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紧跟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深刻学习领会新课标的内涵,2月18日,林东第二小学音体美教师齐聚六年三班,开展了“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体会交流活动,以分享学习成果的方式,迈进新学期。</p> <p class="ql-block"> 本次交流活动学校教导处做了周密的安排,评委由各组组长带领一名组员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赋分,组与组之间互评的办法,开展此次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交流活动由分管领导刘鹏主任莅临指导,陈志玲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首先进行交流的是音乐组六位教师,老师们认为新课标以“以美育人”为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坚持德育为先,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素养导向,促进核心素养的转化和落实;强化学生主体,推动艺术课程育人方式变革;优化课程内容,体现课程融合发展趋势及其育人价值,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份细致、全面的教学指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音乐教师们结合新课标解读,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凝练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整体设计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艺术课程的育人目标更为集中统一,指明了艺术教学与评价的方向,规划并引领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大重要突破。</p><p class="ql-block"> 2、明确课程目标——落实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的转化第一维度,以学生获得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以及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审美感知核心素养。第二维度以学生参与音乐相关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以及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表现特征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第三维度以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探究活动、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第四维度以理解中外音乐相关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目标,侧重指向的是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第五个维度以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音乐与社会生活等的关系,在生活中创造和运用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目标,侧重指向的也是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3、优化课程内容——加强音乐课程内容结构化组织与设计(1)以艺术实践涵盖音乐课程的全部内容,凸显音乐课程的实践性本质;(2)以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音乐课程基本的学习内容,强化义务教育的基础性特点;(3)通过学习任务组织学习内容,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4)在具体学习内容中,单列了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知识、技能或文化,体现了民族性特点(5)根据国家对美育课程的要求,相比于2011版课标,在音乐为主体的课程内容中大幅度增加了舞蹈、戏剧(含戏曲)的学习内容以及相关的学业要求。如在学习任务设置中,1-2年级的情境表演、3-9年级的小型歌舞剧表演都是为了落实国家对丰富美育课程内容的文件精神而增设或加强的。</p><p class="ql-block"> 4、注重指导评价——完善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p><p class="ql-block"> 5、加强多元融合——注重艺术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进行交流的是美术组六位教师,在王学志组长的带领下,老师们对新课标的内容进行交流、探讨,从中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美术组的老师们向大家交流了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美术组老师们通过对《艺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感受到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呈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社会现实、当地文化资源与学生经验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的理解与创意,从而实现艺术创作过程中 “视觉创意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体育组的八位老师们在新课标视域下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谈了自己的领悟与体会。2022版体育课标中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掌握1-2项运动技能,能认识体能和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权重不断增加,就体现了在这方面的引导。</p> <p class="ql-block"> 关于《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性质,八位体育老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基础性、健康性、实践性、综合性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结合自身体育工作,分别从六点,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深刻进行研讨与交流。对于《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课程总目标、课程水平目标进行详细的解读。从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始终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最后,刘鹏主任对本次交流活动进行总结,他说:学用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每位教师常态化的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课程的育人价值,精准定位年段任务目标,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过程方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实现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新提升。</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学习,老师们对课程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更为明确,在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过程中也将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进一步认识到课程标准的改变不仅是教材上的突破,更是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重大改革。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开启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 编辑:陈志玲</p><p class="ql-block"> 审核:教导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