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阳明心学》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劲峰观点

<p class="ql-block">书店里琳琅满目的是各式各样的“成功学”书籍;人们用功利的标准将那些看似无用的诗意与美好过滤于生活之外……太多太多的“有用”之事为我们的幸福套上了看不见的枷锁,而看似“无用”的精神财富却逐渐被忘却。面对斯情斯景,试问:“有用”与“无用”,究竟何为上者?</p><p class="ql-block">随着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心灵变得越来越浮躁。人们从切身利益出发,以是否带来实际价值为标准来判断事物的有用或无用。显然,无用,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其实,很多时候,舍弃无用,就是舍弃了生活本身。诚然,养花种草看似无用,却是忙碌生活中的一缕清闲;吟诗作赋看似无用,却是灵魂的一剂良药;阅读“闲书”看似无用,却是精神的源头活水。当我们放下急功近利的浮躁,跳出“有用”之事的局限,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原来行“无用”之事,方能品有味人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哲人庄∵子便给出了我们答案: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诚哉斯言!君不见黄公望作《富春山居图》之时,那看似“无用”之作,实则流传数百年,为人们铭记;君不见,一代大家福楼拜于写作之余“每天按时看日出”中收获了最纯净、最清澈的阳光,享受了最青春荡漾、最幻念勃发的清晨……毋庸置疑,这些“无用”之事虽看似无用,却使一个人的精神得到丰盈,足以发展一个人自我之空间,成就一个人有味之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于“有用”之中行“无用”之事,是人生另一至高境界。正如一生专注“玩”的王世襄老人,却从“玩”中悟出了境界,从少年时的京城“玩主”,到后来的文物鉴赏家、家具收藏家。王世襄老人一生与“玩”相伴,却又将“有用”与“无用”结合起来,将热爱融入事业之中,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王世襄钟情于“无用”之物,“未曙出湖,日上而返”,专心编著《明式家具珍赏》,从而“玩”成了“京城第一大玩家”,并将他的人生传奇“玩”成了“中国文博界的一道特别收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的应试教育,就真的有用吗?读些国学经典在许多人眼里,看似无用实则大用。一部神剧《狂飙》好像令无数人突然惊醒。个个捧起了《孙子兵法》。呵呵呵!真的好讽刺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庄子曾言道:“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做点无用之事并不难——赏些无用之景,读些无用之书,画些无用之画。拂尽世俗的尘埃,清净红尘花瓣的纷扰,给自己的心灵留一隅无用的土地,便会发现无用方为大用。 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貌似无用者,实则有大用。让我们褪去一身浮华,青睐些无用之事;愿我们以无用之旋律去演绎生命之华章,用无用之星空去装点生命之色彩。</span></p>