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诗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大洋南澳雾中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异俗当街北日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采撷几桩稀罕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编成小记带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注:北日,澳洲太阳在北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澳洲的那些“隔路”事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来澳洲的时间不短了,算起来已有5个月零23天了。这期间我经历了许多事情,多数是游玩了山水,少数是考察了社会,也发现了有些事情看起来与我固有思维方式相左的地方,用一句中国东北话说叫做“挺隔路”的地方。对这些“挺隔路”的地方,我是用了心观察的。下面,我就捡几样澳洲的“隔路事儿”讲给大家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一、公交车的隔路事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的公交车,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区里,每班车次都有车站、站牌和时间表,一般十几分钟一趟车,乘坐公交车出行还是挺方便的。而处于城外的平宅区,公交车则越来越少,特别是偏远地区,几乎看不到公交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的公交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辆车的后面都要写上圈40,它一方面告诉乘客此车只能装载40人,一方面也是警示后面的汽车司机在靠近公交车时要慢行,车速不要超过40迈。我和戴老师10月16日从邦迪海滩游玩回悉尼中心火车站时,就碰上了这样一回事:在某站,前面的乘客都上了车,最后还有一对夫妻,男的先上了车,后面他的妻子刚上车,车上的报警器就响起来了,司机说啥也要后面那位女士下车,原因是乘客己到40位了。没办法,已经上车的男士只好跟他妻子一起下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的公交车站十分滑稽,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华丽的,就是小车棚子涂上颜色,或者装饰一下,既遮日光又挡雨,在这样的公交车站等车,感觉挺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第二种是一般的,虽然没有彩饰,但里边有张长条椅,可以遮阳遮雨,也还不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第三种情况是没有车棚的站点,只有一条长座椅,在这儿等车,风吹日晒,挺遭罪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公交车站之所以这么狭小简陋,主要原因是乘客少。澳洲一般家庭都有2—3台自驾车,他们出门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开车,乘坐公交车的主要是中、小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大利亚的汽车都是在右侧驾驶,靠左侧通行。由于澳洲人少,在居民区的公路大都不宽敞,能走开车就行,因此十字路口中间的转盘岛也很小,驾车在此转向时,司机需要紧忙活,才能绕过转盘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横过马路的人行道的红灯绿灯设置也与我们国家不同,规矩也不一样。过马路要先看红灯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规矩。但在澳洲,这红、绿灯的时间是由行人自已设定的,每个过道的红绿灯的杆柱上都装有按钮,当你要过马路时,见是红灯就应先按一下按钮。按过按钮后,要过一定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才会变成绿灯,这时安在红绿灯的杆柱上的一种扬声器,会发出一种“嗒嗒嗒”的响声,提示行人可以通行了。如果你不去按那个按钮,等侯你的永远是红灯,你就甭想过马路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也有出租车,但是你很少能见到。原因很简单,澳洲地广人稀,出租车价格昂贵,除非有极特殊情况,一</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般人也不乘坐出租车。我来悉尼半年了,出门的机会也不少,每次外出,我都留意看有没有出租车,真是太难了。只有一回坐小姨的车外出,到了一个小镇,才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中发现一台车棚上面摆着一个“Taxi”牌子的出租车,匆忙中抓拍了一个镜头,还很不清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二、火车的隔路事儿</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悉尼的“火车”,其实就是大型摩电车,依靠头顶上的电线供电驱动火车。悉尼的火车没有长的,最多十几节车厢。当然,这与澳洲人口稀少有关系。你说乘客少吧,每列火车都是上下两层座位。我和戴老师多次乘坐悉尼火车,乘客总是稀稀拉拉的,从来就没有满员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悉尼的火车座位也挺特别,一节车厢里,分左右两边座椅,一边是两座一排的,一边是三座一排的。无论是两座一排的还是三座一排的,都可以调换座位方向。如果你觉得不愿与对面坐位上的乘客面对面坐,你就可以把自己这一排座位反过来,把后背给对方。