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知恩半为报-孙立哲2-1</p><p class="ql-block">孙立哲,原名孙立喆,1951年11月生于清华校园。父亲孙绍先,电机工程学家,电力网电力系统专家。辽宁沈阳人。1937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抗战期间随清华大学南迁,任西南联大电机系教员、讲师,后赴美学习。194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曾为美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并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任试验工程师。194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电工系教授,从时间上算应该是朱镕基的老师。母亲马春浦,1921年生于吉林伊通县,七七事变后随流亡学生逃到昆明,于1943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和他父亲结婚,后为清华大学职工。</p><p class="ql-block">他父亲学识渊博,但生性懦弱,胆小怕事。因家庭出身不好,又有海外留学经历,在历次运动中都是审查的对象,曾三次试图自杀。第一次是1953年“三反”“五反”运动中,上面要求凡是成分不好的都得交代以前如何过“寄生虫”生活,挨个上台,轮流过关。别人都真是富家子弟,真想享过几天福,说出的细节真实可信,只有他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没有享福的经历,说真话人家不信,说假话自己又编不出来,急得在台上放声大哭。回到家里后想,自己清清正正教学,客客气气处人,本想回来报效祖国,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被人像耍猴一样在大庭广众下如此羞辱,以后还怎么面对学生?越想越心灰意冷,越想越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就吃了大量的安眠药,想一死了之。多亏发现得及时,送到医院洗胃才活了过来。</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在文化革命初期,教授楼里时不时就有人被揪斗、抄家,有的甚至跳楼自杀,让他六神无主、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高度紧张引起了高度恐惧,高度的恐惧又加强了高度的紧张,最后竟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有一天翻看《毛主席语录》,发现上面有自己用英文写的一句注释,于是大惊,天一亮就拿了语录想去给红卫兵解释,走到半路上,又想起“三反”“五反”时的情景,怕说不清楚反而引火烧身,又折回来。就这样反来复去折腾,整整一个礼拜没睡觉,都恍惚了,又一次吃了安眠药。所幸这次家里的安眠药少,只有20多粒眠尔通,不够致死量,睡了两天又醒过来。</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1969年,在江西鲤鱼洲“五七干校”。他是第一批报名前去的教授,总以为此举可以脱离政治漩涡,离开清华这个是非之地,过单纯的体力劳动生活。谁 知,刚去没几天上面又开始审查,要他说清楚在美国通用公司上班的事,并找出证明人。那时中美早成敌国,怎么可能找到证明人?急得他号啕大哭,实在受不了了,吃了整整一瓶安眠药。多亏在药性发作前,想起远在千里之的妻儿老小,想到这样死了,家人不但少了照应,还会受到牵连,于是推倒床边的小桌子,大喊:“我吃药了!”同宿舍的人把他送到医务室洗胃,才逃下一条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