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 (1946.4.14-2005.4.10)生于宁波。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 90 年代初,陈逸飞将西方古典写实画风推向极致,丝丝入扣地遵循着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用炉火纯青的西方技法将他的东方美人刻画得近乎“唯美”,并带有浓厚的脂粉味,而其作品命名也大多出自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雅意象。 陈逸飞 上海滩 陈逸飞 多梦时节 陈逸飞 恋歌
恋 歌 1995年作 陈逸飞
镜影 1996年作
陈逸飞以对镜梳妆的女子的半身像为其构图,将静穆之美毫不保留地画出来,让人心静心观,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前面的背景又以静物鸟笼的构局,更让人心情为之释然无重负之感。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陈逸飞 西厢待月 陈逸飞 聚焦 陈逸飞 掬亲(问安)
掬亲 1993年作
画于1993年,此件作品是陈逸飞画笔下的主要题材—古典仕女,将中国特有的女性生活特征经过他的上海式诠释,而形成一种美丽的怀旧。世界著名艺术评论家哈默曾说他的画“接近诗”;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则称他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陈逸飞 琵琶行 陈逸飞 深闺 陈逸飞 红影 陈逸飞 幻想 陈逸飞 樱国仕女 陈逸飞 海棠依旧 陈逸飞 如梦似水 陈逸飞 笛韻 陈逸飞 斜靠的持扇美人和鸟笼 陈逸飞 醉美人 陈逸飞
尘缘如梦 2000年作
《尘缘如梦》是陈逸飞先生继《罂粟花》和《浔阳遗梦》之後创作的又一幅经典之作,於2000年完成创作。陈逸飞先生生前曾对其好友说:“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仕女画之一……”。陈逸飞先生以画女性和江南水乡题材而著称。而女性题材中又以东方仕女体现其高深造诣。他对女性的体验和了解,他那充满浪漫的激情与怀恋的情调在画面中流溢。他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了作品中国的精神,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渗透着东方传统的美感。 陈逸飞
罂粟花
《罂粟花》一画的背景背景黑暗空旷几乎是一片黑色; 画中人物低头思索, 明显可见出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大多女性眉宇间可见一丝淡淡的哀怨。这种忧伤的情调在古典仕女系列中可看出来, 人物衣服及团扇的色调总体给人富丽堂皇的感觉。 陈逸飞 执扇仕女 陈逸飞 莺语
陈逸飞在此作中受到摄影中“焦距不准”概念的启发,追求画面中人物的某种模糊和不清晰感。加之神秘的光线、丰富多变的色彩都使作品略显朦胧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陈逸飞在此作人物衣服下摆右侧有意画了一虚一实两个错位的衣角,这似乎暗示了人们提鸟笼时候的动作过程,增强了整个画面的动感。这种将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运用到写实绘画创作中的手法,体现了陈逸飞构思上的新颖独到。 陈逸飞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约90年代中期作 。陈逸飞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的是一种怀旧气息,其中以弥漫着一种古典与纯净、浪漫与情感互动的作品更能打动人们的心灵深处。这与陈逸飞的浪漫性格、写实功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陈逸飞 拿烟斗的女人 画家笔下的女性都带着忧郁哀怨、落寞凄美的神情。缱绻的女子多身穿清末艳丽而独特的的东方民族服装,或吹箫或抚琴或执扇或“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韵致和情调。 陈逸飞 期盼 陈逸飞 浔阳遗韵
