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虎含笑归,虎去威犹在;玉兔迎春至,兔来运更昌。翘首以盼的寒假,伴随着初春的清凛已近尾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超长寒假里,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自主复习,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书面作业外,还体验了各种多姿多彩的特色活动,让自己不断地充电蓄能,让 2023年的自己“兔”飞猛进。快来一起欣赏五五奋兔的寒假生活作业吧!</p> <p class="ql-block"> 一、积极向上“文明兔”之主题绘画</p><p class="ql-block"> “五五奋兔”以画传情,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描绘心中最美的图画。一幅幅作品,展现出孩子们积心怀阳光,向阳而生的精神风貌,抒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二、文化传承“智慧兔”之春节七站之旅 </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我们迎来了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神州大地,家家欢声笑语,户户张灯结彩,年味四处飘香,煮饺子,贴春联,儿放鞭炮,拜大年……快来看看“五五奋兔”的七站春节之旅吧!</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备年货</p><p class="ql-block">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p> <p class="ql-block"> 民间从腊八开始,已即准备丰盛物品,以为过年庆贺。</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p> <p class="ql-block"> 一进腊月,各闹市皆拥挤不堪,都是买年货的人,但各种东西也都涨了不少,商人趁机作一笔好生意,故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谚。</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贴春联</p><p class="ql-block"> 春联,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是对祖先的尊敬,对传统的继承。而我们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为了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p> <p class="ql-block"> 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p> <p class="ql-block"> 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象征着喜庆欢乐。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寓意过年、新年,增加节日气氛,看起来非常喜庆。 </p> <p class="ql-block">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每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p> <p class="ql-block">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过除夕</p><p class="ql-block">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意“去”。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拜大年</p><p class="ql-block">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18]、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压岁钱</p><p class="ql-block">压岁钱,在年节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是中国传统习俗。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压住邪祟、能保平安,所以起初也叫压祟钱。</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贺新年</p><p class="ql-block"> 拜年时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晚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p> <p class="ql-block"> 第七站:终点站</p><p class="ql-block"> 新年的钟声,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是又一个出发点。它的声音给了“五五奋兔”以拼搏向上的勇气和能量,这声音回荡在耳边,它催起孩子奋进的脚步,它指明人“五五奋兔”前进的方向,那极富震憾与希望的钟声啊,定能给“五五奋兔”带来幸福与吉祥。</p> <p class="ql-block"> 三、童心向党“先锋兔”之观红色电影</p><p class="ql-block"> 《长津湖》《八佰》《小兵张嘎》……“五五奋兔”通过观看影片,了解一段段中国发展革命史,学习一个个英雄事迹,再一次感受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从一部部红色电影中汲取了成长的力量,不仅要传承革命精神,更要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好地实践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一份份精彩纷呈的寒假特色作业成了新学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五五奋兔,新的学期,奋发“兔”强、筑梦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