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袁海善</p> <p class="ql-block">1958年大跃进时期,随着震天响的报喜锣鼓,每天都有各种“卫星”不断“上天”。今天这里敲锣打鼓报捷亩产两千斤,明天那里载歌载舞报捷亩产五千斤,后天便有了亩产一万斤、两万斤,最高达到了三万六千九百斤的特大喜讯,并且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有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气壮山河的响亮口号。公社里、大队的墙上,都画有表格和粮食产量示意图,产量最高的贴上火箭小剪纸,次之贴飞机,再次之贴火车,第四名贴汽车,最落后者贴上“老牛拉破车”,以激发人们放“卫星”、创高产的激情。各地的新事物、新经验也层出不穷。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了“用狗肉汤浇地瓜”的先进经验。</p> <p class="ql-block">消息传来,我们村迅速成立了青壮年打狗队。村干部在大会上许诺,要实现地瓜亩产二十万斤,向上级报捷献礼。那时,枪支管理还没有现在那么严格。打狗队员有的拿着老百姓称之谓“老土炮”枪,有的手握木棍,气势汹汹到处打狗。常把狗撵得满山遍野地跑,打狗队员满山遍野地追。大街上遇见狗,不管是谁家的,“咣”一枪就打死了。被打死的狗,打狗队员有拖着的、扛着的,还有背着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家养了只叫“大花”的狗,凶猛异常。我每天上学,“大花”都护送我走出那片阴森森的树林子。我上山挖菜、拾草,“大花”也紧跟着为我保驾护航。“大花”是我最忠实的朋友。</p><p class="ql-block">打狗队到了我们家,一个个探头探脑不敢进院。“大花”好像知道大祸临头,躲在磨盘底下鸡窝里瑟瑟发抖,任谁唤就是不肯出来。打狗队无奈,将一根绳子递给姐姐,让姐姐帮助拴狗。姐姐不敢违抗,便将绳子套在了“大花”的脖子上。“大花”相信主人,不住地摇着尾巴,显得很是亲热。</p><p class="ql-block">“大花”被拖出,打狗队员一拥而上,几棍子就把“大花”打死了。</p> <p class="ql-block">地瓜地旁边,支了几口大锅。村干部怕有人偷吃狗肉,让人挑来大粪汤倒进锅里和狗一起煮。柴火都是从社员家扛来的。一根根木料在锅底燃烧着,有人用棍子、铁锨不停地在锅里搅着。地里一片热气腾腾,臭气熏天。一亩地瓜,用了全村一百多只狗的肉汤浇了好几遍。厚厚的一层地瓜秧长得黑油油的。上秋刨地瓜,结果却让人大迭眼镜。一个个地瓜长得只有指头般大小。那时,人们并不懂得狗肉汤的营养成分不适合地瓜生长。“卫星”没有上天,又劳民伤财,让村干部们灰头土脸。倒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情绪,在我心里不合时宜地油然而生,我感到为我的“大花”报了仇,雪了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