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恩德天高地厚

立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聚会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3年春节全家人在二哥碧桂园新家聚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父亲今年89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举杯!祝老人家健康长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农历3月30日,老父亲88岁生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唐明皓给太爷爷送生日礼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伦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人重孙子唐明皓满月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娱乐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勤劳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8年中秋节,老爸依然在地里劳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人精心栽种的黄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8年中秋节,88岁老母亲为全家人包粽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农历3月30日,老父亲88岁生日,还在小菜园(花园)里劳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人家种养的花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旅游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8年3月杭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8年3月乌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8年3月上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8年3月黄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1年8月葫芦山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1年张家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14年香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0年4月 九门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0年1月在孙辈们的陪同下,回建昌看看老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恩德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恩德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两位老人含辛茹苦养育了四个儿子,如今儿孙满堂!老人生活非常节俭,一块抹布,一个塑料袋都不肯浪费!到了晚年,把一生所有积蓄都分给了晚辈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年近九十了,过年还给老少媳妇和孙子孙女,重孙子,外重孙子孙女发红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为2023年春节,89岁的老爸给儿媳发红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怀念妈妈(节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国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妈妈,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您朴素平凡的一生,虽说不上完美,却也可以算得上是圆满的。为了咱们这个家,您辛苦地操劳了一辈子。可以说,从您与爸爸结婚成家到中年这段日子,是您人生中最为艰苦的岁月。那时,从春到夏,再到秋,天天都要到生产队里去劳动。从春天“播种”、“培垄”、“间苗”、“耪地”、“施肥”、“封垄”、“打药”;到秋天的“割高粱”、“劈苞米”、“找黍子”、“掐谷子”、“拾棉花”;再到冬天“倒粪”(把从猪圈或牲畜圈里起出来的粪肥,用锹镐等农具弄细的劳动过程)、“送粪”(把农家肥用挑筐挑送到田地里);正月十五过后,就得到生产队领取“棉花籽”(选棉花种子)和黄豆“挑选豆种”。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地轮回着,样样农活没有您没干过的。回到家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缝缝补补,侍弄园子,哪样活计您不干都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前,咱屯子近四十户人家中,只有邻居一家是“灰锤顶”的房子,其他人家的房顶几乎都是用产于八家子一带的“干土子”(一种粘度较大的土)当作“防水材料”。所以,在下雨的时候,人们都得“顶雨”到房顶上,用石磙子将起防水作用的“干土子”压实,乡亲们把这个活儿叫“压房”。每年的头场雨很关键,压好了几乎就解决了一夏的漏雨问题。“压房”这个本应该是男劳力干的活儿,由于爸工作在外,我们又都还小,您就责无旁贷地扛在了自己的肩上。所以,每逢下雨的时候,您都要到房顶上去“压房”。那石磙子“咕隆咕隆”滚动的震颤声,使屋子里的人会有震天动地的感觉。那时,还不懂事的我们小哥几个,听到“压房”的声音就嬉闹着说“打雷了、打雷了”。岂知,那是您冒雨在一丈多高的房顶上,干这个就连壮劳动力都会畏惧三分的活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屯子东北角河沟子西岸边上的那口老井,是当时咱屯子二百余口人唯一的饮用水水源。