这样的座位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但墨尔本的火车有两排两座的,这种火车的宽度与其他火车的宽度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车厢里的过道照比一排三座的火车过道宽一些而已。这种座位的火车,一般是用在铁路里程比较短、客流量较小的路段,例如我和戴老师在Claire家附近的Alamein火车站乖坐的火车,就是这种两排两座的火车,因为Alamein火车站是终点站,距离墨尔本市中心的距离短,乘客量小,所以火车采用两排两座位设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悉尼中心火车站、瑞德芬火车站,都是交通枢纽站,规模很大。这些火车交通枢纽站少则几条火车线路,多则二十多条火车线路,因此站台就很多。仅以悉尼中心火车站为例,乘客的侯车站台就有26个。在这样的大火车站里,服务设施齐全,服务人员到位,乘客有什么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而那些沿途的小火车站则完全不同,有的小站有两个站台,有的小站只有一个站台,没有侯车室。站台上都有一排平房,是火车站的主要服务设施,但不见一个服务人员。乘客乘车的一切事宜(主要是上下车刷卡)均由自已来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悉尼的火车交通,购一张票卡就可以全州(新南威尔士州)出行,未上车前在站台上的刷卡器上刷卡,下车后也要在站台上的刷卡器上刷卡,这样就由刷卡器自动收费了。票卡里的钱不够时,可以在火车站的自动充值器上充值。火车上没有乘务人员,每节车厢上有火车交通图,就像中国的地铁交通图一样,很方便乘客查找。在每节车厢一端的上方,有电子报站器,上面随时显示火车进程和接下来要到达的车站的名称。每到一站,都有语音播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三、商场里的隔路事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的快递业很不发达,一般家庭购物都需到实体店,而很少有网上购物,因为澳洲人口稀少,人口居住范围大,且多为一家一户的平房(house)快递小哥跑不起,因而使得实体商店的生意十分红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悉尼的商场,小超市偏少,大超市居多,而大超市的购买辐射范围一般在1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城市居民要到商场购物,大都要走5~10公里的路程,好在澳洲人家家都有自驾车,开上车去购物,一次可以购买很多东西,用车拉回来,也很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悉尼商场里的货物齐全,摆放有序。在悉尼,白菜比芹菜贵,肉类比奶类贵。在各类水果价格中,芒果十分便宜,一纸壳厢大芒果(一个近1市斤重)有15个之多,却只用25澳元即可买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的蔬菜品种齐全,一般中国有的蔬菜,澳洲都有,例如白菜、萝卜、土豆、芹菜、菠菜等都和中国的没有两样,但角瓜挺特别,它长得特别小,就像一根旱黄瓜一般大小,但价格不菲,一般都是4.9澳元1公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悉尼的商场楼里,绝大部分都兼俱多种社会服务功能。比如餐饮(中、西餐都有)娱乐、医药、医疗、理发、美甲、美容、按摩、图书、影视等,到了功能齐全的大商场,就是进入了一个小社会,吃、喝、玩、乐、购、医、看样样俱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的大商场,除了本国主体商业公司经营的商品外,还有许多外国营业店铺,比如中国的,日本的,韩国的,越南的等等。这些外国店铺,既丰富了商场里的商品,又方便了这些国家顾客的需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悉尼有些不同商场,既是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特别是有名的大商场,如Couse、Woolworths等大商场,竟然有开在一个楼层里的,两家的牌子并列摆放。对顾客来说,你可以在一个空间里逛不同的商场,可以比较同一种商品,也可以互补品种,还可以欣赏不同的商场布局和经营风格,十分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澳洲的商场里,小孩子很多,有的一家有六、七个孩子,少的也有三、四个,他们在爸爸或者妈妈的带领下,一般都很有秩序,但有些孩子活泼顽皮,常常惹出是非来。有一次我在商场里看到一个黑人小女孩,由于乱跑,把一家店铺摆在过道上的花瓶撞倒在地上打碎了,害得她爸爸向店主反复道歉。有的家长为了控制住孩子,用细绳把他们拴起来,按照年龄排列,最小的那个紧挨着大人,大人把绳子的一端栓在自已的手腕上,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到处乱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离商场近的顾客(一般在距离2公里范围内)在商场购物后,可以用商场的手推车把货物推回家来,但不必把手推车送回去,把它放在家门口的路边上或人行甬道的草坪上就可以了,商场有工作人员回收这些手推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四、澳洲隔路的鬼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人也有鬼文化,但与中国的鬼文化截然不同。中国的鬼文化是恐怖文化,人们害怕鬼,更不喜欢家里有鬼的图画或模型。在澳洲,商场里有专卖鬼面具、鬼头饰、鬼影子(一种用黑、白布料扎起来的带人骷髅头的饰品)鬼灵帆等商品,在有些家庭中长年挂着鬼面具或鬼影子,到了晚上还有灯光照射,渲染出一种阴森森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1月1日,是澳洲的鬼节,也叫万圣节。