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市的国宝 “智化寺”

山人

<p class="ql-block">北京的故宫、北海、颐和园名扬天下,可有一处深藏在胡同之中的寺院也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鲜为人知,这就是智化寺。</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北京文博交流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内,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寺院坐北朝南,其排列布局具有明代特点,建筑风格则保存宋代向明清过渡的明显特微,并开清代建筑风格先河。北京现存明代木构古建筑,多为单体建筑,而智化寺竟聚集了八座明代木构建筑群。最令人注目的是寺中主要殿宇红墙之七皆为歇山黑琉璃筒瓦顶,这在国内现存寺院中尚不多见。明清琉璃瓦等级是黑色排在黄色和绿色之后,但在使用中又略有区别:明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清皇家寺院、敕建寺院,则使用黄或绿琉璃瓦。寺院用黑色瓦覆顶,依据佛经而来。佛经上有“四种色”之说,“息灾为白”、“增益为黄”、“敬爱为赤”、“降伏马黑”、喻“地、水、火、风”之四大。黑者,象征风大之色,风为大力之义;如来成道时,亦以风降伏恶魔。此义正与“智化”相对,上以“风”降伏恶魔,下以“智”度化众生。寺内自山门开始依次为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大智殿、藏殿、如来殿、大悲堂等。</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它建立之初是明英宗皇帝的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王振在当时可是权倾一时,他先后服侍过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并深受英宗皇帝宠信。智化寺用了官窑才能烧制的黑色琉璃瓦,并有豪华的顶饰、彩绘的漆金佛像。在寺院的两个主要殿阁:智化殿和万佛阁的造像上方,都装饰有豪华的蟠龙藻井。寺中还有专门收藏佛经的藏殿,中央设有一个八角形的收藏佛经的柜橱,經藏底部为汉白玉石质须弥座。这些都显示出当年的地位和气派。</p> <p class="ql-block">走进智化寺山门,左右为钟鼓楼。现全面开放,成为目前北京地区惟一一处钟、鼓楼全部对外开放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内有钟、鼓藏品的图片展示和细节说明。</p> <p class="ql-block">正对山门是智化门,门前左右各立一方石碑。分别为“敕赐智化禅寺报恩之碑”、“敕赐智化禅寺之记”碑。根据《敕赐智化禅寺报恩之碑》记载,王振自掏腰包建智化寺的原因就是:“天地虽未尝责报于万物,而万物自不忘生成之德;圣人虽未尝责报于臣下,而臣下之心自不能忘恩德之重”。嗯,为了感谢祖先的庇护和为皇帝、百姓祈福。</p> <p class="ql-block">走进智化门,内部是智化寺历史展,它讲述了寺庙的历史兴衰故事。</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落成后明英宗亲赐寺名“敕赐智化寺”,也就是以佛的智慧度化众生的寺庙。因为是皇帝敕赐的寺庙,所以智化寺自创立后直至清康熙的近300年内,它的每一代主持都是皇帝亲封的僧官。看见当年它的显赫至极。</p> <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接受了王振的建议亲自北征瓦剌。在此之前,瓦剌和其他诸蒙古一直各自遣使来明朝贡,明廷也都予以承认和接纳,分别给予赏赐。但是在正统十三年十二月,瓦剌的也先和诸蒙古首领遣使向明朝贡马,虚报了使臣人数,企图冒领明廷赏物。王振在核实使臣人数后对贡马进行了削价处理,且仅仅付给蒙古索求诸财物的五分之一。也先因此召集蒙古诸部,进攻侵扰明朝的北部边境。英宗偕同王振率军御驾亲征,讨伐也先。但是土木堡一战,最终以王振被杀,英宗被俘,明军武将重臣多人战死告终。英宗被俘后,代宗朱祁钰即位(1449-1457),英宗于被俘的一年后终于回到北京。1457年正月,英宗趁代宗病重,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夺回皇位,代宗亦于同年不久后去世。英宗复位后,重回智化寺,为王振建造了旌忠祠,又用香木为王振雕像。他还为王振举行了葬祭,树碑刻像,这块碑保留至今。1462年,英宗特地颁赐智化寺大藏经一部及经橱并立碑记。</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御史沈廷芳路经智化寺,他发现智化寺不仅香火旺盛,而且寺中还有明英宗谕祭王振的石碑褒奖其忠义。沈廷芳深知王振“窃柄弄权”、“罪恶滔天”,他立刻上奏皇帝,请求捣毁王振塑像、拉倒石碑“以示惩创”。最后,乾隆皇帝命人将英宗谕祭王振石碑中与王振相关的文字悉数抹掉,从此智化寺衰落下来。