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展览2月18日结束,17日抓紧观展。公交+地铁,先在旁边的咖啡馆歇歇脚,攒足精力去观展。</p> <p class="ql-block">喜欢这个设计。宽大的展厅被隔成一个个隔断,小窗口如画框,透过几个窗口可以看到最里面墙壁上的画,而观画的人也成为画面。</p> <p class="ql-block">专门的小幅画展确实办得不多,每一幅都值得细细地品味。</p> <p class="ql-block">最近老妹在画静物写生,给她拍几幅油画。</p> <p class="ql-block">拍出来颜色层次就损失许多。这是庞薰琹的。</p> <p class="ql-block">这湖光山色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油画还可以画得这么小?每一个也就不到10cm见方。</p> <p class="ql-block">对于版画一直不感兴趣,总觉得那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产物。小时候家里有个本子,插页好几张珂勒惠支的版画,看得人压抑,一看便知属于无产阶级的。</p> <p class="ql-block">这张可是太熟悉了。因为父亲以此为蓝本在一块差不多10×15cm的木块上制过木刻,只取了鲁迅头像部分,印象很深。</p> <p class="ql-block">很多作品都留着时代的烙印。比如大炼钢铁,第一个五年计划等等。艺术家们也被裹挟在洪流中,用笔墨展示他们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没想到潘天寿也出过这样的作品。那线条真是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这幅看上去也很熟悉吧?初踏黄金路。作者李焕民,作于1963年。</p> <p class="ql-block">这幅蒲公英就更熟悉了,课本、杂志封面……,可以说看着长大的。吴凡最著名的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掌门人吴为山的雕塑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挺有意思。两位智者的神情很传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里可以与许多大家面对面</span></p> <p class="ql-block">刘文西,一个植根黄土地的画家。笔下陕北人物不计其数。我却临过他另一幅画,一个彝族小姑娘。这两张在一起是多么强烈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这个就著名得不用说了。</p> <p class="ql-block">傅抱石之湘夫人</p> <p class="ql-block">石鲁的种瓜得瓜</p> <p class="ql-block">哈哈黄永玉的阿诗玛系列,其中一个还作了阿诗玛香烟的装潢。最近在读他的力作《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不禁惊诧于他那用文字描绘的功夫。今年的生肖兔邮票又是他设计的。这个老头!</p> <p class="ql-block">叶浅予的藏獒</p> <p class="ql-block">潘玉良的花摊。</p> <p class="ql-block">非常林风眠的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吴作人的金鱼</p> <p class="ql-block">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已经自成一家,无人出其右了。</p> <p class="ql-block">关山月北国牧歌</p> <p class="ql-block">董希源的蝶恋花。恕我不是太喜欢工笔,因此只放了这一张,其实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有几张挺适合临摹的</p> <p class="ql-block">展品有四层,这里只是很少的部分。有些拍完发现细节丢失太多,便删掉了。这里看到的是大画家的小作品,真正感受致广大而尽精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