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拗九节”,我起个大早,用糯米、红糖、花生、红枣、荸荠、葡萄干、芝麻、桂圆等原料熬煮成甜粥,其实这个粥和北方的腊八粥有异曲同工的滋味,福州称为“拗九粥”。昨晚睡前我先浸泡了糯米,莲子和花生。浸泡过的糯米不仅煮得透也香;莲子要用中间要没“心”,煮的粥才不会有苦味;花生要把皮脱去,粥吃起来口感才不会涩;而荸荠去皮不去蒂,为什么这样,老妈也不知道,家里代代相传,我也就保持这样煮法;早起后,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旺火蒸10分钟后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荸荠,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一同放入,用饭勺均匀搅拌,再用旺火煮七八分钟;待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放入适合自己口感的红糖,红糖放入后要改用小火煮,这样粥不容易糊底;等红糖溶化后,用勺子轻轻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即可关火。这样,一碗浓情孝顺粥就煮成了。今年因为老妈85岁,爱人年龄中带九,我同时也炖上了红菇鸭汤,用来落线面,希望他们健康,平顺!</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正月廿九是福州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拗九节”,也称“孝顺节”,“送穷节”。“拗九节”,历经悠长岁月的发展趋势早已变成福州人关键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而民间传说的故事也让这一节日提色了许多。记载是这样写到:</p> <p class="ql-block"> 清人施鸿保在《闽杂记》中载:古时有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害别人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其母因犯事被关进了牢房。他探监给母亲送饭时,为防止送去的食物被狱卒吃掉,就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桂圆、红糖等原料和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取福州话的谐音也就被称为“拗九节”。乡人感念目连的孝心,仿其孝行,每年这天煮粥孝敬双亲长辈,并相沿成习。</p> <p class="ql-block"> “送穷节”相传是穷鬼死在正月二十九的,所以人们就有了“送穷鬼”的传统习俗。这一天,人们要在家中煮粥,各家各户清扫,清除家里破旧尘秽,并将之做为废弃物扔掉,此谓送穷,称之为“煮粥送穷”“开门纳才”一系列的活动等……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必须过“九”要吃太平面,以祈其遇难呈祥,去除霉气,羁上好运气,才能顺利的越过“九”的门坎。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如果父母年龄逢九的,就要多备一份猪蹄,鸡蛋与线面来给父母送“九”,祝福他们,平安、健康!在这一天,福州的大街小巷里会不时地飘出甜甜的香味,那是人们提着各色罐子与礼物送“九”,成了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从有记忆开始就喜欢过“拗九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会煮 “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如果遇上家里有人虚岁年龄中带明九的人如9,19,29,39……;以及虚岁年龄中可以除断九的称为暗九,如18,27,36 ……;福州传统做法里,虚岁81岁及以上老人,每年都算有“九”;在这一天他们都必须吃一碗太平面,取平安太平之意,并且面里面要加俩个鸭蛋,称为“过九”寓意健康平安。而家里人也会沾光吃上一碗鸭汤落线面和一个蛋,对于孩提时的我们那别提有多开心啦!。</p> <p class="ql-block"> 现在拗九节习俗已成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拗九节’主要宣传的是一个孝道文化,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今日拗九,你是喝粥还是吃面呢?顺祝你拗九节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