柱,雕梁画栋,非常精致。殿门两侧,有多幅楹联。大殿正中供奉六尺高释迦牟尼塑像,体态丰盈,面目慈祥,极富感染力。左右还有许多佛的造像,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均为上乘艺术佳作。殿内两根顶梁的柱上绘有金龙盘柱,天棚为藏式风格藻井,彩绘有佛城图,并书有藏文,线条细腻,色泽明快。殿内还藏有多种经卷和乐器,亦是珍贵的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实胜寺在最北端还有一进院落,有关方面已在恢复重建,使皇寺能以完整的历史面貌示人。现此院落中,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的主殿及两侧两层配楼、配殿主体工程已初具规模,目前仍在紧张施工中。</p> <p class="ql-block"> 走进这座藏传佛教的寺院中,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变得安静了!古老的殿堂金碧辉煌,殿顶各色琉璃构件在阳光下鲜艳夺目、熠熠生辉。当香炉里熏香的烟雾慢慢缭绕、弥漫、笼罩,它们像是云朵上的剪影,显得异常庄严肃穆和神圣。随风舞动的五彩经幡,高高耸立的玛尼堆,闪着金色光芒的转经筒,一盏盏点亮的酥油灯,写着祝福的大红灯笼,虔诚信仰的礼佛者,喜庆祥和的气息让身心一下子就松弛了下来,温暖且感动……</p> <p class="ql-block"> 沈阳的实胜寺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座清代皇家寺院之一,早于北京雍和宫四十余年。实胜寺作为清初皇室之家庙,成为了清皇族信奉喇嘛教的标识,是满族与蒙、藏民族团结的象征。它是盛京城独一无二的历史印记,展现着大沈阳的风貌和品格,是这座城市魅力的集中展示。当你置身其中用心去感受它时,真的可以读出它的深邃、它的厚重,还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才是我无法割舍的东西,喜欢它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盛京城的喧嚣热闹,共享一片繁华;更爱它独善其身的幽静,还人们心灵一片净土!走进皇家古寺,如沐春风,心静如水!兴盛、衰败、毁灭、重生,看来世间万物皆是如此。时过境迁,或许我们永远也找不回当年的模样,但焕然一新的它们风采依旧!我想,这就是它们最适合时代发展、最理想、最幸福的状态吧……</p> <p class="ql-block"> 文化为根,传承铸魂!实胜寺作为满清第一座皇家寺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这些文化遗产散发着迷人的清文化、佛教文化、祈福文化及民俗文化的气息,镌刻出“最沈阳”的文脉画卷。而作为绵延三百余年的祈福民俗活动,传统热闹的皇寺庙会,已成为关东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承载着辽沈百姓心中不可或缺的那抹年味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