一年365天,无论是冰天雪地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每天您都要去那里挑水。那时候,冬天可是要比现在寒冷许多啊,“井沿子”(即井口)的四周,被人们从井里往上提水时“滴洒”的水冻结成了厚厚的冰。若稍有不慎,就会滑倒,后果是十分可怕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5年农历正月初一,那天早饭后,家里来了七八个“串门拜年”并主动“帮工”打井(近一丈深的土层在入冬前已经挖好)的乡亲们。从这天起持续地干了半个多月,一口三丈七尺多深的井终于冒出了清泉,这也是全村的第二口“洋井”(压水井)。从此,您才结束了到北沟大井那里挑水的历史。想到这些,至今都还让人为您捏一把汗。可想而知,您是怎么“熬”过了那段艰难的生活岁月,并且还把家里的日子过得有模有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您热爱生活,对儿孙倾注了无比的爱。您和爸爸不仅把我们哥四个养大,还帮我们把孩子------您的孙子、孙女们带大,您对儿孙尽到了所能尽的一切。去年初冬,您因病住院出院后的一天上午,您对前来看您的长孙说“我都看到第四代人了,这回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听后,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三十年前,您长孙一两岁的时候,那两年的夏天都特别炎热,一到中午他就闹,您就只好用小推车把他推到房阴处或树荫下,哄他直到睡着。此时此刻,您看到已经长大了的长孙子,是否忆起了他小时候,被您推着哄着熟睡在小车里的一幕幕情景。特别是去年年初,您重孙子的到来,您似乎比谁都还要高兴。春节前夕,处于病中的您,在一天多都没精力睁眼睛的状况下,当听到重孙子来看您时,您居然睁开了眼睛,这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您。那一刻,洋溢在您脸上那微微的笑容,似乎在告诉我们您内心里的高兴与欣慰。其实,我们是无法准确地领会您所说的“没有遗憾了”的具体含义的,但这些,无疑都成为了您“没有遗憾了”的理由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屯子里的婶子大娘们都夸您的针线活好,这一点我们最有体会。小时候,每当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穿着您点灯熬油赶做出来的新鞋新衣服,都会引来不少大人和同龄孩子们羡慕的目光,我们心里当然也是美滋滋的。民间有,年纪大的长辈所用过的“被”,在老人过世后将被儿女们视为“福被”留用,以示老人的“福”会恩泽子孙的寓意。您这一生都在为家庭而不辞辛苦地操劳,特别是为了儿女。2019年的秋天,已经是89岁高龄的您,还亲手为每个儿女包括孙女都做了一床被,您的心思我们都懂。您叮嘱老儿子儿媳把放在床下面的被,“以后”要分别给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妈,您亲手给我们做的“福被”,在3月21日(2020年)那天晚上,我们都带回了各自的小家。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我凝视并抚摸着您给我们留下的这床“福被”,思念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那天夜里,我久久地没能入睡。妈,这一针一线里饱含着您对儿女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我们深知,您这是以最朴素的方式,向儿女表达最具有深意的“祝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 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国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1957年毕业于河北省承德农业学校作物栽培专业,毕业后,在农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了近40年,直到退休。他一生与农业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已经83岁的父亲依然深爱着他为之奋斗的农业事业和家乡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4年10月27日《朝阳日报》在题为&lt;胡庆志用人不理睬闲言碎语&gt;的报道中,对父亲这样描述道:“在调入种子公司之前,唐玉普先后在5个单位工作过,因为爱提意见,有的领导说他主观、自信、骄傲。下雨天,别人打扑克、下象棋,他在一旁看书。县种子公司经理胡庆志思贤若渴,认为他是有专业知识的能人。便亲自找县里领导和有关部门协商,把他调入种子公司。胡经理让他担任繁育股长的重任,担负着全县良种繁育任务。第二年组织繁育了6000亩“丹玉六”、“中单二号”、“辽沈一号”玉米,又引进“晋中403”和“锦杂75”两个早熟高粱品种进行实验,这一年不但改变了从外地进良种的历史,还支援省内外25万公斤良种。他还担起了繁育“辽棉8号”高产品种的实验任务。面积逐年增加,全县棉种全部更新,还支援省内外8个市地,推广了30多万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父亲在繁育工作上的突出贡献,1981年荣获辽宁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82年破格晋升为农艺师。父亲不曾有过领导工作的经历,只是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工作者,可我以为父亲是优秀的,因为他沒有愧对他所学的专业。不仅如此,他也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4年春天,“三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不久,手头仅有80元钱的父亲就张罗起了盖房子的事儿。那时,钱的确很实,但80元钱对于要盖一座房子该是什么概念是可想而知的。屯子里一位名叫赵金义的长者说:“唐玉普胆子可真大啊,仅有80元钱就敢盖房子••••••”。就是在这种艰难的困境下,在众乡亲及亲友的帮助下,房子开工了。当房子盖到半道时,盖房子所用的椽子不够用了,父亲东凑西借,好不容易把椽子张罗齐了,砖石又不足了••••••可以说那次房子是干干停停,是勉强凑合着盖起来的。父亲曾多次和我们唠起那次盖房子的经历,每当提起这件事的时候,父亲感到更多的是一种自豪,不免也饱含了心中的酸楚。