</p> <p class="ql-block">从智化门侧门进入第二个院落,西侧是“藏殿”。这里可是隐藏着国宝级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藏殿是智化殿的西配殿。内存北京仅有的明代转轮藏,建筑结构严谨、雕刻艺术精湛、佛教涵义深奥,极为罕见。其顶部藻井做工考究、刻意工求。藻井和转轮藏的组合,尽显明代工匠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八角形转轮藏,底部是汉白玉须弥座,中部藏经柜,每面横九排竖五列四十五个抽屉,抽屉里存放大藏经,每个抽屉按照千字文的顺序排列,外刻一尊释迦像。</p> <p class="ql-block">藏经柜的八个角柱上雕有天龙八部,上沿是六拏具,顶部莲花座上是毗卢舍那佛。佛顶上的藻井绘有坛城。精美华丽,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八根圆形角柱,其表面刻满精美的图案。角柱下面雕象和狮子,中间是飞马,上面或是菩萨或是金刚。</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是寺庙中的主要建筑,类似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殿内原供奉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和十八罗汉坐像。顶部的天花藻井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失美国。智化殿后有抱厦,内存明代壁画《地藏菩萨与冥府十王》。</p> <p class="ql-block">《地藏菩萨与冥府十王》壁画色彩绚丽,与法海寺的壁画一脉相承,都是宫廷画师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此幅“地藏菩萨与十府冥王”壁画,高约三米,宽四点六七米。中央所绘地藏菩萨,头戴花冠,身穿袈裟,全身璎珞珠宝装饰。右手持锡杖,表示戒行精严,爱护终生;左手持摩尼宝珠,表示满众生愿望。菩萨两侧各有六人,其中左侧身穿袈裟的比丘是道明和尚,右侧与道明和尚对应的是闵长者,左右侧其余十人为冥府十王。整个画面人物众多,构图严谨,色彩绚丽,线条流畅。尤其是地藏菩萨,肌肤柔美,神情端丽,给人以超凡脱俗、清新明净的艺术享受。</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最出名的,是里面流传了数百年的佛乐。当年,寺内的乐僧只收13岁以下小孩做门徒,要学习七年音乐,每天练习听音、发音,在很窄的板凳上练习吹奏和打击姿态,连续练四、五个小时,一直练到字正腔圆、声满韵真才算合格。智化寺乐僧所学习的原本是宫廷音乐,大部分曲牌于明永乐年间编成,因此也被称为京乐。王振凭借自己独特的地位,将宫廷音乐带出皇宫,传入自己的私庙。由于始终采取口口相传的方式、严酷的训练,加上智化寺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艺僧们不与外界接触,使得这些曲调空灵神秘、古朴典雅的明代音乐完整地、原汁原味地延续到如今。</p> <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它仍然完整的保留了原有的记谱方式、曲目、曲牌及乐器等。据说北京音乐来源于故宫,继承于智化寺,融合了故宫音乐、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它与西安太庙鼓乐、开封府大昭寺音乐、五台山黄青寺音乐、福建南音音乐并叫做中国“五大古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智化寺京音乐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从智化殿侧门进入智化寺第三进院,是一座黑琉璃筒瓦庑殿顶重楼。同一座建筑上下层异称:下层名叫“如来殿”,上层名叫“万佛阁”,该楼是智化寺内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如来殿面阔五间,四抹斜方格菱花隔扇。门上悬华带匾,上书“如来殿”三字。殿正中设八角形木制须弥座,上奉释迦牟尼佛。佛前二立侍,左持拂麈筐者为梵王,右持宝杵者为金刚。</p> <p class="ql-block">三尊佛像的造型圆润饱满,面容慈祥,形态逼真。身上的纹饰流畅、华美,可见是明代佛造像中的极品。</p> <p class="ql-block">除了这三座巨大的佛像以外,在佛像的两侧和后边还有九千多座小佛龛。据说整个殿内所有的佛像加起来有9999座,再加上自己心头坐的那尊,合称万佛。</p> <p class="ql-block">堂内还有明英宗天顺1462年颁赐的经书碑和经厨。经橱下有木制须弥座,雕工精细,上部额枋有包含梵字和八宝的彩画,带有藏传佛教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耳闻不如一见!走进智化寺,实在是为这里深藏的国宝所折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