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西溪

金永炎

历史上杭州最有名的赏梅胜地,既不是孤山,也不是灵峰,而是在西湖北山之阴、古荡而西的西溪。 西溪的梅花,始于唐,兴于宋,到了明清,西溪探梅已成一大景观。明人徐旭龄在《澧庵记》中说:“余游西溪,山水之秀,甲于浙汜;梅竹之盛,胜于罗浮。” 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说:“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把杭州之西溪,与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并列为江南三大赏梅区,可见其盛。 旧时西溪独盛于梅花,盖居民以梅为业,种植处不事杂植,且勤加修护,又多临水,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西溪河渚有梅林数千株,景趣萧远。 释大绮《西溪梅墅》诗:“孤山狼籍时,此地香未已。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 梅竹山庄是清代文人章次白所建。梅花象征孤标傲世,竹子代表高风亮节,以"梅竹"命名,也正体现了章先生的人格风景,因此深得朋友得赏识与赞赏,许多江浙一带得文人都为他题词作画以示友情,如费丹旭,张廷济,魏谦升,钱杜,戴熙等。 有诗描写得好:“密竹障远天,梅花拥村聚。花时如白雪,人家隐香雾。”其景色之美,令人神往。 梅花冰晶玉洁,色香俱佳,再加上它迎霜斗雪的风姿,向为古人所称颂,为隐者所仰爱。西溪的别业精舍也往往多栽梅竹。 《河渚探梅》诗:“独放西溪棹,因寻曲水梅。品高香早透,性逸色偏皑。境僻民风古,花深雨露培。春游聊自适,对月且衔杯。” 《秋雪庵看红梅》诗:“精庐何处人?绕屋尽蒹葭。他日看秋雪,今晨对晓霞。淡空能破色,说实可当茶。忽见离离影,群鸥度竹笆。” 《西溪梅墅》诗:“十里梅花放,门前水亦香。溪山皆逞艳,草木尽成妆。检点寿阳额,参差水部墙。一枝临小阁,劲骨对寒芳。” 《西溪》诗:“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深。俗藉渔为业,园饶笋作林。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访花坞》诗:“寒香积坞候春回,十里西溪梅尽开。蝶梦纷纷何处去?一枝残雪隐崖偎。” 西溪梅墅是西溪一处景观园。这里是最有野趣的地方了,小木屋,梅花林,茅草房。处处透着一股避世的闲趣与野志,让人不由的理解了为何那么多文人都追求鄙视归隐。 释明孟《访花坞》诗:“梅花西路笋舆轻,衲袖香蒸映雪行。却遇饭僧归末席,天台春色碧苔青。” 黄启圻《永兴寺看梅》诗:“荒寒古刹傍岩阿,载酒寻梅唱踏莎。老干横云苍藓蚀,素魂依月淡烟拖。亭亭爱伴钟鱼静,得得生憎车马过。倒挂绿衣香入梦,松风亭畔忆东坡。”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释大善有诗云:“夹道香风拂袖来,绿阴清影两边开。题门村舍桃花面,攀谢名园桂子台。是坞有泉皆到水,沿山无处不栽梅。春深一路红尘起,尽说看花车马回。” 西溪的梅竹休闲区(主要景点为西溪梅墅、梅竹山庄)300亩梅林、19000多株梅花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条特色梅堤(周家村至高庄沿线),种植了骨红、龙游梅等6个品种1300株梅花,将西溪的梅花总量增至两万多株。<br><br> 目前,西溪湿地梅花总体开花率在50%左右,进入了赏梅的最佳时期,其中,江梅已到盛花期,朱砂、宫粉和绿萼也已开了三到五成,到了3月份,还会有美人梅、南京红、长兴红等相继开放。 西溪特有的赏梅方式——水上探梅。西溪探梅有“三探”,一探在于西溪的梅弯曲于水上,有迎客之势;二探在于船从梅树下经过,梅触手可及;三探在于“探”有寻找、摸索之意,河道弯环,正是乘舟寻梅的意趣。 春天已来,携家人或好友去西溪“曲水寻梅”,品味“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