在万圣节的前十几天,许多家庭就摆设好了各种与鬼有关的场景,包括鬼影、鬼灵帆、披麻树和拜鬼屋,还放着迎鬼的歌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万圣节的晚上是孩子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候。听说这天晚上,孩子们会提着小篮子挨家串户去乞糖。小姨家没有小孩子,平时并无小朋友往来,但为了预防万一,小姨家还是特意准备了五、六包糖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到了万圣节这天晚上,天刚暗下来,我和戴老师便出门寻看鬼节集中活动的大场所。我们顺着小姨家西侧的马路向南寻找,走出有四里多路。当我们拐过一个T字街后,发现前面有几拨小孩子手中提着小篮子,从我们面前走过,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显然,他们是乞到了糖果,正在跟着爸爸或妈妈满意而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顺着孩子们来的方向走,不远处就有一家园子里挂着不少的鬼灵帆,还摆了几个鬼人。鬼人身上穿着一身白色长袍,头上戴着黑色礼帽,两手没有肉,只有骨掌和骨节。有的鬼人还会动,头转来转去的,一只手也可以上下摆动。在园子里的草坪上,还摆放了几只骷髅头。配合这些鬼形象,还专门安装了红、绿、紫、蓝、黄等彩灯,这些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在鬼人的不同部位,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又往前走,一家大院里人头攒动,院子是被工字型房屋圈起来的,里面摆着流光溢彩的圣诞树,房屋的正面大门和右侧大门都敞开着,幽蓝和暗绿色灯光下,几个高高的鬼人阴森森地站在门前。旁边还摆着白色的鬼灵帆。我看到这种情景有些害怕,但出出进进的人很多,特别是孩子们,每个人手中都提着一只小篮子,进屋去急急忙忙,出来时喜气洋洋,他们的小篮子里,又多出几块稣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这个院子里,也有戴着鬼脸面具的孩子。其中两个小女孩,分别戴着一张白色的鬼脸面具和一张绿色的鬼脸面具。那位戴白色鬼脸面具的小女孩两手戴着塑料手拷,那位戴着绿色鬼脸面具的小女孩跟在她身边。她们故意来到我们面前,那位戴白色鬼脸面具的小女孩低着头,双手放在腹前,半天也不动弹。我觉得挺奇怪,用英语对那个小女孩说:“Please look up!”(请你抬起头来),但那位小女孩似乎没听见,仍然低头默默地站在那里。我有些奇怪,问戴老师这个小女孩怎么了?戴老师笑了笑说:“这个小女孩扮演的是罪鬼,她正在服刑,见到陌生人就要低头站立,意思是向世人赎罪。”听她这么一说,我明白了,走过去摸摸小女孩的头。小女孩忽然摘下假面具,冲我笑了,真是太可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天黑下来的时候,不仅鬼场和鬼屋里充满了阴森的蓝、绿色灯光,就连来过“鬼节”的孩子们,也都准备了自己的灯具,有的是圆灯,有的是管灯,大都是暗绿色的灯光,再穿上一身黑色长褂,戴上一顶墨色的小礼帽,远远看去,就像黑色的幽灵在飘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人不仅把鬼看作是可亲可敬的,还对死人更加亲近。澳洲的墓地都建在人流多的地方,有的建在马路边,有的建在旅游场所,有的建在居民楼群中,其目的一方面是便于活着的人随时可以祭拜一下死者,另一方面把墓地看作是一处人文景观,便于游人观览,更便于小孩子们在里边玩耍。我在澳洲见过几处墓地,都是这种情况。比如在去往纽卡斯尔的路上,就有一处墓地是在居民楼的旁边;在去往海崖大桥的途中,一处墓地就在一处风景区中;在去往蓝山的路上,一处墓地就在一座小镇里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些墓地,大小不一,墓冢和墓碑也造型各异,但都没有过大的,也没有过于豪华的,绝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这与澳洲的鬼文化有关系,他们既崇敬鬼神,又把鬼神当作普通的凡人,是可以随便接触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的墓地从来都不是什么阴森恐怖的地方,坐落在市区的一片片静谧墓地甚至成了人们躲避城市喧嚣的最佳场所。人们会牵着狗狗去墓地散步,或是和三五好友一起去墓地游玩。有时,你会在海岸风景区中,遇见一片靠海的墓地,墓碑都面向大海。我们可以想见:这些长眠于地下的死者,当蔚蓝的大海撞进他们的视线时,他们也许会感受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情画意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我和戴老师游览邦迪海岸线时,就在海岸风景区看到了一处巨大的墓地,它背靠海岸居民楼,面对蔚蓝的大海,墓地中的道路四通八达,游人在这一带风景区观光游览,墓地是必经之地,每天都有游客从这里经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特别是那些在居民区或公园附近的墓地,都是小而精致,市民们特意把这里打扮成园林的一部分,让墓地含有更多的文化要素,使其成为澳洲鬼文化的品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五、比平时还有干劲的铁路大罢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1月11日至14日,悉尼发生了一起铁路工人大罢工事件。按常理,铁路工人大罢工,就应该是让整个铁路系统瘫痪,人们不能乘坐火车出行。可是,澳洲的铁路工人大罢工,恰恰与此相反,不但铁路系统不瘫痪,而且在罢工期间,乘坐火车外出的乘客比平时成倍增加,铁路上的工作人员也成倍增加,那几天铁路交通特别繁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知情的人会慨叹:澳洲乘坐火车的人可真多呀!澳洲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可真辛苦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有人会说:既然是这样,那不是罢工的时间越长越好吗?