《浔阳遗韵》陈逸飞根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创作的油画作品。《浔阳遗韵》一画的背景几乎是黑色一片;画中,描绘三位女性, 中间的一位手持长箫低头吹奏, 那灵活多变, 优美细长的手指十分动人,那坐姿显得自自然然, 通过外轮廓可显示出女性健康的体形, 优美的姿态。画中左边的一位女手持琵琶, 侧身稳坐, 那苗条的身姿, 细长的脖子, 棱棱的高鼻梁在正侧面的角度显得格外好看, 微微欲动的嘴唇别有魅力, 那迷人的眼睛似乎在目视着、祈望着美好的生活, 观此形象后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右边的一位采用中国最传统式女性的坐姿——双脚自然合并而坐, 体现出东方中国女性的含蓄之美, 姿态温文尔雅显得有一定的教养。总之, 此画中的三位女性各有其形、各有其态、各有其神, 是一幅反映女性体态健康, 动姿优美的范作。 陈逸飞 忆浔阳 陈逸飞 夜宴 陈逸飞 琴韵
《琴韵》笔触细腻,虽然画得很厚,看起来却是平的。体现了中国画的工笔技法用于油画中的细微之处。画面颜色古朴,用笔明丽敦厚。画中的女子,温文尔雅,大方细致,玉手笃定,拨动乐弦,琴声如诉,恋享着细致华美的乐趣,流韵余响。她们从容的眼神,传递着美,眉眼陷入一种音乐的光与色之中,交相辉映,带我们进入典雅深厚柔美的境界。正如陈逸飞说的那样,“我拨开时空的差异,尽力表现古代华夏文化的遗风,衣服是古装,脸孔是现代的,希望表达的是一种华夏文化的印象,不单只是美女图,而且是文化再现。我不可能一无所有,因为我有两只手,除非我的生命消失了。但就算如此,我精神上的东西还是会留下来的,比如说我这30年来所画的画,这是不会消失的。” 陈逸飞 执扇双美 陈逸飞
双美图 (2006年1月)
这幅作品描绘了两个女子,左边的女子手拿鸟笼,右边女子手拿圆扇,两位丽人目光注视着笼中的鸟,画家给丽人们搭配了蓝绿色调的衣服,清新淡雅。图中的人物皮肤白皙,更加烘托了主题。 陈逸飞 丽人行 陈逸飞 上海旧梦
这幅粉色高调的肖像作品明朗、温暖充满着朦胧柔美的抒情气息。画家弱化了笔触的独立性,使之含蓄并从属于形象的描绘及意境的营造。形像刻画并没有沿续他早期肖像作品对于细节的清晰呈现,而使之含蓄朦胧在色斑的光晕中,这使画面具有一种疏离现实的感觉。而这正是画家所追求的:对旧上海逝去文化的惆怅追思。 陈逸飞 望 陈逸飞 地毯上的淑女
这件《地毯上的淑女》是其晚清仕女系列中的一幅精品。在构图上画家安排人物半躺在地毯上,画面留出地毯的一角,地毯走向和人物姿势形成一种对角线交错的关系。这种构图方式显然强化了画面的节奏感和结构的坚实性。同时这种人物所处的空间让人联想起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笔下阿尔及尔妓院或是阿拉伯的后宫。实际上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油画都喜欢表现类似的题材。陈逸飞这里将时空置换到19世纪末的上海青楼中,从而增添了更多的东方异国情调。在色彩上,陈逸飞将背景处理得很黑暗空旷,前景中的人物除了旗袍绣花之外也是整块的黑色。于是画面上形成了黑色与银绿色的对比,形成了大块平面与小块花纹细节之间的反差,这样的处理拉开了明暗和主次关系,给人视觉上的醒目性和奢华之感。 陈逸飞 人约黄昏 陈逸飞 古典淑女 陈逸飞 蓝衣仕女 陈逸飞 静思 陈逸飞 思念 看《浔阳遗韵》(1991)、《罂粟花》(1991)、《西厢待月》(1994)、《恋歌》(1995) 以及上海旧梦系列的《黄金岁月》( 1993)、《玉堂春暖》(1993)、《春风沉醉》( 1993),画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怜可爱的民初少妇,无一不是柔弱无骨、顾影自怜,以一种希望被宠被看的温顺的哀怨的目光凝视着观众,画面散发出柔和的火焰,充溢着一种温馨的把玩的情调,笼罩着一层薄薄轻纱般恰到好处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