可见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当时的生活处境该是多么的艰难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工作时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本地,但他对家乡的农业生产却始终挂在心间。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那几年,全国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那时,公社干部都要派到各生产大队(村屯)蹲点。当时公社干部王树勋大伯在我们生产队蹲点足有半年之久,父亲每次回家,王树勋大伯都要到我家与父亲一起探讨农业生产的有关事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我们生产队修梯田的事,梯田之间的落差多高合适?团山子脚下的那条季节性河沟拓展到多宽、河床走向如何确定?生产队长都征询了父亲的意见。虽然那时我才十几岁,但由于当时我在场,可以说也是见证者,因此这件事我是记忆犹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记得小时候,屯子里还没有通电,照明全靠煤油灯。直到1973年深秋,受乡亲们的委托父亲通过“走后门”买来了几捆电线,并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才拉上了电,屯子里才得以使上了电灯,为此乡亲们感到特别的高兴。在通电一个多月后,便迎来了1974年的春节。因而乡亲们的那个春节过得似乎增添了几分格外的喜兴,父亲好像也因此多了一份成就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还记得十几岁的时候,在外面工作的父亲冬天每次回家,早上,母亲都要把我喊起来去拾粪。为了不挨父亲批评,我按母亲的要求跨上一只挑筐,带上火铲子到村头或大地里去捡粪,哪怕就是没有捡到多少回来,父亲看了也会感到很高兴。我想这件小事儿与父亲从事的工作有直接关系。因为父亲是搞农业的,他是想让我们多捡拾点粪肥,使自留地里的作物能够高产、园子里的蔬菜长得更加茁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还清晰的记得,1974年正月,也就是刚刚过完年,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到他工作的大屯公社玩儿了几天。在途径小石门附近时遇见了一支“闹正月”的秧歌队,秧歌队的领队还与父亲打了招呼。在大屯期间,有一天,父亲大约给了一元钱让我到供销社买点饼干之类的食品吃,我没舍得买,于是父亲便对我说“想吃就买吧,过这村儿就没这店了”。这件事儿我一直记在心间,且永远都不能忘。父亲舍得让我花一元钱买零食吃,这在四十多年前那个年月,可算得上是够奢侈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退休后的几年时间里,都没有完全休息。他利用老同学和在工作岗位上建立起来的同志友谊,不辞辛苦地奔波于本省的朝阳、锦州、丹东;河北省的青龙、平泉、承德;甚至远到河南、山东等地联系买卖玉米种子,用挣来的钱购买了房子、余下的部分给了儿女,虽然父亲很辛苦,却觉得是那么的心甘情愿••••••如今父母都已年迈,作为儿女的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懂得如何去报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母是上世纪50年代组建家庭的,他们养育了我们四个儿女,携手相伴经历了整整60多年的风风雨雨,历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对家庭倾注了全部心血,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小的时候,家里生活虽然不宽裕,但父母对未来生活总是充满着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父母都很勤劳,父亲治家做到了尽职尽责;母亲持家绝对称得上是贤妻良母,庄稼活儿她一点儿都不外行,家务更是料理得井井有条。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才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就是家庭的象征,正如一首歌的歌名那样“父母在家就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且年事已高,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状态。每到春夏,楼前那块并不属于自己的那个“小园子”,几乎每天都留下了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在这片不足百平米的“园子”里,父亲每年都栽种好多种花卉,选择花木的种类都是随着季节陆续开放的。可以说从春到夏、到秋,每个季节都有属于那个季节的花儿在绽放。这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使身体得到了锻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到鲜花盛开的时节,都会引来小区许多居民前来观赏。当看到前来赏花的邻居们夸赞父亲养的花儿侍弄得好时,一种特别的满足感便洋溢在父亲的脸上。作为儿女的我们,也感到特别的高兴。愿父亲永远保持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快乐地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文曾刊于2016年1月21日《葫芦岛日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父母恩德天高地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粉身碎骨无以报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叫声爸妈有人应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年过六十仍是娃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爸有妈就有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愿天下父母幸福安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