罢工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吗?请别误会,这种大罢工让悉尼政府和铁路寡头们头痛得很!因为在大罢工期间,铁路乘车是免费的,人们乘坐火车出行,不用带车票,不用花一分钱,只管乘车好了,人们乘坐火车出远门游玩的多起来。我和戴老师11月14日乘火车去离悉尼140多公里以外的凯玛小镇游玩,就没花一分车票钱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铁路寡头不但收不到乘客的一分钱,还得倒搭,比如火车的油、电、水钱,铁路和机车的磨损钱,站台的使用和损坏钱,都是政府和铁路寡头们买单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你要问铁路工人为什么要这样大罢工呢?一句话:铁路工人要求涨工资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六、澳洲的房子有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澳洲的居民住宅,大都是一二层的别墅或平房,它们造型各异,颜色多样,外观看着十分好看。房子的墙面大都是厚砖砌成,房顶大多为起楞方瓦。整个房屋看起来坚固结实,耐久实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刚到澳洲时,对澳洲的别墅式平房羡慕不已,后来无意中发现,这些平房的屋子里所有的墙壁用手指一弹都“砰砰”响,原来这些墙壁都是夹板的,在夹板墙上涂上厚厚的的涂料,看起来和砖墙一样结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开始留意澳洲的盖房。在小姨居住的Chipping Norton小区里,有几家正在盖新房子。我仔细地观察了这些新盖房子的结构和用料。出乎我的意科之外,这些房子居然都是先用方木支起框架,无论是墙角处还是横梁竖栋,一律都是扁方木,宽不过五寸,厚不寸二寸,方木和方木之间用铁钉衔接而不见一处有卯榫。整个建筑没有钢筋水泥墙垛,只在车库大门的横楣上,用一块角钢板来承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看到半成品的房子,除了用扁方木支起房架外,开始用砖砌外围。外围的砖砌得十分平整,把每根外围的方木都砌在砖墙里边,在空隙处灌上水泥浆,这样砖墙和方木互相依托,互相借力,就把一栋房子撑起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房子的外框都弄好后,再收拾房子里边。按照设计布局,用木质夹板或者硬塑夹板把各屋房间或厕所、厨房间壁起来,吊上顶棚,抹上涂料,一座漂亮的房屋就盖好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对这样的房屋,我总担心它的安全度不够,怕有个狂风暴雨而倒塌。但是,在澳洲,用这种材料和方法盖起来的房子数不胜数,有的经过百年也安然无恙,这说明这种房屋适合于澳洲的自然环境,也可以叫作“适者生存”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七、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有一回,小姨夫妇领我和戴老师到一家咖啡店喝咖啡,小姨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在澳洲新冠病毒泛滥的日子,这家咖啡店的老板在咖啡厅里贴出一张诽谤中国是新冠病毒发源地的告示。这张告示贴出后,立即引发了当地华人的强烈抗议,他们要求这家咖啡店的老板立即取消告示,向中国道歉,并通过网络把这件事炒得沸沸扬扬,还联合起来不再去这家咖啡店喝咖啡。这些爱国华人这样一搞,这家咖啡店的老板受不了了,眼见生意做不下去了,很快就把那张污蔑中国的告示撕了下来,换上了一张向中国人民道歉的告示。嗨!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八、 一场轰动澳洲的恶作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还有一件过去很久的隔路事儿值得一提。 2007年7月,我和戴老师第一次到澳大利亚。两个月后,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悉尼举行。在APEC会议期间,发生了一件轰动整个澳大利亚的奇闻逸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9月6日,澳大利亚一个著名电视讽刺节目《猎人:一网打尽》的制作小组派出剧组人员,驾驶两辆摩托车和三辆黑色汽车,伪装成加拿大代表团,大摇大摆地开进悉尼为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设置的安全区,骗过检查岗哨,直到靠近美国总统布什下榻的洲际酒店时,才被警方识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一“代表团”与各国领导人出行的派头神似:摩托车开道,步行的“特工”在轿车两旁小跑跟随,轿车上插着国旗,车上甚至还有自制的“通行证”,车上人员也都挂着假的代表证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正是靠着这些“行头”,他们骗过至少一道岗哨,直到距离美国总统布什下榻的洲际酒店只有一个街区时才被拦下。当时,一名装扮成本•拉登的男子突然从豪华轿车中跳出,口中大喊着“我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导人,为什么APEC会议没有邀请我参加?”随后,这11人均被澳大利亚警方逮捕。</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事情发生后,引起了澳大利亚一场轩然大波,我们和小姨夫妇也十分关注这件事情的结局。但大家都没想到,事情发生的第二天,这个恶作剧的成员就被全部释放,理由是他们只是搞了一场恶作剧,旨在取乐,并无其他企图。你看,澳洲的事情竟是这么奇特有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2023年1月28日记于悉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