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母亲

青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渐渐临近,我的心好痛啊。慈爱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时不时的在我脑海里闪现,我们对母亲的思念也并没有因光阴的逝去而逐渐变淡,反而有增无减。我的母亲呀,每当我捧起和您老人家的合影时,痛苦的泪水就会潸然而下,每当想起您来,我的心就如刀绞,因为您那抹不去的母爱仍在延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母亲已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再也看不到您那慈祥的面容,再也聆听不到您那温暖的声音,留给我们的只有揪心的痛和无尽的思念。我的母亲呀,天若有情,应该知道,我们兄弟姊妹及家人时时都在怀念您。此时此刻,我想把对母亲的爱邮寄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里,问候已经远行的母亲,您在比远方更远的地方,还好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精明能干,勤劳持家,她老人家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她用一生时间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成人,母爱如山!这世界上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这就是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那便是母爱。天下之爱,莫过于母爱,这世界最动听的是母亲对儿女的呼唤,最割舍不下的就是母亲对儿女的惦念,最能镌刻在儿女之心的是母亲的容颜,儿女一辈子无法偿还的永远是对母亲的亏欠。今天我捧起和母亲的合影,重温母亲的音容笑貌,重忆母亲的人生历程,重拾母亲的点点滴滴,再次对母亲深深的缅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母亲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女人,但她却是我们的天,是我们的地。在母亲嫁给父亲后,总共生了我们八个子女。在她这一生中,母亲把她那无私的爱,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和我们这些子女身上。谁能想到,我们从襁褓到成人,您为这个家操了多少心,为我们这些子女付出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泪水,多少年来您又睡过多少个囫囵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里,家家都不富裕,甚至还很穷,每家都为吃饱肚子千方百计想一切办法。那些年我的父亲是单位的骨干,整天扑在工作上,很少顾及到家,每月只把仅有数的工资交到母亲手上。家里事全是母亲一人操心,因为孩子多,母亲没有出去工作,只能把家里的重担全部担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母亲没有工作,但是比有工作的人都忙,母亲很要强,她一生勤劳。所以从我记事起,一年四季,日日夜夜,除了睡觉,母亲从没有闲过,每时每刻都有活干。当时懵懂无知的我想不通,为什么瘦弱的母亲会有那么充沛的精力,长大后我才明白:是我们这个家,是她这几个嗷嗷待哺的子女,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她的心。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为了让我们吃饱穿暖,母亲不得不,哪怕咬牙坚持也要保持旺盛的精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季里,母亲带领我们去地里挖野菜。什么芥芥菜、蒲公英、胖大嫂、马齿菜、扫帚苗(又称扫帚菜)、灰灰菜等,凡是能吃的植物,都被充饥人挖光了。就说灰灰菜吧,明知道有毒,只要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为了肚子不挨饿,也被人挖了个一干二净,那时的人们脸色发青虚肿,几乎都是吃灰灰菜所导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里能吃的都被挖光了,榆钱子、榆树叶也成了人们饭桌上的主食。一大锅里榆树叶为主,稀稀落落的数根面条。煮熟后,母亲把锅里漂着的虫子撇去,每个碗里的面条,按照年龄大小、出力多少来分配。给大家盛好饭,再招呼大家赶紧吃饭,而此时的母亲却忙着准备喂猪的饲料。等我们吃完后,就剩些菜汤了,母亲才过来吃。那时年幼无知的我经常见到在饭桌上,大家碗里或多或少都有面条,可我的母亲碗里却没有一根面条,满满的青汤寡水。这就是我的母亲,或许在别人的眼里,我的母亲很平常很普通,但在我们子女心中,我们的母亲却是这个世界上最慈祥的佛,舍我其谁,她永远在我们身边庇佑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季到了,母亲又领着我们这些子女到附近农村收过的地里去拾麦子。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忍受不了热,我们就去附近的阴凉处躲避。麦田里已无拾麦人的身影,只有我的母亲并且还在病中,独自佝偻着腰,在麦田里一声不吭捡麦穗,哪怕忍着病痛的折磨,自始至终也没有去阴凉处歇一歇,因为在母亲的心中,子女永远是她的唯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季里,不知疲倦的母亲继续带领我们子女到农村去。在收过的玉米地里捡漏掉的玉米棒子,在挖过的土豆地里翻捡遗漏在地里的土豆。可以说,在每块收割过的土地里,都有母亲带领我们刨食的痕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季为了取暖、为了猪饲料,母亲半夜三更拉着手推车,带着我们去二十公里外的康醛厂、甜菜厂,拉废康醛回来取暖,甜菜渣喂猪。我的母亲考虑我们年幼,走不得远路,去时让我们坐在车里。为了补贴家用,还是母亲您领着我们,寒冬腊月到五,六公里外的芦苇荡里去割芦苇。谁都知道,割芦苇全凭力气,我们那时年幼没有力气,每回都是母亲用了极大的力气才将一车子芦苇拉回家来。冰天雪地里,我们都冻的瑟瑟发抖,可是您却满头大汗、全身淋漓。芦苇拉回家里,您又教会我们如何编帘子、编席子、编草帽等,并要求我们在质量上一点都不能马虎,因为好的东西才能卖个好价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养儿育女,历经岁月的沧桑和艰辛。每天起五更熬通宵,为一大家子忙活早饭,午饭和晚饭,喂鸡喂猪,抽空为我们这一大家子夏缝单,冬缝棉。每年全家人的棉衣棉裤,从拆洗到缝制要用不少功夫,母亲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年年都是把大的改小,小的改舒适,到最后,全家人都能穿上又暖和又舒适的棉衣棉裤来,而这些都是母亲在多少个夜里赶制出来的。记得我多少次夜里起床时,都看到母亲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制着。我呆呆的望着母亲那瘦弱的身躯,满头的白发,饱经沧桑的面孔,这就是我的母亲。为了儿女,为了这个小家,过度的操劳着,就如这小煤油灯里的灯芯为了他人,在过度的燃烧自己。想到此,渐渐懂事的我眼睛湿润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最慈祥的,最温暖的,回忆母亲,是我们心灵里最美好的缅怀,我们兄弟姊妹生生世世都会感恩我们的母亲。从我们呀呀学语至成长,您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要与人为善,要真诚待人,与人接触,要胸怀大度,切莫小心眼子。母亲的言传身教,我们早已铭刻在心,因为您早已给我们做出了表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为人善良,与人随和,邻里之间相处和睦,亲如一家。在我们那一片住了十几年,母亲从没和邻里乡亲们红过脸,邻里们都说,论相处关系最好的莫过是我们家了。谁都知道,婆媳关系最难相处,但母亲和奶奶之间就像母女俩一样,无话不谈。但凡家里做好吃的,母亲都叫我们先给奶奶爷爷送去一些,或者叫到家里来吃,奶奶家里有什么活,母亲总是让我们去干,邻居们都羡慕奶奶找了个好女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舍说:“没有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真正应了那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母亲在世时,儿女不管路途多远,心心念念的都要去看妈,那个低矮的房屋,斑驳的墙壁,有妈在的地方总是让我魂牵梦绕。母亲不在了,心也空了,母亲不在了,再也没有牵挂我的理由,也没有回去的念想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上最远的距离是阴阳相隔,天涯永别,除了诉不完的思念就是刀绞般的痛。我点香一炷为在天堂的母亲祷告:从此没有寒冬,没有病痛,不为生计,不为家庭,只为自己,永远开开心心。我燃一炷心灯,照亮天堂的路,愿天堂上的母亲走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